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醫療器械維護與管理專業師生團隊奔赴開封市人民醫院,參與了一臺高端核磁共振設備的遷移安裝工作,并全程見證了設備核心部件——冷頭的裝卸過程。這場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實踐活動,不僅展現了國產醫療器械在關鍵醫療技術領域的突破決心,更點燃了青年學子投身國家高端醫療裝備事業的熱情。
破局“卡脖子”:冷頭國產化背后的技術突圍
冷頭作為核磁共振設備超導磁體的核心部件,承擔著維持超導線圈接近絕對零度的重要使命。長期以來,這一精密裝置的設計制造被海外企業壟斷,導致設備成本高昂、維護周期漫長。國內企業通過十年攻關,成功研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氦氣循環冷頭系統,實現從材料到工藝的全面國產化。在裝卸現場,來自上海護影醫療科技的工程師向來自河南機電醫工學院的馬海蛟師生團隊介紹了:“該4K冷頭采用非蒸發型氦氣壓縮機技術,能耗降低30%,使用壽命延長至2萬小時,性能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師生們現場觀摩了冷頭與超導磁體的精密對接過程,并參與近6噸重的磁體搬運過程,親歷國產設備從“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課堂對接車間:機電學子在實踐中錘煉技能
在實踐中,由2名教師和6名學生組成的技術團隊深度參與設備遷移全流程。學生們分組完成設備拆卸、電磁屏蔽檢測、液氦管路維護等專項任務,并在馬海蛟導師的指導下,首次操作了冷頭裝卸專用工裝。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醫療設備技術學院學生表示:“親手觸摸到課本里學過的超導磁體,才真正理解每一個螺絲的扭矩值都關乎患者生命安全。”
產教融合:培育醫療裝備新生力量
此次實踐是高校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縮影。未來,師生們將持續深耕高端醫療裝備領域,以青春之力助推中國從“醫療裝備大國”邁向“醫療裝備強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