今年將迎十年一遇最早入梅,農友街坊都得繃緊弦。氣象臺預測,今年入梅時間大概率在6月6日左右,比常年早不少。“早入梅、雨成堆,晚入梅、曬斷腿”,老輩人這話一點不假。
早梅雨意味著雨水頻繁,長江以南地區首當其沖。農作物收成要受考驗,尤其是正值生長期的水稻蔬果。去年梅雨季,部分地區農作物受災面積超300萬畝,減產一成多。
今年入梅更早,農友們得提前做好排水防澇準備。市農業農村部門提醒,要及時采收成熟水果,別等雨水泡壞了。
家里也得防潮濕,衣服晾不干、食物易發霉,想想就頭疼。一樓住戶最遭罪,墻根返潮、家具發霉,到處黏糊糊的。“關好門窗防濕氣,生石灰塊角落放”,老辦法現在還管用。
空調除濕功能該用上了,沒空調的買臺烘干機,別省那點錢。
衣柜里放活性炭,衣服甩干再曬,多少能減輕潮氣。
食物一定要密封好,冰箱別塞太滿,隔夜菜說扔就扔。有人說早梅雨能潤莊稼,可雨水太多也會泡爛根。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現在誰也說不準。
去年就有農戶因排水不及時,整片菜地被淹,損失慘重。今年情況更特殊,提前做好應對總比事后后悔強。
街坊們可得多關注天氣預報,別等下雨了才慌神。農友之間多互相提醒,誰家有好的防潮辦法也分享分享。
這十年一遇的早梅雨,考驗的不只是莊稼,還有咱們的準備。做好防范措施,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大家說是不是?關注我們的天氣號,后續會持續更新梅雨動態和應對技巧。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還需根據實際天氣和自身情況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