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當吃這件事“吃”了你|深度報道

0
分享至

記者/計巍

編輯/宋建華


在周雨涵的作品《dressing》中,女孩仿佛被食物操控的木偶,與食物矛盾病態的關系,是進食障礙人群生活中每天面臨的痛苦(圖|周雨涵)

開始時,它看上去只是一場和“吃”有關的戰斗。

“我應該變得瘦一些,這會讓我更自信,衣服上身更好看,也更能獲得人們的好感?!薄鸪?,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很好,你有一個要變得更好的愿望、一個明確的目標,甚至還有著強大的意志力,節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你開始嚴格控制進食。體重秤上的數字幾乎每天都在下降,那種實現目標的掌控感讓你感覺很棒。就像一個短跑運動員想要不斷地去突破自己的最好成績一樣,你更加自律地去“訓練”自己,讓秤上的數字越來越“好”,而且永遠可以更“好”。

饑餓被逐漸“適應”,在可以吃的食物名單上,甚至只剩下了一顆蘋果。大腦被訓練出了一套完美的“監工模式”,這不僅僅關乎體重的持續降低,更關乎你逐漸增強的掌控感和價值感。

直到有一天,掌控變成失控。

你開始被自己訓練出來的那個“監工模式”反噬。它讓你意識不到風險,哪怕你已經瘦到28公斤,哪怕你已經被送進ICU,被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它仍要求你聽它的,繼續節食,否則你此前的努力就白費了,你會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一事無成的失敗者。

運氣好的話,你會通過一些渠道早一點知道自己患上了一種叫做進食障礙的疾病——也會知道除了神經性厭食,它還可能表現為神經性貪食和暴食障礙等類型——你會去認識它,和它周旋,找機會從它的嘴巴里逃脫。但也有可能,你仍在被它控制,感到它正在一點一點“吃”掉你。

進食障礙是指以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和體重、體型的過度關注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組綜合征,是一種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進食障礙是主要發生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女性的心理生理疾病,是精神科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來自精神衛生機構的數據顯示,進食障礙的患病率在我國存在逐年上升的趨勢。

作為多年進食障礙的親歷者,以及國內首個進食障礙同輩支持組織ED Healer的團隊伙伴,張沁文和她的同伴們知道,那種被疾病吃掉的過程像是走進一條漫長又黑暗的隧道。你孤立無援,失去的不僅僅是體重、健康、感知,還有周圍的一切:家人、朋友,與外部世界的連接,常常會覺得自己永遠都不能從這條隧道里走出。

與吃的戰斗,最終會演變成與自己的對抗——她們要去反抗那套自己訓練出來的“監工模式”,反抗它的評判與打壓,要與自己的決心、動力、完美主義和強迫特質作斗爭,而這些原本是她們身上很有力量的部分。


張沁文在給上海一所中學心理社團的學生們做關于進食障礙的分享(圖|計巍)


就那樣發生了

“我自己曾經有過6年的進食障礙,當時是神經性厭食癥。我那個時候瘦到28公斤,(雖然)生病很嚴重,但我有一年半的時間,到各個三甲醫院去看,都沒有得到答案。”

與以往做關于進食障礙演講不同,張沁文這次面對的是一群高中生——上海一所中學心理社團的學生們。

在做進食障礙科普博主的這些年里,張沁文越來越多地接觸到高中生。相關研究也指出,神經性厭食癥和神經性貪食癥首發的高峰年齡在15至25歲之間。

“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學這兩個時期是進食障礙最容易發生的階段,因為生活可能會有劇變,比如學業壓力和人際關系的變化?!毙焱袂逭f。作為ED Healer的聯合創始人,徐婉清畢業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是國際進食障礙學會委員會成員,以及哈佛青少年進食障礙預防組織委員。

徐婉清在高中時期出現過身材焦慮,這種焦慮會讓她放大自己偏胖的身材,認為自己“胖得不該被同學們看到”,還會讓她懷疑自己一切事情都做不好,比如明明成績還不錯,卻認為自己什么都學不好,甚至連學校的活動都沒有資格去參加。

“社交媒體上看到的那些身材非常纖細,又非常自律的博主或者明星的照片和視頻,可能會讓我們覺得好像需要跟她們一樣才能得到更多認可,被更多人喜歡?!睆埱呶睦^續著自己的分享,“但那些有時候并不是真實的,可能經過修飾,所以我們不要拿別人最高光或者是假的一部分來評判日常生活中真實的自己?!?/p>

很多時候,神經性厭食癥的“前身”有關身材焦慮——當你開始用外界的標準來評判自己,并將它內化為自己的標準時。它的發生通常在不知不覺中,有時甚至是隱匿的。除了“以瘦為美”的社會審美標準的流行,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也會交織引燃這個焦慮。

張沁文記得,她對身材的在意可能跟初中時有同學模仿她走路姿勢,說她小腿粗有關。她還發現,在就讀的私立中學里,當你夠瘦、夠漂亮,往往就能得到更多關注,生活似乎也能更加順利。這些都在她的心里埋下了種子。

對于進食障礙的親歷者而言,每個人心里的那顆種子都不同。

家人對身材的評價也可能會觸發身材焦慮。“小學時,我有一點微胖,爸爸會開玩笑說你得去減肥,去看親戚時他們也會隨意評價我的外貌,所以我就想我可能需要減肥了。”今年即將高中畢業的Lucy說,小學時,她就開始喝一種減肥飲料。


ED Healer曾在高中校園里做的關于身材焦慮的鏡子(圖|張沁文)

壓力與迷茫也是風險因素。高二時因為文理分班,喬敏來到了一個成績靠前的文科班。原本的朋友都不在這個班上。周圍的人都很努力,自己也很努力,但成績總不太如愿。

“看到那些明星那么瘦那么好看,我就開始減肥,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變成這個樣子?!眴堂粽f,她發現只要一控制飲食體重秤上的數字就會往下掉,這種成就感促使她更加在節食上去努力,“我好像把身材和成功掛鉤了”。不到一年,喬敏瘦了40斤。

很多時候,進食障礙的發生也是很多顆種子相互作用的結果。比如說,性格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我以前是一個非常有執念的人,吃東西、時間、學業都會管得很緊,包括運動也是,要足夠優秀,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完美?!睆埱呶恼f。

當周雨涵想在考入大學后的迷茫期里找到“錨點”來錨定自己時,控制體重這件事也“趁虛而入”。周雨涵學的是藝術專業,從“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的高中階段進入鼓勵自我發展的大學后,她找不到自己在專業上落腳的方向。即便她在大學里的成績非常好,拿了國家獎學金,她的價值感還是很低。

在周雨涵的心中,媽媽是一個很自律、很成功的人,這似乎也成為了她的參考標準。她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有完美主義傾向。她一邊迷茫,一邊又想變得更好?!拔液孟裰荒芸刂莆颐刻斐缘臇|西”,除了吃得很少外,周雨涵每天還極度自律地保持高強度的運動,“一天不運動不學習,就會覺得很殘酷?!?/p>

在進食障礙相關的研究中,親歷者在生活中感到“失控”,往往是因為沒有內在的資源來應付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獨立思考和行動,只能專注于能控制的東西:體重和進食。通過這種方式,神經性厭食癥與正在形成的自我認同錯綜復雜地聯系在一起。

“我們希望生活有很強的秩序感和控制感,但我們沒辦法控制外部的事情,很失控,所以才想去控制自己?!敝苡旰f。

真正殘酷的是,這種控制也會失控。吃得很少,再加上高強度的運動,讓周雨涵感到身體沒有辦法正常運轉,經常處在很緊繃的狀態里,很容易焦慮和暴躁,“當你發現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時候,你就會反過來更加責怪自己,自己的價值感會更低?!?/p>

另一重失控是,你逐漸“適應”了饑餓,從每天只吃一個蘋果,到只吃幾顆小番茄。這個階段身體會發生很多變化,像是一種“預警”:生理期中斷、不再長高、沒有體力、失眠、抑郁、焦慮、嚴重脫發、長出老人斑,還有人會發現汗毛變多了,那或許是因為身體要保暖。

但進食障礙的親歷者們很難在這種“預警”下做出改變。

28公斤,這是張沁文2018年3月被送入ICU急救時的體重。醫生下發了病危通知書,上面寫著:多臟器功能損傷。在這張粉紅色的紙上,她的痛苦也終于有了名字——厭食癥。而此前,父母曾帶著正在讀大學的她輾轉各種科室就診:內分泌科、婦科、消化內科,但沒有一個醫生可以準確地告訴她到底是怎么了。

她被搶救了回來?!吨袊M食障礙防治指南》中指出,神經性厭食的死亡率高達5%~15%,在所有心理障礙中死亡率最高。但神經性厭食并沒有在這里和她“斷絕關系”,她甚至會用手機軟件繼續去計算一個藥丸上糖衣的熱量。

她的大腦已經被“訓練”出來了一套強硬的“監工模式”,“我知道自己很瘦,不應該再瘦下去,但我開始害怕進食這個行為本身,它在顛覆我之前的自律。”這個“監工”會告訴你:吃就意味著你徹徹底底失敗了,你無法掌控你自己的人生,甚至是任何事情。

出院回家一個月后,張沁文住院時增長到39公斤的體重又迅速掉了5公斤。


神經性厭食癥導致張沁文一度瘦到28公斤(圖|張沁文)


對抗:誰吃掉誰?

“我拼盡所有力氣去和腦子里那個斤斤計較的小黑人作斗爭,但它依舊控制著我?!睆埱呶脑噲D去講述她為什么沒有辦法停止節食。

這個“小黑人”是誰?它從哪里來的呢?

她給出的答案是:我一直在不知情地“虐待”(控制)我的大腦,直到有一天大腦習慣了這個模式——那個“小黑人”出現了,也就是那個“監工”。很長一段時間里,它一直都在幫助張沁文成功地掌控自己,告訴她要繼續努力,要在控制體重這條路上做到完美,告訴她哪怕吃掉兩塊餅干或者喝上一杯牛奶,就是失敗和軟弱的表現,是會被嘲笑的。

為了“更好”,她一直跟隨著“小黑人”,直到它把她引向深淵。想要從這個深淵里逃出來困難重重。在她看來,這是對大腦的又一次“虐待”,“當它習慣了那個(節食)模式,我又要進去告訴它這是不對的”。張沁文覺得自己像是在兩個靈魂間游走、掙扎,這讓她一度想要輕生。

2018年,從ICU里出來半年后,因為太過虛弱,張沁文在騎自行車時突然感到眩暈,連人帶車摔倒。醒來時,她已經被送到了醫院,頭上裂開了一個口子。由于太瘦了,醫生在她腦袋上縫針的時候不敢打麻藥,她就硬扛了下來。

處理完傷口,和媽媽從醫院走出來時,一陣夏夜晚風吹來——她看見上海街邊店鋪里五顏六色的燈光,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這么久以來,好像從來沒有好好愛過自己,從來沒有在乎過自己的感受。她轉頭跟媽媽說:我想吃一碗大餛飩。這可能是那幾年來,她第一次說想吃一樣東西,而且它的熱量還不低。

張沁文在很多演講中提到過這個發生改變的“重要時刻”。這陣“夏夜晚風”究竟吹散了什么,又讓什么得以顯現?她說,街邊的那些餐廳是她小時候經常和朋友們去的,那時的她開朗活潑。生病的這些年,她已經離開這樣的煙火氣很久了。因為對進食的嚴格控制,她經常一個人待著,也不敢走進這些店。

她還感受到,20歲之前一直都在依靠外界的標準來判斷自己是不是足夠好,用“虐待”自己的方式去達成很多看起來完美的事情。

“那一刻,我覺得我應該在餐廳里,我應該去享受那些燈光?!睆埱呶恼f。

她開始嘗試吃東西了。這是神經性厭食癥康復的第一步,雖然那個“小黑人”還在。

2019年,張沁文拍攝了一部有關自己患神經性厭食癥的短片,并發布到社交媒體。大量的評論和私信,讓她發現原來有這么多的年輕女孩有著與她極其相似的、隱秘的經歷。很多人和一年前的她一樣,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相似的痛苦,有人甚至經歷了十幾、二十幾年。她開始在網上不斷地去分享進食障礙的科普信息。

也是在這一年的1月,張沁文獨自來到英國留學。

新的問題也追了過來。因為孤獨,她開始出現不可控的大量進食。嚴重時,她會半夜起床吃冰箱里的冷凍披薩,生存的動力就是尋找下一個能果腹的食物,不管是番茄醬、花生醬、帶血的牛排,還是貓糧。吃,變成她在無助和壓力下的唯一抓手。

很多進食障礙的親歷者都會談到,這種暴食很像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極度缺乏營養的身體需要快速地攝入很多能量。雖然它像是去制衡“小黑人”的對手,但是它也是不可控的。在暴食之后,她們會受到“小黑人”的攻擊,有些人會給自己催吐。這會讓她們陷入另一重黑暗循環中。

牛津科普系列《進食障礙》一書中指出,大約50%患有神經性厭食癥的成人經常有暴食和/或清除行為,這種清除行為是指為了清理掉吃下的食物而做出的包括催吐在內的一些行為。

“非常大的失控感,在吃和學習之間來回徘徊,后來就演變成,你只要碰到學習上有瓶頸,就會通過進食來解決。”到了高三下半年,喬敏也開始出現暴食,“吃完后又會自責,但是下一次還是會這樣。”

剛到英國時,張沁文還很瘦,但短時間內猛烈地暴食讓她的肚子快速變大,甚至有點呼吸不暢,但同時又肋骨分明。由于對食物無法抑制的依賴,她的生活再次失控了。

2019年5月,張沁文坐上了回上海的飛機。在飛機上她吃了很多抗抑郁的藥——其實半片藥就可以讓她很快睡著。她害怕明天的出現,“這好像是我那么多年最恐懼的一件事,它(暴食)會不斷地發生,明天還會繼續這樣”。

回國后大概半年,張沁文的體重極速增加到70公斤。她把自己關在家里點外賣,從早吃到晚,“不吃就過不了下一秒”。她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膨脹,像做夢一樣。但同時,她也在試圖給自己找事情做,比如說,繼續通過社交媒體去做進食障礙的科普,畫畫,去公共藝術公司上班。

一些變化在發生。她很想要表達,畫了很多宣泄的畫。她一面感受到壞情緒如同狂風暴雨一樣來襲,另一面又很想要生存。作為科普博主,她收到了很多人的鼓勵,很容易哭。她說自己“充滿激情地”去做很多科普視頻,“很熱烈地”講述以前的經歷,也“很熱烈地”地去鼓勵別人。而在此前的厭食期間,她沒有任何感受、麻木,甚至連死都不怕。

她萌生了給進食障礙群體做藝術展的想法。她想去反抗“女生需要更加苗條”的聲音,想讓更多人知道大環境中那些不友善的地方,她想用“一個很大的聲量”讓大家知道這些。


張沁文用跑步機做的關于“運動強迫”的作品(圖|張沁文)

2019年,張沁文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進食障礙藝術展的共創招募,希望能收集一些跟進食障礙相關的物品。正在讀高一的張至瑜看到這個招募貼,當時的她正在經歷進食障礙。

張至瑜聯系上張沁文,告訴她自己要送給展覽一臺跑步機。這臺跑步機的背后是張至瑜的運動焦慮。張沁文用它做了一個關于“運動強迫”的作品——跑步機上放著許多雙跑爛的鞋子。“運動強迫”是許多神經性厭食患者會有的特點,張沁文自己也經歷過,在她瘦得已經皮包骨的時候。

還有人給這次展覽寄來一疊外賣單和一封信。信里說,在和朋友們出去吃完飯之后,她還會在宿舍里點外賣暴食,吃完再去催吐,這些就是她點外賣的記錄。展覽的創作者們把這些外賣單剪貼成了大家手牽手模樣的作品。

喬敏也是在這時認識張沁文的。很多進食障礙的親歷者在了解自己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之前,都像一座孤島,喬敏也一樣。她通過張沁文的紀錄片和科普視頻了解到自己的情況是進食障礙,“她經歷的我也都經歷過”。

在和張沁文交流時,她發現暴食問題那時還在糾纏著張沁文——“我們(電話)聊了差不多十分鐘,她說我不跟你聊了,我的外賣到了”。喬敏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進食障礙的人腦子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吃,所有的事情都要放在吃后面?!?/p>

“它會一直反反復復折磨你,把你的意志都快磨沒了,磨得你沒有心氣兒去改變。”喬敏說。那時,她正在讀大學,或許是因為遠離了高中時的壓力,她的進食障礙有了好轉,但她知道張沁文正在經歷什么,“你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但又看不到盡頭”。

張沁文一直記得在自己最黑暗的那個時期,喬敏在電話里給她的那句鼓勵:“現在就像在隧道里一樣,你要相信我,我一定會在隧道那一頭等你,你一定會出來的。”


2024年,張沁文正在布展(圖|張沁文)


隧道那一頭

張沁文給這個展覽設計了一條動線:從一個人一開始受到外界的影響,想自律節食,到后來行為舉止發生了改變,影響到心理狀態,再到如何走出來。

事實上,這個展覽也是張沁文從進食障礙中走出來的助推劑。因為她發現,自己攤上了一件需要消耗她很大精力的事。展覽陸陸續續準備了2年的時間,幾次差點夭折。她沒有經驗,在這之前很少有人做過關于進食障礙的策展,她要快速學習,做出決策,要帶40多人的團隊,也背負著很多期望。

她能感受到自己身上“強迫”“執念”“要強”的特質在辦展這件事情上的作用力——“我特別想辦成這個展覽”,在很多做不下去的時候,她的抵抗心理很強烈,“我想完成它”。而這些特質原本是促使她患上進食障礙的“種子”。

“我那個時候開始有新的衡量和選擇了,比如說我會想,我今天是暴飲暴食,還是把這個展覽再優化一遍?!睆埱呶恼f。

相關研究者也指出,與進食障礙的斗爭里,要解決的不是把親歷者身上的珍貴品質從他的身上拿走,而是把讓他成為一個“成功的進食障礙者”的能力轉向更健康的努力上。

2021年5月,這個國內首個關于身材焦慮的藝術展開幕?,F場有很多“奇怪”的作品,比如說,一個被關在鳥籠里的提線木偶被許多紅線束縛著,坐在擺放著蛋糕的餐桌前,它被一個破損的大腦控制著,手中握著尺子和刀;五彩斑斕的手臂從冰箱里涌出來,下面是一張女孩的照片,她被所有手臂圍繞著,只露出眼睛。

周雨涵也是在看到這次展覽后,發現原來進食障礙的困擾還可以通過藝術表達出來。她開始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在她的一組攝影結合版繪的作品里,一個眼神很無辜、穿著公主裙、擺著像玩偶一樣姿勢的女孩,裙擺上是大量食物油漬,背景是堆積如山的食物。這個作品對于周雨涵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她終于找到了一種“語言”去表達自己的狀態。

在這之前她很難坦然地去講述這些,她像是被困在了一種“假象”里,充滿了孤獨與自我否定?!盎ヂ摼W帶有很大的濾鏡”,這讓她覺得每個人都過得很好,光鮮亮麗,就像她自己在別人看來,是一個成績很好、很自律,也很正能量的人,“但其實很多人背后都有難以啟齒的一些混亂、一些失控、一些焦慮,對我來說就是食物”。

做完這幅作品之后,周雨涵看到的是:這個女孩——她自己,在向她求助。

她告訴女孩:“沒關系,這些都是可以去接受的。”

張至瑜在國外讀大學時,把進食障礙放進了自己的社會學研究論文里,“它是怎么發生的?為什么會有身材焦慮?東亞社會對于女性‘白幼瘦’的審美是怎么出現的?這背后不僅僅是男性,還包括賣減肥藥的公司、整形公司,它們為了賺錢一直在引領這樣的潮流,還有媒體的影響?!?/p>

對于張至瑜而言,學術研究讓她有機會去“解構”進食障礙,把它從一個令人痛苦的疾病轉換成一個有意義的事情。

或許總會有一個時刻,你可以有機會從那個“小黑人”的魔爪里抽離出來。比如說,從張沁文身上吹過的那陣夏夜晚風,周雨涵看到的這個正在向她求助的女孩,或者張至瑜的學術研究。對于石玙睿而言,這個時刻來自《一個蘋果們》。

《一個蘋果們》是石玙睿的本科設計專業的畢業作品。2022年,正在準備畢業作品的她,處于進食障礙很嚴重的階段,甚至每天只吃一個蘋果。那時,她通過看張沁文及其他博主的科普視頻知道自己生病了,也知道了一些恢復的方法,但每一種方法都需要開始吃東西,但她“不敢吃”,也不知道恢復到什么程度是“正?!钡?。

她決定把畢業作品的主題放在這件讓她痛苦的事情上,從訪談進食障礙人群開始。

石玙睿訪談了三十多個進食障礙者,其中有社會底層的人,也有出身高知家庭學歷很高的人,她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因和經歷。那陣子,每天從實習的設計工作室下班后,晚上八點回到學校,她就開始一到兩個小時的訪談?!澳阋ソ邮蘸芏嗲榫w,去共情,”石玙睿說,而她自己當時還處在很糟糕的狀態里——厭食與暴食的交替出現。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當她不得不把這些時間放在具體的人和事情上時,她每天思考的問題不再是“我今天吃了什么”,也不用每天花幾個小時去“選外賣”——是吃“低卡”的食物,還是“好好吃飯”?她還發現,當她在訪談中把那些與進食障礙有關的專業名詞重復說過很多遍之后,自己有了一個“抽離的形象”,這讓她覺得,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說也不丟人,這只是一個醫學上的專業概念。

訪談期間,有一個晚上,石玙睿把此前收集到的所有關于進食障礙的資料,打包發給了自己的父母和朋友,她希望他們了解這種疾病,并且告訴他們自己能夠搞定。而在這之前,她沒有向任何人主動提起過自己的情況,很多時候甚至是回避的,比如說她害怕和媽媽一起吃飯,因為媽媽也在因為這件事而感到崩潰,她還會跟好朋友聲明:我不會跟你一起吃飯。但實際上,對于這些,她都心存愧疚。

原本準備好去面對一場“狂風暴雨”,但石玙睿轉天收到的卻是:沒關系,你自己搞定就好,有需要幫助的你就說。她說自己醒來看到這些消息后“暴哭”:“我好像把進食障礙這個事情看得太天大的重要了?!?/p>

石玙睿開始嘗試去和身邊的人“真實相處”,而在生病的這些年里,她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自己玩”。當把注意力放在身邊的人身上,她發現朋友中很多人也在減肥,也會多吃一頓或者少吃一頓,這原來是很正常的,是不用去責怪自己的。


石玙睿的作品《一個蘋果們》(圖|石玙睿)

《一個蘋果們》這個作品最終以一本書的形式出現,里面集合了石玙睿對30位進食障礙患者的對話。在畢業答辯展示后,有老師問她:你當時為什么不吃飯?吃飯有這么難嗎?如果是以前,石玙??赡軙秱€別的話題,但這次,她直視了這個問題,很認真地解釋什么是進食障礙,因為在做訪談的過程中,她發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我覺得這是需要嚴肅去重視的東西”。

“大家需要一個環境的支持。”石玙睿說,這種支持包括身邊人、共同經歷人的支持,也需要社會環境的支持。

五年前,張沁文和同伴們創立了進食障礙同輩支持組織ED(Eating disorders) Healer,團隊有二十多人,有進食障礙的親歷者,也有關心這一疾病的人。石玙睿、周雨涵、張至瑜、喬敏都是ED Healer的伙伴。在做進食障礙科普的同時,ED Healer也試圖做一些事情幫助進食障礙的預防,如走進大學、高中校園做講座,開辦工作坊,策劃展覽等。

2024年,石玙睿的《一個蘋果們》展出在ED Healer參與策劃的名為“愛,食物與生命”的進食障礙科普藝術展中。周雨涵的作品也出現在這里。展覽的場所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600號畫廊,這所醫院曾在2017年成立國內首個進食障礙診治中心。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進食障礙門診人數為1599例,到2021年,門診人數增長為4281例。此外,進食障礙患者年齡總體有低齡化趨勢,尤其在致死率最高的神經性厭食患者低齡化趨勢更為明顯,2022年,未成年人在神經性厭食患者中占比77.6%。

在青少年中,厭食癥的治愈率在50%~70%,成年人厭食癥治愈率則是45%~50%。貪食癥治愈率更高一些為70%,暴食癥則為75%。

現在的她們康復了嗎?

在張沁文看來,進食障礙的康復是個漸進的過程,從厭食到開始吃東西,經歷暴食,再過渡到正常飲食??祻鸵彩嵌嗑S度的,包括身體、心理、認知、社交、做事風格等方面的康復,這跟進食障礙成因一樣,也是相互作用的。

在做完2021年的身材焦慮展覽后,張沁文身上的那種強烈對抗的能量開始逐漸平息。這其中也包含她理念上的變化,例如,從“身材積極”到“身材中立”?!霸趧傞_始時,我可能會說,大家其實什么狀態都是美的,所以你要有足夠的自信。”張沁文知道,作為一個科普博主,這種表達是特別的、吸引人的,她曾經也相信這個力量。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得她對自己有著過高的期待,比如說,作為康復者的自己不能復發,每天必須很積極樂觀等。直到她發現這種超級用力的“積極”也可能是存在泡沫的、“有毒”的,像是一種補償?!熬拖駞捠澈捅┦骋粯樱欢ㄊ瞧胶獾臓顟B才是對的。”

尋找這種平衡或者說是“中間狀態”需要大量的耐心和實踐。在張沁文看來,它是減肥也可以,不減也可以,自己的開心和舒服最重要;是不再只接受單一標準,而原本在她看來100分以外的就都是0分;是可以接受自己不喜歡運動這件事,尤其是那些高強度的有氧運動,然后去嘗試自己喜歡的舞蹈、游泳,因為每個人尋求健康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那個“小黑人”和它的對手還在嗎?

它們可能會一直埋伏在那里。

大概一個多月前,因為做新的展覽時遇到各種麻煩,壓力很大,張沁文有一天吃了很多東西?!拔乙庾R到自己有點過量了,是有點情緒化的?!睆埱呶恼f,當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她會盡量停下來休息,找朋友傾訴幾句,可能第二天就會好。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康復并不是消滅進食障礙,而是改變和它的關系。

“我還是會睡不著,或者吃多,但是我告訴自己不把它當一回事,就像一個感冒發燒。”周雨涵說,“你的生活中不只有你自己和眼前的這些食物了,你可以去做很多事?!彼舱业搅俗约簩I的價值和意義,嘗試用藝術的方式去幫助進食障礙群體。

它也會冷不丁地在喬敏的生活里冒出來,當她的負面情緒沒有得到排解時。在這種偶爾的交手中,喬敏現在有一半的概率可以控制住它,如果沒有,她也會接受,“我不再害怕它,或者說我允許它”,就像一個正常的情緒波動。

石玙睿逐漸把進食障礙當成理解自己的契機,她會去思考自己的“來處”?!懊總€人都有自己的原生課題”,它可能呈現為進食障礙,也可能表現為其他。這需要你自己去認識它。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北京青年報【北青深一度】 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2023年的鮮花訂單,開在2025年的春天

“我取自己的錢,怎么有這么多事?”


那個“雇兇殺己”的漸凍人,決定“離家出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感覺青春喂了狗,虧了150萬!” 中海南京三樓盤六折拋售,老業主堵門防中介看房

“感覺青春喂了狗,虧了150萬!” 中海南京三樓盤六折拋售,老業主堵門防中介看房

焦點財經Focus
2025-05-23 20:28:25
2.26萬/平!時代天韻3年降40%,背刺老業主...

2.26萬/平!時代天韻3年降40%,背刺老業主...

廣州樓市發布
2025-05-23 19:39:44
朱媛媛有多善良?演員耿樂曬出一張聊天截圖,網友:最后的聊天

朱媛媛有多善良?演員耿樂曬出一張聊天截圖,網友:最后的聊天

吐不滿的痰娛
2025-05-22 21:28:37
小米回應 YU7 汽車門把手“冬天會被凍住嗎”熱議

小米回應 YU7 汽車門把手“冬天會被凍住嗎”熱議

IT之家
2025-05-23 20:59:35
林峰演唱會丨與周秀娜大跳貼身舞,古天樂一齊扮meme圖

林峰演唱會丨與周秀娜大跳貼身舞,古天樂一齊扮meme圖

粵睇先生
2025-05-23 04:09:11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我的缺陷是意志力遠遠高于體力,發燒38度多還在堅持上班!大家還是要勞逸結合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我的缺陷是意志力遠遠高于體力,發燒38度多還在堅持上班!大家還是要勞逸結合

和訊網
2025-05-21 15:02:59
2025年養老金調整,上調金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都能參與幾部分?

2025年養老金調整,上調金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都能參與幾部分?

碎月導師
2025-05-23 06:30:03
退休金一萬吃車厘子被兒媳質問“你配嗎”,我后來的做法讓她傻眼

退休金一萬吃車厘子被兒媳質問“你配嗎”,我后來的做法讓她傻眼

磊子講史
2025-05-22 15:44:45
四川省委常委會:堅決擁護黨中央對葉寒冰進行審查調查的決定

四川省委常委會:堅決擁護黨中央對葉寒冰進行審查調查的決定

澎湃新聞
2025-05-23 22:00:07
《藏海傳》熱度狂飆破萬紀錄,肖戰沐浴露胸肌超養眼助攻流量破億

《藏海傳》熱度狂飆破萬紀錄,肖戰沐浴露胸肌超養眼助攻流量破億

小邵說劇
2025-05-22 20:25:57
周琦妻子發文:已經準備好離婚協議逼他回國,光鮮背后的一地雞毛

周琦妻子發文:已經準備好離婚協議逼他回國,光鮮背后的一地雞毛

振華觀史
2025-05-23 09:05:52
印度反對中國宣示藏南主權,俄羅斯出面調和,中方13字回應

印度反對中國宣示藏南主權,俄羅斯出面調和,中方13字回應

東方尋史
2025-05-23 09:11:31
蒙古國到底發生了什么?280萬民眾懇請中國出手,稱只有中國能幫

蒙古國到底發生了什么?280萬民眾懇請中國出手,稱只有中國能幫

普覽
2025-05-16 22:40:12
難以下咽就別演吃戲!富大龍一出手,帶來教科書式干飯

難以下咽就別演吃戲!富大龍一出手,帶來教科書式干飯

糊咖娛樂
2025-05-21 18:16:07
失去銷冠,跌至第三!理想成為最大受害者

失去銷冠,跌至第三!理想成為最大受害者

象視汽車
2025-05-23 07:00:05
第一個回家的國乒主力!林高遠輸球后不甘心,一直和林詩棟溝通

第一個回家的國乒主力!林高遠輸球后不甘心,一直和林詩棟溝通

鳳幻洋
2025-05-23 14:55:43
他是紅軍最高指揮官,前往蘇聯神秘失蹤,建國后主席仍不忘尋找

他是紅軍最高指揮官,前往蘇聯神秘失蹤,建國后主席仍不忘尋找

混沌錄
2025-05-23 22:00:22
洋河股份:目前公司不同年份的基酒儲量近70萬噸,儲能規模100萬噸

洋河股份:目前公司不同年份的基酒儲量近70萬噸,儲能規模100萬噸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23 19:57:12
“凡是家庭幸福的,夫妻關系好的,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個男人

“凡是家庭幸福的,夫妻關系好的,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個男人

窈看歷史
2025-05-23 17:20:55
“姐夫,20萬怎么還沒到賬,我著急買房呢!” “離婚了,養不起”

“姐夫,20萬怎么還沒到賬,我著急買房呢!” “離婚了,養不起”

多久情感
2025-05-22 20:32:05
2025-05-23 23:39:00
北青深一度 incentive-icons
北青深一度
北京青年報深度報道公眾號
859文章數 8854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健康要聞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頭條要聞

美媒最新披露:馬斯克在特朗普核心圈地位顯著下滑

頭條要聞

美媒最新披露:馬斯克在特朗普核心圈地位顯著下滑

體育要聞

臺下掌聲一片!65歲安帥揮手告別:感謝皇馬

娛樂要聞

趙麗穎否認戀情,與趙德胤沒在一起?

財經要聞

特朗普威脅自6月1日起對歐盟征收50%關稅

科技要聞

特朗普:iPhone不在美國制造就收25%關稅

汽車要聞

續航720km/充電10分鐘補能500公里 理想i8信息曝光

態度原創

本地
數碼
旅游
公開課
軍事航空

本地新聞

巴黎沒有倍兒甜,但天津巧克力腦袋倍兒多

數碼要聞

SwitchBot 發布 Hub 3 智能家居中樞:旋鈕設計,兼容紅外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朝驅逐艦下水事故最新調查結果公布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中| 临清市| 三亚市| 顺昌县| 镶黄旗| 湖口县| 曲靖市| 巴林左旗| 都兰县| 贵溪市| 吉林省| 交城县| 乳山市| 伊川县| 郧西县| 平顶山市| 桓台县| 宿迁市| 民县| 芮城县| 赤城县| 南川市| 高州市| 衡山县| 余干县| 伊春市| 庄河市| 呼图壁县| 巴楚县| 达州市| 南阳市| 樟树市| 松江区| 柳林县| 舞阳县| 东辽县| 刚察县| 文山县| 浠水县| 江孜县|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