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明麗
讀者來信:
我是一名32歲的職場女性,近五年來反復陷入“減肥-暴食”的惡性循環。每次下定決心節食,體重剛下降就因工作壓力失控暴食,接著又陷入更嚴苛的節食……最近體檢顯示我的代謝指標異常,醫生警告我必須停止這種模式。
我工作前還算比較苗條的,后來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到晚上八九點,工作結束時忍不住會“獎勵”自己炸雞、奶茶,但一吃就停不下來,甚至吃到胃痛。事后又用催吐或高強度運動彌補,但第二天又重復。
每次暴食后,我會對著鏡子罵自己“意志力薄弱”,但越自責越想吃。手機里存著大量減肥食譜,卻連完整看完的耐心都沒有。
有沒有心理學的建議可以幫助我健康減肥,把體重降下來。
——胖妞貝貝
回復如下:
今天,我剛好在重溫前段時間很火的電影《熱辣滾燙》,你所陷入的“減肥—暴食”循環,讓我想起了電影里杜樂瑩曾經的狀態。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這部電影。杜樂瑩是一名30多歲的“啃老族”,大學畢業后因無法適應職場與社會規則,宅家十年,體重達200斤,生活頹廢。她長期遭受親情的道德綁架、友情的背叛以及社會的冷遇,最終陷入絕望,甚至嘗試自殺。在跳樓未遂后,她決心改變人生。通過拳擊訓練,她減重80斤,并接受高強度訓練,最終以業余選手身份站上職業拳擊賽場。盡管在決賽中被專業對手擊敗,但她堅持到最后一刻,宣告“我已經贏了”,完成了從討好型人格到獨立自信的蛻變。
電影里,杜樂瑩用食物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又在自責中陷入更深的痛苦。其實,真正困住她的不是體重秤上的數字,而是“我必須讓所有人滿意”的執念。這種“討好型人格”,才是問題的根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里有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未被滿足的需求。”當大腦被KPI和加班占據時,身體只能通過最原始的感官刺激,比如甜膩的奶油、酥脆的炸雞,來補償被透支的情緒賬戶。那些吃到胃痛仍停不下來的瞬間,或許是你的潛意識在發聲:“我也需要被溫柔對待,而不僅僅是高效運轉的職場工具人。”
我曾和一位來訪者聊起過類似的話題,他說:“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被遙控器控制的機器,別人一按按鈕,我就得做出反應。”這種感覺,是不是和你很像?我們總是試圖滿足別人的期望,工作的要求,卻唯獨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而這種長期的壓抑和忽視,最終會通過暴食等方式爆發出來。就像你,加班后用炸雞和奶茶“獎勵”自己,其實是在用食物來緩解壓力,而不是真的餓了。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壓力會刺激大腦分泌皮質醇,這種激素會讓人對高糖高脂食物產生強烈的渴望。所以,當你加班后忍不住吃炸雞時,你并不是真的饞,而是身體在告訴你,它累了,需要休息。電影里,杜樂瑩說“想贏一次”。這里的“贏”,不是贏過別人,而是贏回對自己身體的主權。就像杜樂瑩在拳擊中找到的,那種“我能控制什么”的感覺。你也可以試試以下這些方法,看看能否找回一些對自己的“掌控感”:
一、把“減肥”換成“探索”:杜樂瑩練拳擊不是為了打敗對手,而是為了找回自己。你可以每周選一天,用不慣用的那只手吃飯,感受食物從“解壓工具”變成“身體燃料”。或者把“不能吃蛋糕”的禁令,改成“每天可以給味蕾一次狂歡”,比如周日下午三點,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但要控制好量。
二、創造“非體重成就系統”:電影里杜樂瑩的蛻變不是體重數字的變化,而是她開始享受拳擊時“汗水砸在地板上的聲音”。你可以在手機備忘錄里建一個“重生清單”,記錄三種讓你眼睛發亮的體驗,比如第一次一個人開始City walk,或者穿越幾個街區去尋覓一杯心儀已久的咖啡。這些小小的成就,會讓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僅僅是體重的變化。
三、和想吃的欲望建立起新的關系:下次當你想吃炸雞時,先打開《熱辣滾燙》的片尾曲,跟著節奏做10個深蹲。你會發現,身體比大腦更懂“獎賞機制”。就像杜樂瑩最后說的:“好疼,但還想打。”這種“痛并快樂著”的狀態,才是自我重建的開始。
四、找到屬于自己的“拳擊”:杜樂瑩通過拳擊找到了釋放壓力和表達自我的方式,這種方式讓她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你可以嘗試找到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或活動,比如瑜伽、跑步、跳舞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幫助你減肥,還能讓你在過程中找到樂趣和放松。當你找到這種屬于自己的方式時,你會發現,減肥不再是痛苦的煎熬。
五、學會自我接納和自我鼓勵:杜樂瑩在電影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但她沒有放棄。她學會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并且不斷地鼓勵自己繼續前進。你也可以試試,每天早晨對鏡子說:“今天允許自己像杜樂瑩一樣笨拙地活著。”不要因為一次的暴食就否定自己,而是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給自己一些積極的鼓勵。記住,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
六、減肥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杜樂瑩在電影中最終明白,減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她開始享受生活中的其他美好事物,比如和朋友的聚會、和家人的相處等。你也可以試試,把減肥融入到生活中,而不是讓它成為生活的負擔。當你把減肥當作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懲罰時,你會發現減肥其實可以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最后,我想送你電影里最熾熱的臺詞:“想贏一次。”不是贏過別人,而是贏回對自己身體的主權。
最后,如果自我調節一段時間后沒有改善,也建議你找身邊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幫助自己進行身心的調整,更快恢復到健康快樂的身心狀態。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