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的鄉親們注意了。氣象部門凌晨發布暴雨橙色預警。
未來48小時廣東廣西等地將迎大到暴雨。此時正值早稻灌漿關鍵期。稻穗剛結粒最怕田里積水。
還記得2021年那場連續三天的暴雨嗎?
隔壁村老李的兩畝稻田全泡了湯。稻根漚爛后整株倒伏。最后畝產比往年少了三百斤。
這種教訓可不能再犯。老輩人常說“稻要水來養,也要水來防”。遇到大雨前。
得趕緊把田埂排水口扒開。讓水流能順著溝渠往外走。年輕些的農戶可能覺得這辦法土。
但實踐證明最管用。當然現代技術也得跟上。地勢低洼的地塊。
可以提前挖深排水溝。
每畝地隔十米開條三十厘米深的溝。
這樣雨水來了能快速排走。不會積在田里泡根。
有條件的合作社。
這兩天要組織人下田巡查。看看排水渠有沒有被雜草堵住。特別是那些往年容易積水的田塊。
得多派幾個人盯著。
別等雨來了才著急。可能有人會問。
萬一雨太大來不及排水怎么辦?
這時候就得噴葉面肥了。磷酸二氫鉀按比例兌水。雨停后趕緊噴一遍。
能增強稻株抗逆性。減少倒伏損失。北方種玉米的鄉親別放松。
雖然這次暴雨主要在南方。但接下來兩周華北可能有降溫。
春玉米剛出苗最怕倒春寒。
地里可以鋪層地膜。
既能保溫又能保墑。咱們農民靠天吃飯。
但不是說只能被動等。
老經驗加上新辦法。
就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就像村東頭的王大叔。去年用草木灰撒在稻田周邊。
蚜蟲比往年少了一大半。
不過也有讓人擔心的地方。現在年輕農戶越來越少。很多傳統排澇方法快沒人會了。
比如怎么看云識雨、怎么找田間出水口。這些老手藝要是失傳了。
遇到突發天氣更難應對。
農業部門這幾天應該會派技術員下鄉。
鄉親們要是拿不準怎么操作。
可以去村委會問問。或者給鎮上的農技站打電話。
他們有專業設備能測土壤濕度。給出的建議更具體。
我個人覺得。村里可以組織個應急小組。把懂技術的、有經驗的鄉親聚在一起。
平時多交流應對天氣的辦法。
遇到暴雨寒潮能互相幫襯。
比各自為戰強多了。最后再提醒一遍。
暴雨預計明天中午開始。今天下午就得把準備工作做完。該清溝的清溝。
該備肥的備肥。家里有抽水機的檢查一下能不能用。別等下雨了抓瞎。
這場雨對早稻是考驗。但只要措施到位。照樣能保住收成。
就像老話說的“人勤地不懶”。咱們多花點心思。
老天爺也會眷顧勤快人。等秋收時稻穗壓彎稈。就是對咱最好的回報。
現在趕緊行動起來。
先去田里看看排水口。再回家翻翻儲備的肥料。
有啥不懂的。
明天一早去鎮上農技站問問。別耽誤了農時。這可是關系到下半年口糧的大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