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咨詢小組在意大利羅馬召開會議,福鼎白茶文化系統與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復合養殖系統、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因其在食物與生計安全、重要的農業生物多樣性、社會價值與文化以及杰出的生態價值、景觀等方面具有顯著特點和全球重要性,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作為六大茶類之一白茶的發源地,孕育出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等國家級茶樹良種及眾多群體種,同時還保留著茶樹自然授粉結籽(也被稱為“群體種”)的繁育方式和以“茶-林-草”間作套種為核心的復合農業系統,內含豐富的生態種植、可持續水土資源管理知識與技術,在水源涵養、氣候調節、養分循環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價值。福鼎白茶制作技藝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白茶類唯一代表,是六大茶類中唯一以不炒不揉、自然萎凋和干燥的方式加工。該農遺系統已有1400多年歷史,涉及遺產地近70%人口的人民生計,是當地最重要的民生產業,至今仍保留著白茶祭祀節慶文化、茶禮、茶俗、茶詩、茶歌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福鼎白茶文化系統極具農業文化遺產特色。
福鼎白茶生態茶園
福鼎白茶制作技藝
“福鼎白茶文化系統”豐富了世界茶葉種類和茶樹繁育方式;遺產地人民發現了福鼎白茶茶樹品種,至今仍保留有福鼎白茶母樹,建立茶樹種質資源庫和“福鼎大白茶品種保護區”“老茶樹群落核心保護區”,豐富了世界茶樹基因庫;茶樹的生態種植管理模式以及當地遺產地人民長期以來對農遺守護的自覺和實踐,對全球山區生態農業建設具有示范作用,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提供借鑒。
福鼎白茶母樹
福鼎白茶生態茶園
“這次福鼎白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對我們福鼎白茶產業今后的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尤其對于福鼎白茶品牌在國際是極大的躍升,也是對我們福鼎白茶秉承了千年的傳統農耕智慧的高度認可。”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青碧表示,“福鼎白茶產業的融合發展,從一產的生態種植管理,到二產的標準化加工生產過程,到三產商貿業的繁榮發展,尤其是在茶、文、體、旅全面融合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上,向世界提供我們福鼎的經驗做法”。
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文:蔡麗軍
圖:幸福福鼎圖庫、陳興華、林乃設
制圖:林銹銹
編輯:吳倩雯
審核:汪晶晶
監制:戴蓉
總監制:王良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