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到,濕熱天氣鬧,農時關鍵別誤了!2025年小滿趕上連續陰雨,南方多地降水量超常年同期兩成。
北方雖少雨,可干熱風跟著湊熱鬧,小麥灌漿正關鍵,葉片曬卷可不得了。“小滿小滿,麥粒漸滿”,可眼下天氣多變,田里管護得細算。南方稻田里,積水慢慢漲,水稻剛拔節,根系最怕泡。
老一輩常說“小滿雨多,溝渠要疏”,這話至今管用——田埂邊的排水溝得扒拉深,不然積水漫過壟,稻苗蔫了可難救。
東北大豆剛出苗,夜里氣溫低,霜凍風險要警惕。地膜覆蓋別著急撤,白天掀膜透透氣,晚上再蓋保地溫,小苗才不鬧“感冒”。山東大棚里的西瓜正膨果,這時候濕熱重,病害最愛找上門。
草苫子早掀晚蓋,通風口開在腰,降低濕度最緊要,再配上草木灰撒根邊,老辦法防濕又殺菌。可有些新農戶犯難:傳統土法雖好,科學管理咋結合?去年湖北有戶人家,光靠看云識天氣,沒盯著氣象APP,暴雨來了沒及時排澇,十畝玉米泡了水,減產三成多。
其實啊,手機里的逐小時預報挺準,再加上咱地頭看天的經驗,雙管齊下才穩當。眼下最擔心的是,部分地區農戶覺得“靠天吃飯”慣了,應對措施不積極。
玉米正在抽雄期,遇上連續陰雨,授粉受影響,結棒少了可咋辦?
這就得提前疏理行間雜草,增加透光率,必要時人工輔助授粉,可別等著老天“開恩”。廣東的荔枝樹剛坐果,臺風前奏的大風最危險,枝條吹斷損失大。竹竿加固要趁早,果穗下面支個架,既防大風又護果,辛苦半年別白費。
還有個事兒得提醒:肥料別亂施!濕熱天里,氮肥撒多了,作物貪青晚熟不說,還容易招病蟲害。磷鉀肥配著腐熟的農家肥,少量多次施,根系健壯抗逆性強,這才是科學門道。
我個人覺得,現在種地就得“土洋結合”:老一輩傳下來的防災經驗是寶,現代的農技知識更要學。
就說河南的老王吧,去年靠氣象預警提前給麥田打了防干熱風的葉面肥,他家小麥千粒重比別家高3克,實打實的增產!
數據擺在這:農業農村部統計,提前3天做好防災措施的地塊,受災損失能減少六成以上。可還是有農戶犯嘀咕:這些辦法說起來容易,具體咋操作?別愁!
各地農技站最近都在搞地頭培訓,排水渠咋挖、地膜咋蓋、藥劑咋配,現場教得明明白白。
眼下最緊要的是:南方趕緊清溝排水,別讓稻田變“魚塘”;北方灌溉瞅準時機,別等苗子打蔫才著急。大棚種植戶注意了,晝夜溫差大,通風降濕別偷懶,病害預防比治更劃算。
還有個小懸念:有一種傳統保苗“土辦法”,連農技專家都點贊,你家還在用嗎?評論區說說看!
種地就是跟天氣賽跑,抓住農時、用對辦法,才能把“靠天吃飯”變成“知天而作”。
記住咯:天氣多變不用怕,提前準備有辦法;跟著時節把活干,秋來糧倉堆得滿!
現在該干啥?拿起鋤頭清溝渠,打開手機看預報,拿不準的趕緊問農技員,別拖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