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開始進攻低密用地賽道了。
近期,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出了幾宗位于增城、花都的新宅地。
這幾宗宅地看似平平無奇,但它們有一個共通點:
容積率都低于2。
其中增城區荔湖街新城大道東側地塊容積率甚至低至1.02,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地塊上的建筑面積基本=總用地面積,妥妥的別墅用地啊!
事實上,前段時間,在南沙土地推薦會上,也出現了一宗低密度用地,地塊位于明珠灣大橋東南側,容積率僅1.2。
短時間內涌出如此多低密度宅地,廣州,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事實上,自2025年來,廣州低密度宅地“刷臉”的頻率越來越密。
據統計,截至5月20日,廣州共掛出6宗容積率低于2的宅地,在今年掛牌宅地中占比高達30%。
而在2024年掛出的64宗宅地里,容積率低于2的宅地占比僅20%。
這些低密宅地,大部分位于增城、花都等遠郊地區,也有個別位于白云、天河等主城區。
當然,這對廣州而言,可能只是個開始。
我們預測,接下來廣州還會繼續涌現更多的低容積率宅地。
何出此言?
首先,前段時間,住建部發布國家強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并在5月1日正式實施。
此前大家關注的點,集中在“層高不低于3米”的要求,但實際上,《住宅項目規范》里還有一個重點:
廣州屬于第Ⅳ類建筑氣候區劃,對應新國標,建筑容積率控制在3.1。
這意味著,接下來降容積率,將成為廣州樓市的主旋律。
事實上,廣州樓市苦高容積率久矣,特別是市中心,早先不少地塊容積率基本都在5以上,建出來就是密密麻麻的超高層。
購房者看著頭疼,開發商看著也頭疼,不是我不想做小高層,實在是地塊不允許。
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其實討論過,怎么其他城市隨處可見的板樓,在廣州就變成了“豪宅專屬”,說白了就是低密地塊太少、偶爾出現幾宗開發商都爭著要,導致地價太高,只能做豪宅。
而接下來,廣州要做的,就是把土地的容積率整體降下來,不僅給城市帶來更好的人居環境,也給開發商更大的拿地空間,別再帶著鐐銬跳舞。
其次,郊區的容積率,可能未來會往更低的數值調整,廣州的禁墅令有可能取消。
最近掛出的這些增城、花都的宅地,很有可能是廣州邁出的試探性一步。
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產品差異化,也是為了能賣出郊區的地。
以前,郊區負責承載剛需,但如今,隨著剛需在主城區的選擇越來越多,光是番禺、黃埔就能承載大部分剛需客的需求,開發商越來越不愿意在郊區拿地。
郊區想殺出重圍,就要跟中心區的產品走不同的路?有什么產品,能讓郊區彎道超車?
答案就是墅類產品。
實際上,近年來郊區的二手別墅成交表現相對不錯。
像是位于增城的逸翠莊園,去年底賣出的幾套墅類產品,成交價都在2萬/平左右。
增城碧桂園鳳凰城的別墅價格也相當堅挺,鳳曦苑甚至有別墅掛牌價去到5.9萬/平。
隨著近兩年廣州產品的進化,購房者對居住顆粒度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細。
而同樣處于高端居住賽道,對比平層產品的“卷”,墅類產品近兩年卻沒什么水花。
由于此前廣州對墅類產品的限制,所以廣州近兩年墅類產品的供應相對稀缺。
根據中指院數據,自2025年至今,廣州僅新批準了34套墅類產品的入市需求,而且項目位于花都。
整個2024年,墅類項目批準上市套數僅350套,僅占整個廣州住宅市場供應的0.65%
雖然市場供應少,但墅類產品的需求卻一直存在。
像是今年三月,萬博的錦繡香江成交了3套獨棟別墅,每一套都超千萬。
4月,白云的頤和高爾夫莊園也成交了與一套建面約326平的二手別墅,成交價1820萬,折合單價約5.57萬/平。
而降低郊區地塊的容積率,既能補充墅類產品的缺口,也能拉動郊區土地的出讓,一舉兩得。
總的來說,降低土地容積率,既能夠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居住需求,也代表著接下來廣州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
接下來,廣州的低密產品,或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至于這一回,廣州人居體系會如何進化,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