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
被至親搶奪家產,被婆家退婚,經受各種磨難不低頭,不僅成為民國著名《大公報》的主筆編輯,還晉升為袁世凱的機要秘書,涉及教育,后期經商,她的人生堪稱一部勵志大片。
她就是將人生活成了傳奇的呂碧城。
01
至親背刺
1883年,呂碧城出生在安徽的書香門第,排行老三。
父母都是文藝青年,呂碧城自幼也耳濡目染在琴棋書畫上樣樣精通。
在姐妹之中,呂碧城不僅才學最佳,面對大小事物時,也能自己想法,敢做敢當。
連父親都忍不住感嘆,如果呂碧城是個男兒身,一定能撐起呂家的門廳。
呂碧城12歲那年,父親偶感風疾,本以為調養一陣就好了,誰知病情突然急轉而下,不久就撒手人寰,留下她們母女5人。
然而,在父親尸骨未寒之時,家族的親人便以他父親這一脈沒有男孩為由,設計將呂碧城的母親綁架,以此要挾她們交出家產。
就在族人覺得他們的計劃就要達成時,12歲的呂碧城在他們松懈之時,將一封封求助信托人送到了父親在朝廷為官的好友和朋友那里,請求他們的幫助。
得知呂家的遭遇,父親的好友們及時趕到,合力解救了她的母親。
但是,困于世家無子無法繼承門戶的禮法,最終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部分父親遺留的家產被族人分走,只剩下空空的宅院,留給她們母女。
12歲的呂碧城,靠著自己的機智和果斷,雖然守護住了母親和家,卻被婆家拿著婚書退婚。
因為他們覺得呂碧城這樣有思想有手段的女子如果嫁到自己家里,是他們管束不了的,之后還知不道鬧出什么亂子。
看著女兒被退婚,母親傷心不已,她覺得是自己沒有用,把女兒的終身大事給毀了。
然而,呂碧城卻對母親說,不要哭,不結婚不是更好,我就一直照顧你,有什么好難過的。
她不知道的,那時女子被婆家退婚,就相當于要做老姑娘了,是不會有婆家會接受被退婚的女子。
因為,在當時的世家婚嫁理念里,能被人退婚的女子都是有污點的存在,會被人輿論和詬病,是不吉利的事。
所以,呂家的族人后來就用這一點來擠兌呂碧城和母親,讓她們把房產也交出來,不能毀了呂家的“清白”。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12歲的呂碧城在變故中深深體會到了獨立的重要性,也正是那一刻開始,女性要為自己爭取地位,爭取的話語權的,不依附男人生活的想法,在她的心中就埋下了種子,也為后來她一直致力于倡導女性自由解放。
02
嶄露頭角
圖片源于網絡
此后,在族人的一再逼迫和惡毒手段下,最終母親決定帶著她們去投奔自己的兄弟。
好在舅舅不忍心看到她們受苦,便收留了她們住下。
在舅舅家的日子里,呂碧城雖然衣食無憂,但畢竟也是寄人籬下,還是要看舅母他們的臉色行事的。
那段寄人籬下的歲月,也讓她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
她想出去學習,想要擺脫女子始終只能依靠男人的舊傳統。
可是她的想法卻遭到了舅舅的強烈反對。
作為清廷的官僚,舅舅對于西方的思想還是有抵觸的,另外,他的思想里還是認為不管怎么樣,女孩子還是要找個好人家成家才對。
一日,她如往常一般在家里看書,在前往舅舅的書房換書時,無意發現桌上有一份《大公報》,她隨手拿起來閱讀之后,馬上就被報上的內容吸引。
那一刻,她要走出去的決心更加堅定。
為了獲得舅舅的同意,她多次央求舅舅,然而得到的都是否定。
舅舅希望她還是找個合適的人家談婚論。
得不到舅舅的支持,呂碧城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她等到夜深人靜之后,將之前手抄的大公報所在的地址和省下的銀兩、衣裝進包袱后,偷偷從后院翻墻而出,帶著滿心的憧憬坐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車。
這一去,也成了她人生的重要的轉折。
當《大公報》的創始人英斂之看著面前這個衣著樸素,可是眼中卻閃爍著光芒的女子眼前一亮。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女子接下來的言語和文字,徹底征服了他。
此后,呂碧城不僅成為了《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輯,也成為中國近代新聞史上最早的幾位女性編輯、撰稿人之一。。
在報社的日子里,她不忘初心,堅持為女性發聲,希望在新思潮的帶動下,讓女性崛起,不再受到欺壓,她呼吁女性要掌握自己的人生主動權。
她的文章點評鏗鏘有力,不懼權貴,有理有據,一時間她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名流的關注和推崇。
這一年,21歲的呂碧城成為一代女性的代表,她推崇女性可以擁有自己的工作,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得到眾多進步女性的認可。
呂碧城也成了大家心中的偶像。
圖片源于網絡
03
辦學堂 涉政要
隨著呂碧城的名氣和影響力的擴大,呂碧城發現的教育的重要性,
同時,她也認為,想要更多的進步女性擺脫家庭的束縛,學習新的文化知識,學校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于是,在英斂之的幫助下她開始接觸到了各界名流,希望自己辦學校的想法,能得到他們在資金上的支持。
通過多方努力,在津的社會名流,共同籌資、選址、建校等完成后,在天津道尹唐紹儀等官吏的撥款贊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學”成立。
隨著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名流也開始展開對她的追求,但是她始終難以跨越內心的鴻溝。
正如她自己所言,她一直主張的是女性解放,但是婚姻和感情上,大家更多的還是遵循舊制,這和自己的主張是完全不符合的。
因此,盡管那時她已經25歲,但是在感情上還是一片空白。
不過她從不為此焦慮,她明白,有些事,只要自己認可便行,沒必要按照世俗的眼光生活。
1912年,29歲的呂碧城成為了袁世凱機要秘書。
她也由此成為中國近現參與政要的女性之一。
然而,袁世凱后來心口不一的做法,也讓她看到了更為很黑暗的一面,因此,她毅然辭職,前往上海發展。
圖片源于網絡
03
成首富 入空門
1913年,在辭去袁世凱秘書一職后,呂碧城并沒有從操就業,而是憑借敏銳的眼界,開始操作起了國際貿易。
她開始將中國的商業等商品銷售到國外,打開了海外市場。
由于操作順利,她便迅速積攢起了自己的財富鏈條,在商業上創造了又一個屬于她的傳奇。
這期間,很多人都想走進她的內心。
但是早年被親人背刺,后來遭婆家摒棄,又見慣了人性險惡,爾虞我詐的政壇,她對愛人和被愛這件事已經完全不敢涉及。
她害怕走進情感的世界后,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就這樣,她因為長期接觸外貿,便索性前往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讀書。
在那里,她學習文學和美術,接觸不一樣的世界,她才發現,女性獨立原來是如此美好的事情。
她完全不用考慮其他,一切都可以追尋自己的內心,做快樂的自己。
后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她接觸到了諦閑法師。
47歲時,她選擇皈依佛門成為居士,法號寶蓮。她不僅翻譯佛教書籍,之后還選擇去修行,一邊游歷各國,還繼續通過報刊發表自己的所見所聞。
1943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離世,她將全部財產捐贈給佛寺,并在遺囑中要求不留尸骨,還強調,要將自己的骨灰投入海中喂魚。
結 語
呂碧城的一生,真的連編劇都不敢寫成這樣,但是呂碧城卻用她堅韌,一次次和命運抗爭,拿到屬于自己的權益。
盡管在感情生活上她沒有獲得圓滿,但是對于她自己而言,此生是無憾的。
畢竟在經歷了人性的背刺之后,還能堅定信念去拯救更多的女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后輩女性,即便拿到的都是最爛的牌,只要自己低頭,就沒有人任何人能阻止你出牌。
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完呂碧城的人生故事之后,也能找到屬于自己心中的那份堅守,在當下經濟蕭條,困境重重的時代,我們也要學習她的堅韌,在絕境中為自己拼出一條道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