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戲臺上眼波流轉的青衣,也是公路上酷愛自由的追風者。果小菁,新銳京劇演員,以短視頻叩開傳統藝術沉重大門的同時,用全網近千萬粉絲的熱烈回響證明著:年輕人并非不愛京劇,只是缺一座抵達的橋。卸下鳳冠霞帔,她偏愛金發、潮裝,以及轟鳴的引擎聲。當國粹傳承者與跑車愛好者兩種身份重疊,果小菁腳下的路既通向梨園深處,也通向地平線之外。
果小菁的旅程,是在京劇舞臺上的一次次精彩亮相,也是在汽車駕駛座上的一次次心靈探索。雙重軌跡之下,或迷茫、或篤定,有掌聲亦有非議。不同經歷,讓她學會了傾聽內心的聲音。這份獨行并非孤立無援,而是與路上遇到的每一個風景、每一份人情味產生了深刻的連接。回望來時路,不僅是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更是在思考如何將京劇這一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生活相結合,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胭脂粉黛,夜色轟鳴
或許在旁人看來,“新銳京劇演員”這個身份加持下的果小菁,必然是一個傳統且帶點兒文藝范兒的姑娘。但實際上她的獨立、不羈和個性,早在孩童時期就得到了彰顯。七歲那年避暑山莊偶遇的一場京劇演出,讓果小菁一頭扎進傳統戲曲的深潭。八歲獨闖戲校的自由和果敢,背后卻是數不清多少個日夜的堅持和隱忍。當同齡人還在父母膝下撒嬌時,這個抱著枕頭想家的女孩,正在日復一日地錘鍛舞臺功底。“既然選了這條路,你就不能后悔。”不善言辭的父親用短短一句話,就和果小菁達成了能改變她一生的約定。
清晨六點半的毯子功,深夜鏡前不滅的頂燈,是果小菁的日常。成為優秀的京劇演員都是要浸著汗水的,也浸著現代年輕人難以想象的孤獨。這種難以排解的愁緒,最終在方向盤上找到了出口。每每忙到仿佛全世界只剩自己時,果小菁就會把身和心交給汽車。她習慣在演出結束后鉆進駕駛座,將《四郎探母》的余韻帶到三環路的夜色之中。
“開車時我習慣聽流行樂,特別是節奏感強的旋律,太解壓了。”賈斯汀·比伯、黃老板、周杰倫……當那些閑散且富有激情的電子節拍灌入耳膜時,反而和腦海中的婉轉戲腔達成了奇妙共振。油門到底時的推背感一涌上來,自己也有了一種穆桂英附體般的激昂心緒。
某種程度上來講,果小菁就是活在二十一世紀的颯爽女將。在世人習慣于給A0級新能源小車貼上“女性用車”的標簽時,她的鐘愛之物反而是那些風格激烈的純血統跑車,比如AMG GT50。或許舞臺上的高光演出講究按部就班,但握住方向盤的果小菁,則渴望在道路中央迸發出內心深處的自由。此時此刻的跑車,就像是她的化身。凌厲風刀上的翻滾氣流,恰似未卸的戲妝在暮色里徐徐洇開。
馬力咆哮處,戲韻正青春
我們常說,人生的三重真諦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和其他同齡人一樣,果小菁也有一顆走出去的心。
因為經常出差,也有機會可以讓她去體驗發現更多城市之間的不同之處。到達當地之后果小菁更愿意租一輛自己喜歡的車,在午后或夜幕降臨時分去“壓馬路”,感受城市里最真實的煙火氣。在這個過程中看看斑斕霓虹,人間百色,唱一段早就刻進大腦皮層的旋律。此時此刻,公路就成了移動的戲臺。
對明天進行規劃時,汽車也深度參與到了果小菁的未來人生之中。她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自駕去一趟西藏。不同于那些追求心靈滌蕩、精神富足的苦旅玩家,她的理由僅僅是“聽很多人說進藏風景很美”。除此之外,她還很喜歡改裝車文化,深信改裝后的座駕才真正屬于自己。“如果有機會,我還打算去現場看一次F1比賽。”眼功了得的果小菁在聊到這些時,眸子里又閃出了另一種光。
當果小菁用Z世代的方式解構傳統,她切實證明了先鋒與守正從來不是悖論。直播間里,耐心地跟大家解答著唱念作打的問題;午夜時分,搖下的車窗里傳來了《鳳還巢》的唱段。在京劇與公路交織的人生劇場里,這個不算安分的傳承者,正把二百多年的京劇程式唱成流動的風景。
Q=座駕 A=果小菁
Q:八歲就獨自去天津求學,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A:在尚是幼年時獨自離家異地求學,這對8歲的自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既沒有獨立面對生活的經驗,也無法預判離家時思鄉之苦的程度。 長時間獨自在外學習對家人的思念在12歲達到頂峰,而導致一度想要放棄學藝。 但是,在求學之初,父親與我就約法三章。他無條件支持我,我也要為自己認準的這條路堅持到底,不能輕言放棄。
Q:花槍拋接、京劇彩妝之類的創意短視頻,都是誰的想法?
A:從早期個人工作室的單打獨斗,處處要自己想創意突破創新,到后期更多小伙伴的加入,可以一起“腦暴”更多想法, 我們一直在成長。
Q:平時排演壓力大時,你是更傾向于開車去兜風,還是坐在副駕駛上放空?
A:雖然我對開車沒什么癮,但只要體力還行,還是傾向于自己開。我非常喜歡自駕,對我來說,開車就是開心。
Q:聊聊自駕的事兒吧。
A:我覺得開車的樂趣,重在體驗感。比如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我會選擇租一臺車,開出去隨心所欲地兜兜風。開個兩三天,你對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就接近本地人了。
Q:如果邀請您參與設計一款“京劇聯名款”新能源汽車,您會注入哪些舞臺藝術靈感?比如車身色彩是否會采用點翠頭面的漸變工藝?
A:現在確實有很多追求國風的車型,但大部分的京劇標簽都太過直接了。如果讓我來操刀,可能會把這個標簽延展一下,放大到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或者說,弱化它的具體特征,更注重若有似無的體驗感。
策劃/天擇
文字/肖通 攝影/錢俊
妝發/影子 特別鳴謝/濤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