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立冬 AI 圖
一個城市從哪個角度切入低空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選擇問題,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低空經濟的發展速度、前景和信心。現階段,無論是曇花一現式的低空客運示范,還是五花八門表演式的行業應用,都不足以支撐城市低空經濟的持續性增長。
在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行業應用、低空客運、低空貨運四個主干賽道中,只有同時具備普適性強、覆蓋面廣、進入門檻低、供給側成熟、需求側明確、杠桿率高、政府發力點清晰、經驗積累速度快等特征的低空貨運,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引擎,更是當下城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最佳選擇。
一、低空客運的問題
價值密度高、商業前景好、社會影響大、基礎設施投入帶動性強等是低空客運的主要優勢,也是當下各大城市競相開展的低空業務類型。但是,現階段的低空客運還存在很多問題,尚不完全成熟,對低空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限。
首先,低空客運的進入門檻高。無論是技術門檻,還是投資門檻,以及運營門檻,在四個賽道中都是最高的。低空客運的安全值直接拉滿,安全門檻也很高。這些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是制約低空客運騰飛的核心因素。
其次,低空客運的供給側能力不足。一方面,以eVTOL為典型代表的低空載人飛行器制造鏈的產能還沒有形成規模,暫時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低空客運需求;另一方面,低空客運運營能力的供給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鏈,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人員培訓,再到運營標準化和現場管理,都還處于摸索階段,不具備短期膨脹的可能。
再次,目前低空客運的需求響應還不夠。除諸如熱門旅游景點、游樂場、低空飛行體驗項目等特定場景的短期需求外,接駁性、常態化的低空客運線路還沒有形成替代性剛需,票價缺口、安全心理、消費習慣等也需要時間積累。
因此,雖然低空客運對于低空經濟發展來說有很明顯的優勢,但短期內卻很難產生澎湃動力,是一個長期投資、慢慢回報的過程,對城市的普適性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短期內也不會有太大作為,需要冷靜看待。尤其對于財力有限的城市來說,不宜優先發展低空客運。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地在開展低空客運業務時還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即將通航業務當作低空經濟客運來做。傳統通航業務與低空客運相比無論是在技術路線方面,還是在經營理念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區別,人為壓低飛行高度可能會引發不少風險。有些單位想著利用通航企業搶場景、搶航線。實際上也并不需要這么做。如果未來低空客運能帶來大發展,以現在低空客運的產能,航線和場景在一段時間內必然不會是特別稀缺的資源,不用搶。如果低空客運發展受限,沒有那么快,引入通航業務反而會形成負擔,不算是明智之舉。
二、低空行業應用的問題
目前已知的低空場景中,95%以上屬于行業應用。換句話說,低空行業應用也是現階段最成熟、進入門檻最低、經驗最豐富、群眾基礎最好且最容易接受、生產運營能力供給最完善的賽道。然而,低空行業應用對低空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卻是最小的,不應是政府賦能產業的主攻方向。
第一,低空行業應用的市場自發性強。低空經濟的行業應用是一個自組織過程,市場化程度較高,從消費級無人機到工業級無人機,從無人機愛好者活動到無人機作業,需求導向一直是主要動力。低空行業應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市場容量已經達到數千億元。隨著產供鏈體系的不斷完善,低空飛行器的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無人機操作人員數量的逐步擴大,低空行業應用自然也會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這個過程中,政府采購雖然能夠進一步擴大行業應用的市場容量,著力點也比較清晰,也可以快速落地,但從低空經濟發展的長遠策略來看,其作用還不夠。
第二,低空行業應用的投資帶動性弱。一方面,低空行業應用一般都自成體系,不依賴大規模的公共基礎設施體系,單個項目多是競爭性的,資產投入復用率不高,投資效率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行業應用需要的配套資源少,行業聯動性弱,一般都是解決具體問題,直接作用于最終用戶,中間環節的投資溢出少。
第三,低空行業應用對低空經濟發展的系統經驗貢獻小。低空行業應用雖然也是以低空飛行器為主要載體,但其更關注低空飛行器的工具性,重點方向是個性化地解決行業問題,與行業需求的融合度高,較難沉淀出系統性經驗,較難進行規模化復制。
第四,低空行業應用的生產力布局趨于分散,較難形成集約程度高的龍頭企業。這種生產力布局方式,會產生很多眾創型低空企業,是構成低空經濟產業外部圈層的主要元素,但其定位應該是生態層,而不是核心引擎。
三、低空飛行器制造鏈的問題
低空飛行器制造鏈的優勢是集約性強,價值總量大。問題是普適性弱,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且具有很強的空間和區域依賴性,只能對少數城市的低空經濟發展產生直接推動力。
低空飛行器制造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對科研平臺、專業人才、供應鏈體系有較高的要求,流動性較差。截至2024年底,雖然中國的低空飛行器制造企業已達到兩千多家,但真正有潛在產能的企業多布局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南京、合肥、蘇州等較大的制造業城市,相對集中。
更重要的是,低空飛行器制造鏈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在于末端市場能否快速增長;而促進末端市場快速增長的核心,是低空客貨運輸的大規模應用。這就又回到了一個更重要的本質問題,當前階段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不是供給側產能,而是擴大需求側響應。
四、低空貨運作為第一引擎的底層邏輯
相對而言,低空貨運是現階段低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其底層邏輯如下:
第一,低空貨運的普適性強。低空貨運實際上是一種運輸方式的變革,幾乎在所有的城市,都能找到對這種新型運輸方式的需求。對于低空貨運而言,其需求側響應的約束條件最少,只有一個價格問題。其他方向的低空業態,約束條件都不止一個。
第二,低空貨運的進入門檻低。無論是從低空飛行器的技術成熟度、標準化程度看,還是從低空貨運的運營管理和投資規模、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與依賴度角度看,低空貨運的進入門檻都比較低。它既不像低空行業應用那樣需要專業知識,需要對低空飛行器進行專業改裝,也不像低空客運那樣需要依賴復雜的安全管理體系和現場管理能力。低空貨運可以在較為簡陋的基礎設施上,先行先試。當然,低空貨運的安全門檻也不高,是安全容忍度較大的業務類型。
第三,低空貨運的供給側相對成熟。一方面,低空貨運飛行器的制造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多種型號已經積累足夠的飛行時間;另一方面,低空貨運的管理體系、運營人才、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等配套資源,也有一定的基礎。現階段,大到噸級的物流無人機,小到只有數百克載重量的樣本運輸飛行器,基本都有了相對成熟的技術方案。
第四,低空貨運的覆蓋面廣。在貨物運輸領域,凡是對運輸時間有較高需求的物品,基本上都是低空貨運的潛在需求。從事地面運輸領域的工作人員,略加學習也可以轉換業務類型從事低空貨運工作。比如,快遞員之前使用電動自行車運送包裹,現在也可以采用低空飛行器,兩個技能之間的轉換成本并不是很高。這就使得低空貨運的覆蓋面會非常廣,普惠性也是低空經濟中最強的。
第五,低空貨運的經濟滲透力強。低空貨運屬于典型的生產性服務業,在要素流通領域占據非常重要的角色。低空貨運能夠將要素流通的時間價值進一步釋放,從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比如,醫療行業樣本檢測結果由隔日變成當日,或者由當日變成半日,既節約了患者的時間,也提高了醫院的效率。這種連帶效應會大大增強低空貨運的經濟滲透力,發揮經濟杠桿作用,與“要想富,先修路”邏輯一樣。
第六,低空貨運的政府發力點清晰。在所有的低空經濟場景中,地方政府支持低空貨運的發力點最為明確。主要是三點:批用地、批航線、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從當前情況看,低空貨運的建設審批周期要比低空客運快得多,實操性也會更好。
第七,低空貨運有利于積累系統性經驗。低空貨運比低空行業應用的標準化程度要高很多,也比低空客運更成熟。低空貨運的優勢是能夠進行常態化運營,高頻次重復飛行。低空貨運既不像行業應用那樣基本不需要基礎設施,也不像低空客運那樣需要高水平的基礎設施,它介于兩者之間,提供了更自由的選擇空間。在很多城市,短期內打造一些低空貨運的常態化運營線路的成本并不是很高,有利于幫助地方快速積累低空經濟發展的系統性經驗。
(作者蔡銀寅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低空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來源:蔡銀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