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熱不熱,就看六月閏”,老輩人常把這句農諺掛嘴邊。2025年小滿剛過,天氣就像被點了火,南方多地沖上35℃,北方地頭也干得裂了縫。眼瞅著閏六月越來越近,咱種地的最擔心——今年夏天會不會熱得反常?
會不會旱得莊稼減產?
從氣象站的消息來看,這擔心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聽說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挺明顯,太平洋海水比往年熱乎不少,副熱帶高壓又早早往北跑,就像給大地扣了個大蒸籠。
再瞧瞧過去閏六月的年份,2013年、2017年,夏天都熱得厲害,莊稼地渴得直冒煙,不少地方玉米葉子都卷成了筒。
這樣的天氣,最愁人的還是地里的莊稼。
小麥剛收完,玉米、大豆正等著下雨出苗呢,可天旱地干,種子下地都難發芽。
南方種水稻的鄉親更著急,田里沒水,稻苗都蔫巴巴的,要是再這么曬下去,抽穗都成問題。
還有大棚里的蔬菜,高溫一烤,蚜蟲、紅蜘蛛全冒出來了,打藥都趕不上蟲災蔓延。不過咱農民向來有辦法。
老把式們都知道,“伏里澆園,賽過水澆田”,以前遇到旱天,都是天不亮就起來澆水,避開正午大太陽,不讓地溫猛地降下來傷了根?,F在科技發達了,雖說老辦法還管用,可也得跟上新法子。比如給果園搭遮陽網,給大棚噴降溫劑,滴管澆水既省水又能精準保濕,這些都是這幾年摸索出來的好招。
不同地方的鄉親還得各有側重。
東北的玉米地得注意,雖說高溫來得晚,但伏天要是突然干旱,灌漿期受影響可不得了,該提前把灌溉設備檢修好。
南方種柑橘的,除了澆水,還要留意樹底下鋪秸稈,既能保墑又能防草,一舉兩得。華北平原種棉花的,高溫天容易落花落桃,得抓緊補點鉀肥,增強棉花的抗熱能力。
說到這兒,可能有鄉親問:“天氣預報能準嗎?啥時候能下雨?”現在的氣象預報越來越精細了,手機上隨時能看實時溫度、降水預測,咱得多盯著點,提前做好準備。
就像前幾天,河南有個村子,看著天氣預報說接下來一周沒雨,趕緊組織大伙連夜抽水澆地,愣是把玉米苗救回來了,后來鄰村沒及時澆水的,苗都旱死了一大片。當然,也不能光靠天吃飯。我個人覺得,這幾年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咱得把傳統經驗和科學法子結合起來。
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蟲的辦法,該記著;但也要多參加村里的農技培訓,學學怎么用現代設備應對高溫干旱。村里的合作社、農技站都是咱的幫手,有啥不懂的趕緊問,別自己悶頭琢磨?,F在正是農忙的時候,可別被高溫嚇住了。
給大伙列個行動清單:第一,趕緊檢查家里的灌溉設備,水泵、水管該修的修,該換的換;第二,去鎮上買點防曬網、遮陽布,給大棚和苗圃遮遮陰;第三,到農技站問問,針對自家種的作物,該補啥肥、打啥藥,提前備好物資。要是家里勞動力不夠,趕緊聯系村里的互助組,別耽誤了農時。
都說“人勤地不懶”,只要咱提前把準備做足了,不管多熱的天,也能把莊稼伺候好。閏六月的高溫雖說來勢洶洶,但咱有辦法、有信心,一定能扛過去。
鄉親們,趕緊行動起來,別讓天氣誤了咱的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