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民生無小事工作室】
作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堅持黨政同責,建立了“書記掛帥、領導帶頭、四級聯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全市7900多名干部包保4.8萬多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宜昌市食品藥品安全辦、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本地實際,持續深化鞏固創建成果,進一步抓好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工作,持續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監測范圍和監測品種全覆蓋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原湖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從2001年起陸續在全省各地市州設立了34個監測點,宜昌市2002年作為第二批9個監測點之一加入湖北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作為監測網點,宜昌結合近年的監測情況和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制定監測方案。“監測內容包括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以及食源性疾病監測等3個方面,監測類別涵蓋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及禁用藥物、有機污染物、元素、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病毒、致病菌和寄生蟲等內容。食品類別包括水產及其制品、肉與肉制品、米面制品、乳與乳制品、蔬菜及其制品、茶葉、水果、蛋類、調味品、學校食品等。”宜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馬蓓蓓說。
自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以來,宜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食品樣品近2萬份,檢測近14萬項次,上報國家監測數據超20萬條,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風險預警、標準制(修)訂和地方食品標準制(修)訂以及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宜昌已實現監測范圍全覆蓋、監測品種全覆蓋,改變了過去抽樣僅面向企業、合作社的現象,向所有建檔立卡主體、農戶延伸。2024年全市共完成定量檢測7073批次,常規藥物快速檢測99116批次,市級例行檢測合格率99.9%。
同時,宜昌樹立“檢出問題是成績、消除隱患是政績”的理念,緊盯主導產業、風險隱患和重點區域,加大專項監測頻次。2024年對“三棵菜”(豇豆、芹菜、韭菜)、“六條魚”(鯽魚、鳊魚、大口黑鱸、烏鱧、黃鱔、牛蛙)開展專項監測167批次,對發現的風險隱患持續追蹤監測、排查問題、督促整改。
“通過近23年的監測工作,基本掌握了宜昌市食品化學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狀況、常見食品污染物的來源、污染原因與污染物變化趨勢,建立了宜昌市食品化學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監測數據庫,對有效控制宜昌市食品污染物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利于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馬蓓蓓說,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工作,極大提高了宜昌市食品檢驗能力,無論是儀器設備還是人員技術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
宜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員正在檢測農產品。
建成一批安全穩定的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
宜昌著力完善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機制。在嚴防源頭風險上,今年全市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41295張,帶證銷售農產品7.53萬噸。推廣應用國家、省級、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注冊農業企業(合作社)3671家,納入監管的農戶883家。
出臺《宜昌市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等級分類監管辦法(試行)》,對全市2903家生產經營主體進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同時,宜昌縱深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建設。在農資市場整治方面,2024年春季對11個縣市區開展拉網式排查,累計檢查農資企業和門店212家,發現問題線索83條,現場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46份,區域性制假售假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對于違法犯罪,公安、法院、檢察院和市場監管部門聯動,持續保持打擊食品違法犯罪高壓態勢,開展“雷火”和“昆侖”專項行動,落實“處罰到人”,深入推進打擊食品領域“兩超一非”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突出犯罪問題。
宜昌持續筑實基層基礎,建立健全農產品網格化四級監管體系,14個縣(市、區)、86個鄉鎮、1322個村(社區)均有農安“明白人”。加強食品公共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全市共有食品公共檢驗檢測機構6家。加快基層市場監管所智能快檢室建設,全市102個市場監管所可檢測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250多項指標。
此外,宜昌引導社會各方積極參與,聘請100名社會監督員、邀請300名志愿者開展監督評價,聘請48名外賣小哥為外賣餐飲監督員,激發多元力量參與社會監督。
深化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過程中,宜昌市亮點頻出,反餐飲浪費、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城市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在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復審中獲得好評。
枝江市、當陽市、宜都市等被命名為省級食品安全縣(市),“枝滋有味”“一致魔芋”“安琪酵母”等品牌發展壯大,建成枝江安福寺果蔬食品工業園等7個專業化園區,催生了宜都土老憨等一批具有特色資源優勢的產業集群,培育了安琪、稻花香、枝江酒業等一批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安全穩定的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
原文刊載于2025年第10期、5月12日出版的《民生周刊》雜志
《民生周刊》記者 暢婉潔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民生無小事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