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中旬起廣元遭春夏連旱,部分縣區旱情達重度標準。干旱已影響農村人畜飲水,農作物生長也跟著遭了殃。
田里的玉米苗蔫巴巴的,老漢蹲在地頭直嘆氣:“這老天不下雨,秋糧怕要打水漂。”市氣象局早早就盯著旱情,3月6日春旱露頭就沒放松。
氣象信息中心下鄉搞農情調查,為的是把旱情摸得更準。氣象臺天天研判天氣趨勢,給人工增雨作業當好“眼睛”。
市人影辦抓住一切機會打火箭彈、燒焰條,盼著云彩能多擠點雨水。旱情發生以來,全市人工增雨作業38箭次,63枚火箭彈射向天空。
局里領導不停向市里匯報,37期服務材料、1萬多條短信沒斷過。5月16日啟動干旱IV級應急響應,部分縣區還發了橙色預警。
信息中心聯合農業農村部門會商,就為給抗旱多出些實招。市氣象臺24小時盯著天氣變化,生怕漏了一點降雨跡象。人影辦增加值班力量,檢查裝備、備足彈藥,隨時等著人工增雨。
5月16日那場全市人影會,把安全生產和抗旱增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二天又開專題會,傳達市領導批示,每樣工作都落了地。
“春旱不算旱,夏旱丟一半”,老輩人傳下的話,現在聽著更揪心。有些村子早用起了土辦法,秸稈蓋在地頭保墑,多少能抗點旱。
但光靠土辦法不夠,科學抗旱還得跟上,人工增雨就是好幫手。
我個人覺得,咱農民平時得多關注天氣預報,早做準備才不被動。東北那疙瘩這會兒防霜凍,咱南方遇著旱情,更得把水攥在手里。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檢查灌溉設備,別等用水時抓瞎。
村里要是有大棚的,得看看地膜有沒有破,別讓水分跑了。缺技術的找農技站,他們能給咱支支招,比自己瞎琢磨強。還有那肥料咋補、水咋澆,都有講究,可別弄錯了時節。
這場旱情給咱提了個醒,天氣越來越琢磨不透,咱得長點心。留個心眼多攢些應對法子,下次再有極端天氣,心里也不慌。
天氣不等人,農事要趕早,現在動手抗旱,秋糧才有盼頭!
趕緊行動起來,別等旱情再加重,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