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佛山地鐵因實施末班車提前收班以及一系列節能舉措,引起社會對其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的熱議和關注。歷經15年的發展,為降本增效而“早退”的佛山地鐵,如今站在了行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如何吸引和滿足更多客流以及打造企業發展的新增長極,成為佛山地鐵當前需要直面和破解的考題。
01
多元化出行時代,地鐵的“明星光環”不
2010年,國內第一條地下城際軌道交通線廣佛線開通,佛山宣告進入“地鐵時代”。當時,國內擁有地鐵的城市不到10個。作為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明星”,地鐵也一度被認為是城市邁入現代化都市的象征。之后的十年間,佛山相繼推出兩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計劃打造共計6條運營線路、全長252.4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然而,廣佛線開通之后,佛山的“地鐵之路”卻一路曲折。多條線路從規劃到落地實施,再到通車運營,均耗費超過6年時間。直到2021年12月,佛山才真正擁有了第一條獨立建設和獨立運營的地鐵線——佛山地鐵2號線。也正因為規劃和建設工期漫長,曾經嘗地鐵“頭啖湯”的佛山,在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的城市排名中一度跌至末尾。
在漫長的推進和建設過程中,這種原本可以滿足大運量且快速通達的出行工具,在佛山逐漸被其他方式所取代。15年來,佛山的機動車以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大幅增長,且在省內位居前列。另一方面,近年來,網約車、共享車輛等交通新業態的出現和崛起,讓佛山市民出行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當前,佛山地鐵,對于滿足城市多元化出行需求以及提升佛山公共交通分擔率,開始失去優勢。
02
“潮汐式”客流,佛山地鐵“乘友圈”其實很小
目前,除去廣佛線、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佛山地鐵獨立運營的軌道線是佛山地鐵2號線和佛山地鐵3號線,以及南海有軌電車1號線。交通運輸部《2025年4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速報》顯示,佛山城市軌道交通目前的總運營里程為150.2公里(含廣佛線及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位居全國第21位,今年4月的總客運量為1592.4萬人次,平均單日客運量為53萬人次。
多個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如果除去廣州地鐵線路,佛山地鐵日常單日客運量基本維持在25萬至30萬人次。例如,根據“深度出行”平臺統計,5月17日,佛山地鐵的客運量為28.31萬人次。從客流出行趨勢來看,佛山地鐵客流具有明顯“潮汐”現象,即高峰期、節假日、大型活動期間,客流提升相對較快,但在日常工作日,客流除了上下班高峰,基本保持在較低水平。例如,5月1日,佛山地鐵客運量(不含廣州線路)一度達到47.9萬人次,但4月23日,僅為24.14萬人次(不含廣州線路)。
雖然城市軌道交通總運營里程達到150.2公里,但佛山地鐵目前的客運水平,反而不及總運營里程排在其之后的貴陽、長春、福州、南昌、南寧等城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目前,佛山地鐵線網客流主要以廣佛通勤求學客流和跨市跨區的文商旅客流為主,客流結構相對單一;二、在線路站點設計上,目前佛山地鐵通達的人流密集場所主要是城市景點景區,與許多大型樞紐、醫院、學校等人流量大的目的地還無法實現高效通達;三、雖然佛山地鐵已初步成網,但其換乘站點仍比較少,線網換乘能力非常有限。
03
“組團型”城市,佛山地鐵“成網夢”依舊難圓
作為公益普惠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許多城市一樣,佛山地鐵在經歷了15年發展之后,面臨著經營成本的壓力以及新業務增長點的探索。近年來,城市地鐵建設成本依然呈上升趨勢,平均建設成本約為每公里7億元。如今,深受“發展之困”的佛山地鐵實現了初步成網,但面臨著這樣的“尷尬”,那就是:接下來是否還要建設更多地鐵,佛山是否還需要更多的地鐵線?
佛山地鐵實施“降本增效”舉措后,許多市民在網絡上留言熱議,也紛紛建言獻策。有的網友認為,佛山地鐵當前的發展瓶頸,與佛山組團型城市的發展格局有關。地鐵在規劃立項階段,不得不考慮各區“既要又要還要”的建設訴求,這難免導致線路設計上出現站點不合理,運營里程過長,以及覆蓋范圍人氣少的問題。另外,有網友指出,佛山地鐵未來發展,已不再是過去“地鐵興城”的理念,更應該將市民出行需求擺在第一位,科學合理規劃和建設新線路。
記者發現,廣佛線通車運營后,的確發揮了強化區域融合的作用,不僅實現了“禪桂新”的一體化,也使佛山中心城區壯大了規模。但由于佛山地鐵2號線、3號線建設期長,通車晚,這兩條線對于加強區域融合的作用反而并不明顯,目前佛山地鐵2號線主要為佛山通達廣州尤其是南站樞紐的出行需求服務;佛山地鐵3號線則成為一條“美食文旅線”,周末節假日的客流需求反而更大。
地鐵建設的這些年,佛山機動車保有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佛山還實施了交通擁堵治理以及打通“斷頭路”的三年行動計劃,五區融合和跨區出行在沒有地鐵通達的情況下,通行效率依然得到了提升。在建設成本的壓力下,地鐵在加強佛山區域融合和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是否還具有強大優勢和可行性,需要重新科學研判。作為“組團型”城市,地鐵也不再是佛山推進區域融合的唯一舉措。
04
“福州版”模式,能否成為改革的“佛山實踐”
對于佛山地鐵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滿足更多乘客的出行需求,從而實現客運量的逐步提升。那么,佛山地鐵如何走出十五年的發展之困,在逆境中轉型,探索新的發展呢?
(上圖為福州地鐵)
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還是城市總人口規模,近年來頻頻出圈的福州地鐵,與佛山地鐵有許多相近之處。今年“五一”假期,記者走訪福州地鐵時看到,為方便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及“五一”假期市民出行,福州開展了為期8天的免費乘車活動。5月2日,福州地鐵的單日客運量創新高,達到了147.82萬人次。盡管客流大幅增長,但福州地鐵里秩序井然。盡管站內閘口全面開放,卻并沒有乘客從出站閘口直接進入。部分客流量大的車站為了方便乘客高效通過安檢,還設立了“無包通道”和“有包通道”。
據了解,這已不是福州第一次開展面向所有乘客的“特定時間段”免費乘坐地鐵活動。這種鼓勵公共交通出行的舉措,使福州地鐵從2016年開通首條地鐵后,在短短7年里實現了單日客流突破百萬人次。雖然目前福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仍偏低于佛山,但其4月客運總量已達2648.1萬人次,超過佛山地鐵1000萬人次。除了免費乘車活動,福州地鐵還將地鐵出行優惠作為引進人才的重要舉措,推出了新福卡,新落戶人員及應屆畢業生通過申領“新福卡”,可享受三年內無限次免費乘車。
福州地鐵的經驗及創新探索,給地鐵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啟發和借鑒。雖然不一定能夠落地成為“佛山實踐”,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提升地鐵出行的服務和體驗,增強地鐵出行的吸引力和競爭性,佛山地鐵的未來才會越走越好。
圖文來源:廣州日報
本文為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