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5月22日訊 眼下,東阿縣56萬畝小麥處于灌漿期,是粒重形成的關鍵期。東阿縣農業(yè)農村部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科學防范“干熱風”等氣象災害,守好小麥豐收的最后一道防線,為夏糧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在東阿縣牛角店鎮(zhèn)大李村的一處麥田里,連片的小麥隨風起伏,麥浪滾滾。農技人員正在田間地頭現(xiàn)場向村民講解小麥夏管要點,尤其是預防“干熱風”的關鍵技術,并認真解答村民提出的疑惑和問題。
“就像人會中暑一樣,小麥也會‘中暑’。輕度‘干熱風’會使小麥千粒重下降1到2克,重度‘干熱風’會導致小麥千粒重下降3克以上,造成千粒重、容重雙降。”東阿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科技特派員黃緒甲介紹。
據(jù)悉,“干熱風”是小麥生育后期的常見氣象災害,一旦發(fā)生,會降低小麥葉片的光合作用,加速葉片衰老,最終導致粒重降低、品質下降。
黃緒甲進一步講解防治措施:“對于土壤墑情不足的麥田,可在小麥灌漿初期,選無風天氣澆水,避免大水漫灌,這樣既能滿足小麥生長用水需求,又能預防‘干熱風’。在‘干熱風’來臨前,利用噴灌或微噴灌設施適量噴水,能增加田間濕度、降低冠層溫度。同時,結合‘一噴三防’,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等,可補充葉面營養(yǎng),提高葉面光合強度,改善小麥生理機能,增強小麥對‘干熱風’的抗性。”
東阿縣堅持“藏糧于技”,為豐收增添更多保障。農業(yè)農村部門與氣象部門密切配合,強化溝通會商機制,實時監(jiān)測天氣變化,精準研判“干熱風”等災害風險,并及時發(fā)布預警,全力做好防范工作。
同時,緊盯天氣走勢,提前預防“旱澇急轉”可能引發(fā)的“爛場雨”災害,全方位筑牢小麥豐收屏障。此外,縣農業(yè)農村部門組織6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服務,制定科學的麥田間管理方案,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為夏糧豐產豐收保駕護航。
“專家講解的小麥后期防病、防蟲、防干熱風知識很實用,我對夏糧豐收充滿信心。”種糧大戶李柱明說道。
閃電新聞記者 趙赫 周曉 東阿融媒 張凱 聊城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