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機場沖突視頻在網絡炸開,當事女子被貼上“母子錯過航班大鬧機場稱耽誤考公”的標簽。
當視頻在網上迅速擴撒之后,輿論出現了一邊倒地指責。
稱機場的做法沒有問題,同時指責這對“母子”不僅沒有時間觀念等等。
然而當官媒罕見發聲,當事人終于站出來講述真相時,事件卻出現了戲劇性反轉!
那個被萬人唾罵的“蠻橫旅客”,真的如網傳視頻所示嗎?當時的真相究竟如何?
5月17日的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一場關于時間的較量正在上演。
這個平常的夜晚,一段令人揪心的視頻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畫面中一位情緒崩潰的女子跪在深圳航空值機柜臺前,不停磕頭求情。
這一幕沖擊著每個人的心靈,也讓航空服務中的時間規則再次成為焦點。
距離航班起飛前的40分鐘,成了這場風波的分水嶺,按照航空公司規定,這是值機的最后期限。
隨著視頻在網絡上瘋傳,一個令人唏噓的版本開始流傳。
這對“母子”是去趕考試,因為母親舍不得打車錢,堅持坐公交才導致誤機。
這個版本迅速引爆輿論,人們紛紛指責這位“母親”的過度節儉害了孩子,然而事情真的這么簡單嗎?
值機柜臺前的這一幕,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工作人員面對哭求的旅客,始終堅持規定不能通融。
這起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了一場關于規則與人情的激烈討論。
然而就在輿論一邊倒地譴責這位“母親”時,事情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這個轉折不僅顛覆了人們的認知,更暴露出網絡傳播中容易被忽視的真相碎片。
那么這場看似簡單的機場風波,背后究竟還隱藏著怎樣的故事?答案也許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大反轉,當事人發聲
當事件發酵到一定程度,官方媒體的介入為這場風波帶來了新的轉機。
就在網絡輿論一邊倒地批評這對"母子"時,事件當事人李女士站出來發聲了。
5月19日深夜,官方媒體發布了一則文章,可以說直接掀翻了此前所有的猜測和評判。
原來網傳版本幾乎句句都是誤讀,一場關于身份、交通方式、考試性質的大反轉,讓整個事件披上了全新的面貌。
首先被推翻的是最受關注的身份關系,視頻中的兩人并非母子,而是表姐弟關系。
雖然這個看似簡單的身份更正,卻完全改變了人們對事件的認知框架。
畢竟網上熱議的“母親過度節儉”、“控制欲太強”等評論頓時失去了立足點,而表姐為表弟跪地求情的行為,更顯示出這是一個純粹的、發自內心的求助。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當天并非如網傳那樣“因舍不得打車錢坐公交”。
當事人李女士表示自己是和朋友是開車送表弟去的機場,這個細節的澄清,直接戳破了“因小失大”的網絡敘事。
而至于考試性質,也從傳說中的“公務員考試”變成了一個普通的技能資格證考試。
這些真相的披露,讓整個事件回歸到了一個更加客觀的維度。
但關于為何沒有趕上飛機,這些時間爭議上,事情也遠比網傳的版本復雜。
李女士提供了一個購買飛機票的憑證,上面顯示的是晚上21:05在桃仙機場起飛前往鄭州的飛機。
當事人李女士表示表示,到達機場時距離起飛還有40分鐘,工作人員原本表示可以走快速通道。
更耐人尋味的是,現場還出現了“會員可以登機”的說法,這讓整個事件蒙上了服務標準不一的陰影。
隨著李女士提供的通話錄音曝光,事情的另一面也逐漸浮出水面。
可當表弟到了值機地方的時候,卻表示不能登機,因為沒有滿足在飛機起飛前40分鐘前值機的規定。
但李女士表示自己的時間原本是足夠的,但在值機口的時候,因為工作人員處理過程中的耽擱,時間變成了38分鐘。
然而深圳航空的工作人員確認,航班的截止值機時間是20點25分,而李女士的表弟是在13分鐘后才到達值機柜臺。
這個時間點的確認,似乎又將事件推向了另一個方向。
據極目新聞報道,事情的起因是李女士的表弟先行與航空公司人員交涉未果,隨后向李女士求助。
當李女士趕到現場后,她多次嘗試與值機口工作人員溝通,希望能夠理解她的特殊情況。
在這個過程中李女士的弟弟無意中聽到了一段關鍵對話,機長通過電話告知地面人員,當時還有三名乘客未登機,是否允許李女士登機需由工作人員自行判斷。
然而工作人員出于規避責任的考慮,最終拒絕了李女士的請求。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李女士的希望也逐漸破滅,在萬般無奈之下,她情緒崩潰,甚至跪地磕頭懇求,這與外界傳言的“大鬧機場”截然不同。
這起機場事件的后續發展呈現出多方互動卻又撲朔迷離的態勢。
極目新聞記者在19日上午分別聯系了深圳航空和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警方,試圖了解事件真相。
然而兩個部門都只是表示會進行記錄和反饋,卻始終未給出明確答復。
事件出現了新的轉折,記者發現此前在網上引發熱議的"母子大鬧機場"視頻突然消失,而李女士則提出了令人深思的疑點。
她透露一位自稱當時在場的機場經理曾就退款事宜與她聯系,這個時間點的巧合引人注目。
更值得關注的是,李女士認為視頻的拍攝和發布者很可能就是機場工作人員。
當記者試圖聯系視頻發布者核實這一說法時,卻遭遇了對方的拉黑,這種回避態度似乎印證了李女士的猜測。
但目前機場方面對于李女士的表態還沒有進行回應。
不過網友還是表示,不管原因是什么,要參加重要的考試的時候,卻還是卡點前往機場,最終要怪的還是個人。
不過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們,在信息快速傳播的互聯網時代,事件的真相常常需要時間來澄清。
對于這起引發廣泛關注的機場事件,最終的處理結果仍需等待權威媒體的官方報道。
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網絡熱點事件時,需要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輕信未經證實的信息,更不應該參與傳播未經核實的言論,這關系到社會輿論環境的健康發展。
極目新聞2025-05-19——當事人澄清“母子錯過航班大鬧機場稱耽誤考公”:參考者系其表弟,且并非考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