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由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指導、鳳凰網房產主辦的“何以好房”科技大會在上海大華虹橋假日酒店成功舉行。
本次論壇以“科技賦能美好,未來何以好房”為主題,匯聚知名經濟學家、行業專家及房企代表,共同探討“好房子”建設的科技路徑與發展方向,完成了從“何為好房”的概念闡釋到“何以好房”的實踐探索的閉環思考,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與新動能。
另外,會議期間還同步揭曉了2025“長三角好房子”系列評選的結果,最終評選出“2025長三角好房子樣本”、“2025長三角好房子建設標桿房企TOP10”和“205長三角高質量交付房企TOP10”三大獎項。
01開幕致辭:凝聚行業共識
會議伊始,作為主辦方代表,鳳凰網房產聯席CEO、優博集團創始人單大偉在開幕致辭時強調:2023年住建部首次提出“好房子”概念,2025年“好房子”正式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短短兩年時間,好房子建設已經進入全新階段。鳳凰網房產希望以此次“何以好房”科技大會為契機、以好房子發展指數為指引,與地產界一起進一步激活“長三角好房子建設”的動能,用科技探索好房子建設的新技術、新方法、新體系,切切實實推動好房子的落地實踐,并最終推動 “長三角好房生態圈”的共建共榮。
隨后,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蔣慰如在大會的開幕演講《“好房子”進化力報告》中提出,當前住房發展正面臨深刻變革,要從三個維度推動“好房子”體系建設。首先是需求演變,上海目前的住房需求主要以改善型需求為主,年輕群體成為購房主力,更加注重情感體驗和科技感。其次是產品力提升,要從設計、建設、服務等全方位提升產品力。最后是科技賦能,要圍繞“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目標,通過科技創新將住宅從普通商品升級為可持續的生活解決方案。
02三大主題演講,解碼“好房子”的黃金法則
主題演講環節,三位領域權威專家以跨學科研究成果,構建“好房子”的全新理論框架。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教授在《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長三角“好房子”的機遇》的主題演講中提到,長三角地區已具備構建高品質住房的堅實支撐體系。
當前市場需求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且需求結構正朝著改善型、高質化方向演進。綜合研判,未來住房發展需聚焦四大核心屬性:安全性、舒適性、智慧化與綠色化。其中智慧化作為賦能型技術載體,將通過系統集成顯著提升安全防護水平、優化人居舒適體驗、增強綠色節能效能,對住房品質升級具有多維促進作用。
依托長三角地區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突破,該區域正形成產業集聚深化、人才虹吸效應顯著、金融資源配置優化的良性發展格局,由此催生的中高端住房需求將持續擴容提質。在此背景下,加速推進優質住宅供給與市場需求適配,具有明確的發展必要性與市場可行性。
提到“好房子”,必然繞不中國金茂四個字。
這家以“科學筑家”為理念的房企,通過持續的產品迭代與技術創新,重新定義了當代品質人居的標準。
中國金茂副總裁、首席技術官田九坡先生在《中國金茂科技好房子探索實踐》的主題演講中,系統呈現了中國金茂在“好產品、好服務、好交付”三大維度的創新成果。在好產品方面,中國金茂始終從客戶研究與需求的洞察出發,自2009年推出首個科技住宅產品以來,已迭代至3.0版本,2024年,更是正式推出了“金玉滿堂”四大產品線。
在好服務方面,中國金茂構建了獨具特色的三大服務體系:包括沉浸式業主會所(瑰麗風、安縵風、MUJI風)、高度定制化的商業配套(超級界面、壹里繁華)以及金玉滿堂服務產品品牌矩陣。
在好交付方面,中國金茂建立了包含快捷建造、高品質建造、可視化建造、智能化建造、低碳建造在內的五大建造體系。去年,中國金茂為了提升項目的交付品質,還實施了防滲漏和保品質兩大專項攻堅行動。
2025年被視為樓市品質提升“關鍵之年”,“好房子”成為行業熱詞。那么房企該如何應對市場變化?
面對這一市場變革,華潤置地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叫“三好十二優 構筑好房子基底”,即在好社區、好產品、好服務基礎上,延伸出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12項內容,如此才能打造出一所具備生命力的“好房子”。
華潤置地上海公司總經理婁山杰在《三好十二優——構筑好房子基底》主題演講中深入闡釋了這一理念的底層邏輯。他指出,好房子的本質在于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基于華潤置地客戶與產品研究院的持續研究發現,近年來客戶需求呈現出顯著的“回歸”趨勢。
首先是回歸自我,客戶更注重內心寧靜與生活松弛感,消費行為趨于理性務實,追求長久耐用;注重興趣,更善于運用科技手段獲得便利、健康的生活體驗。其次是回歸家庭,他們追求家庭平權、高質量陪伴,關注孩子、老人以至寵物的居住體驗和愛好培養。第三是回歸線下,非熟人社交回歸線下,讓社區變成更有溫度的社交窗口,擁抱友鄰,興趣成群。最后是回歸自然,疫情后戶外活動快速增長,人們渴望隨時隨地親近自然,在自然中尋找能量。
03對話新國標制定者 三問“何為好房”
什么是好房子?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房子?未來好房子會如何演變?
“好房子”的定義,是時代精神的切片,亦是社會關系的投影。在鳳凰網房產副總裁付璇與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主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王清勤的深度對談中,這一命題得到了多維度的詮釋。
王清勤提出,對于“何為好房”,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好房子”首先要滿足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的概念。再者,全過程需要有好規劃、好設計、好施工、好運維等等。
他還強調,需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包括以人為本、全生命周期的運維、環境友好性、經濟適用性以及因地制宜。特別指出,環境的友好不僅體現在房屋本身,還應包括社區、小區及其配套設施的環境質量;同時,周邊的人文環境亦應和諧,如鄰里關系的融洽。
針對即將實施的“新國標”,王清勤特別指出,新標準對技術與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開發商需順應產業的升級趨勢,通過成本控制、產品特色創新以及產業鏈的協同合作,來培養更強大且具有獨特性的競爭力。
04房企“尖子生”同臺 共話好房上海實踐
在全球高端住宅發展進程中,紐約ONE57、倫敦海德公園一號等標桿項目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重要命題:好房子不僅僅是建筑的打磨,更是生活細節的精細鑄造,它是生活服務的載體,更是生活圈層的共鳴場。
面對新時代的居住需求升級,中國房企亟需思考:如何在全球視野與本土特色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通過創新理念、前沿技術和精細化服務,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質住宅?
在圓桌派環節,多位行業領袖圍繞“好房子的在地性與全球化”這一核心議題,從產品研發到服務體系的完整價值鏈展開深度探討,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思路和實踐路徑。
綠城華東區域集團副總經理、營銷客研中心總經理繆川指出綠城的“潮鳴東方”產品系正是國際化與在地化融合的典范。以上海項目為例,不僅強調建筑本身的高品質,更注重與社區的共生共融,將西岸區域的特色——如鄰里友好、精致煙火氣、自然和諧等——融入產品基因,打造更具社會價值的居住體驗。
上海城投市場部總經理穆大謙強調,企業對“好房子”的理解最終會通過作品呈現。上海城投秉持“代代相傳上海心”的理念,深耕區域20年,持續探索如何讓建筑承載城市記憶與文化傳承。盡管實踐過程中難免遇到挑戰,但始終堅持以作品回應市場期待,讓每一棟建筑都能經得起時間考驗。
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清宇認為,在產品本土化方面,招商蛇口始終堅持深度挖掘屬地文化價值。以海上清河璽的案名為例,項目團隊在對板塊進行歷史溯源時發現,該區域800多年前曾有一座重要的清河橋,便巧妙提取“清河”二字,既傳承了歷史文脈,又賦予項目獨特的文化標識。每塊土地都承載著獨特的屬地文化基因,這需要開發商以專業視角持續挖掘和詮釋。這種文化挖掘不是簡單的符號移植,而是要實現歷史文脈與現代居住理念的有機融合。
龍盛置地營銷負責人付波分享了國際視野下的產品思考。龍盛長期研究香港、倫敦、紐約等城市的歷史建筑更新案例,從中汲取靈感,例如環境肌理對居住體驗的影響,進而提出“彈性空間”概念,以適應未來可能變化的需求。付波表示,產品研發的核心在于關注“人的需求”,尤其是動態需求,只有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才能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
從“何為好房”的理論探索到“何以好房”的實踐創新,本次科技大會構建了完整的住宅品質發展認知閉環。
當科技賦能遇見人文關懷,當國際視野融入在地基因,“好房子”的定義正在長三角這片熱土上被重新書寫。正如與會專家所達成的共識:未來的好房子,不僅是建筑科技的集大成者,更是美好生活的系統解決方案;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品質升級,更是人與城市、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載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