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普陀區萬里臻華頤養院的小廣場上熱鬧非凡。套圈、夾球入杯、彈跳乒乓球的攤位前圍滿了爺爺奶奶,志愿者偶爾“放水”引得笑聲陣陣。參與活動的長者賺取“游戲幣”后,轉身就能兌換毛巾、牙膏,或體驗糖葫蘆制作。
這場“銀發集市”不僅是長者們的歡樂聚會,更是普陀區以銀發經濟為抓手,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縮影。作為上海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區,如何讓“老有所養”邁向“老有優養”?普陀區正加快布局銀發經濟發展藍圖,以創新實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普陀方案”,為老年人創造更加幸福、溫馨的晚年生活。
探索發展銀發經濟的“普陀方案”
萬里臻華頤養院位于真華路66號,是普陀區區屬國企中環集團下屬中環人壽堂養老公司投資運營的養老機構。不僅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各類智能化、適老化設施,頤養院還與相鄰的萬康源護理院實現了“醫療+養老”的無縫對接。護理院內設康復科、內科、中醫科等多個科室,實行24小時醫護值班制,并與多家醫院建立24小時綠色就醫通道。
毗鄰而建的頤養院與護理院,是養老機構對醫養康護一體化的探索和實踐,亦是普陀區深化養老服務醫養結合發展的生動注腳。2024年,普陀區入選“全國醫養結合示范區”,構建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促進老齡事業與老齡產業協同發展,釋放新的消費潛力。
萬里臻華頤養院
“我們鼓勵養老機構向社區開放日托、助餐、文體等功能,將優質服務資源輻射至周邊社區。”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普惠頤養家園”服務品牌,普陀區正積極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消費圈。
2024年,普陀區聚焦居家養老高頻需求,在全市率先推出“六福”惠老服務項目,涵蓋助餐、助浴、助行、陪診等六大領域,成為普陀區養老服務的一張亮麗名片。以“放心福”短期住養為例,區內養老機構通過提供“短托養老”服務,既緩解家庭壓力,又激活機構床位資源利用率。目前,該服務已在全市推廣,并實現常態化服務。
回應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銀發經濟的活力,源于對老年人真實需求的洞察。集市上,看似簡單的游戲化設計,暗含著激發老年人感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巧思。集市之外,普陀區的商業綜合體同樣在以更豐富的場景發力銀發經濟新藍海,精準對接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的實際需求。
上海信泰中心引入滬語直播間“阿拉上海人曉林沈蕾”,用鄉音撬動銀發群體的情感共鳴。這檔承載上海本土記憶的節目,在商場地下LG2層開辟了新陣地。首播主題“上海正在消失的那些老咪道”吸引了眾多中老年觀眾到場,市民徐阿姨特意從閔行趕來,感慨“節目像阿拉生活的指南針”。商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直播間還將在視頻畫面中植入商場品牌,嘗試帶貨模式,將線上流量轉化為線下銷量。
博悅匯影城上海真如環宇城MAX店開啟經典影片展映活動
上海真如環宇城MAX則從文化消費切入,用經典影片串聯代際互動。眼下正值“博納影業經典影片展映月”,《紅海行動》《中國機長》《長津湖》等主旋律影片在博悅匯影城上海環宇城IMAX店輪番展映,商場聯動“長者助餐”小程序為銀發群體提供免費觀影券。此外,商場還與中國銀聯合作推出社保卡專屬折扣,60歲以上老人可享定向優惠。未來,KTV歡唱、養生工坊等活動將陸續開展,逐步構建銀發社群的長期黏性。
兩家商場的實踐殊途同歸,將老年群體從“服務對象”轉化為“參與主體”,推動老年消費市場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躍升。無論是直播間里的滬語互動,還是影院中的集體懷舊,銀發族在消費中獲得的不僅是商品或體驗,更是歸屬感與價值感——當商場成為社區生活的延伸,老年友好便從口號落地為可觸達的日常。
原標題:《讓“老有所養”邁向“老有優養”,普陀探索銀發經濟發展新路徑》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陶欽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