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522字
閱讀時間:4分鐘
本文轉載自5月14日連岳讀書微信公眾號。
導讀
經過一代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國際貿易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研究范式趨同的特征過于明顯。盡管研究主題不同、方法各異,但大多數研究都沒有逃出崇尚自由主義的新古典范式;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試圖從政策決策的視角解釋貿易保護的原因,但其理論分析高度依賴于對政治制度的假設,實證分析只能針對特定國家和特定時期展開,無法實現其全面揭示貿易保護成因的目標。
在浩如煙海的國際貿易文獻中,本書無疑是一股清流,另辟蹊徑地探究了貿易保護的成因、特點和規律,并為應對貿易保護提供了真知灼見。首先,本書的研究范式獨樹一幟,將國際貿易學、經濟史和國際關系研究結合起來,以貿易保護的歷史發展為主線,又超越史實分析,清楚地揭示出貿易保護的特征和演進規律。第二,本書內容豐富,系統而全面地描述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保護政策與實踐,繪制了全球貿易保護的全景圖,彌補了已有研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缺陷。第三,本書力求使所有關注貿易保護的讀者能從閱讀中受益,因而采用了娓娓道來的方式,通過簡明易懂又不失嚴謹的討論,表達了對貿易保護的立場和觀點。
堅持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是中國經濟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原因。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未來將“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在當今逆全球化盛行的背景下,系統研究貿易保護并探尋應對措施,便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帶我們深入了解貿易保護,以史為鑒、總結規律、助力貿易發展,為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理論支撐和現實依據,是兼具理論創新和應用價值的上乘之作。
本書的作者王孝松同志具有深厚的國際貿易研究功底,也對現實世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觀察,并為政策制定者建言獻策,取得了極佳的學術成果和社會反響。本書是孝松同志多年積累而產出的重要成果,對學術界、政策界、商界和公眾都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需要指出的是,本書為實現通俗易懂,舍棄了嚴謹的定量分析,使一些“成因”和“效應”的研究略顯深度不夠;限于篇幅,本書對一些重要經濟體的貿易保護政策與實踐探討不足,也沒有對中國的相關政策予以展開討論。希望孝松同志在未來的研究中能踔厲奮發、精益求精,在貿易保護領域產出更為卓越的成果。
劉元春
2022年12月
全套共上、下兩卷,從航海大發現開始講述全球貿易保護的發展歷史,聚焦于美國、歐洲主要經濟體,以及印度、韓國、墨西哥、巴西等主要發展中國家貿易保護的歷史演進;描述了美日、中美、歐美、中歐、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內部及其與發達國家之間貿易摩擦的典型事件,以及未來發展和應對方案。本書還對世界貿易體系的利益格局變遷、貿易戰與貿易談判進行了分析,并從政府、行業、企業、個人從業者等維度探究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中國方案。
作者對貿易保護史的描寫信手拈來,從歷史與地理的多重維度梳理全球貿易保護的脈絡,這種寬廣的歷史性描述有助于我們擺脫對當前貿易格局的臉譜化認知,并從塵封的歷史記憶中尋求全球貿易保護的真相。
作者信息
王孝松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目前已出版專著6部,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省部級科研獎勵7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北京市科研項目3項。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委。研究領域: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吳曉求再為資本市場吶喊:三個支點非常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