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言,利率上調,必然意味著房價上漲,而構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由兩件事構成:
一是近期地方專項債收儲土地規模爆發式增長,地方政府下場發債買地讓很多地區的房價得到了回升。
二是國家每次降準降息的比例是固定的,但銀行的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是可以根據國家基準利率,有一定的上下浮動權利的,上浮下調一般都是對標自身利潤,利率調節機制本身就是為了規避銀行服務發生虧損!
我們知道,銀行的利潤主要來自于居民存款和零售貸款,這兩者不同于對公業務,屬于銀行的高收益項,當下降準降息之下,銀行利差不斷減少,貢獻70%凈利潤的存款收益正在不斷下降,而房貸持續定向整體下調,也導致其最大的零售貸款基本盤面臨收益大跌的風險,雖然不同銀行的資產風險承受力不同,但整體而言,銀行業的非投資性利潤下滑在當下是比較明顯的趨勢。
所以,我們看到盡管2025年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呈現“工業利潤轉正、消費回暖、投資擴張”的積極態勢,GDP、M2、貸款新增數據呈現形勢一片大好。但一季度上市公司財報中,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四大國有銀行凈利潤集體下滑(降幅1.9%-3.99%),農行成為唯一正增長的大行(+2.2%)。
從當前的利率端看,當前商業銀行凈息差已降至 1.54% 的歷史低位,部分銀行房貸業務逼近虧損邊緣。以廣州為例,此前部分銀行通過 "價格戰" 將首套利率壓至 LPR-60BP(3.0%),但測算顯示,房貸利率需維持在 3.2% 左右才能覆蓋資金成本。此次上調 10BP 至 LPR-50BP(3.1%),實質是銀行在利潤壓力下的被動調整。數據顯示,利率上調后,單筆貸款年利潤可提升約 0.8%,這對改善銀行盈利能力具有直接作用。
其次,市場普遍預計 5 月 20 日 5 年期 LPR 將下調 10BP 至 3.5%5。若維持原加點(LPR-60BP),實際利率將跌至 2.9%,突破 3.0% 的隱性政策紅線。銀行提前上調加點幅度,確保實際利率穩定在 3.0%,既響應了政策導向,又為后續 LPR 進一步下調預留了操作空間。這種 "以攻為守" 的策略,體現了銀行對政策節奏的精準把控(這塊不能虧,一虧,2季度報表就難看了)。
而根據 2022 年央行政策,若城市房價連續 3 個月同比、環比上漲,需恢復全國統一利率下限。廣州一季度新房成交量同比激增 35%,部分區域出現炒作苗頭,觸發了這一調控機制(要注意,這個點要疊加國家專項地方債收儲的影響,很多上漲開始時是幫城投修復報表和化債,幫助地產商續“命”的舉措,但到后面,被一些中介宣傳為國家下場兜底保漲,這個性質是完全不同)。
所以,這次的利率上調釋放了明確的降溫信號,旨在抑制投機需求,防止房價過快上漲。例如,天河、海珠等核心區因稀缺性抗跌性凸顯,而增城、南沙等外圍區域庫存高企,利率上調可能倒逼開發商降價促銷,加劇區域分化。
不僅是廣州,杭州、佛山、蘇州、東莞等地已率先回調房貸利率,首套利率重回 3% 及以上(地方債收儲影響)。這些城市與廣州同屬房地產市場回暖較快的區域,其利率調整體現了 "熱點城市降溫,非熱點城市刺激" 的分化調控思路。例如,杭州因 2025 年 4 月房價環比上漲 0.3%,觸發了利率上調機制;蘇州則因核心區土地拍賣溢價率突破 15%,銀行主動收緊了信貸政策。這種聯動效應表明,當市場過熱信號出現時,更多熱點城市可能跟進。
最后,盡管部分城市有上調壓力,但央行 5 月 15 日降準釋放 1 萬億元流動性,疊加 5 年期 LPR 下調預期,整體利率下行趨勢未改。因此,非熱點城市可能繼續維持低利率以刺激購房需求,而熱點城市的利率上調幅度也將受到 LPR 下行的緩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