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翟,出生于春秋末戰國初,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墨家學說的創立者。
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則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弟子根據其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編成了《墨子》一書。
《墨子》的內容博大精深,在政治、軍事、哲學、科學等領域都有突出的見解和貢獻。今日與大家分享《墨子》8句經典,讀后大家必能受益匪淺。
01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把益處擴充到最大,把害處控制到最小。
韓愈講:“利害有常勢,取舍無定姿。”
凡事有利有弊,關鍵就在于權衡取舍之道。
懂得趨利避害,“兩害相權取其輕”,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正如墨子所說的,遇見強盜,可以砍斷手指以逃脫殺身之禍。
這世上不存在絕對的利與弊,審時度勢,清醒自持,方能成為贏面最大的那個人。
02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志向不堅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說話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很難獲得成功。
心中有夢,智慧才能聚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能量,引領我們達到心之所向;
誠信是行動的準則,是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橋梁,言語不守信,行為就會失去效力;
承諾若成空談,再完美的計劃也只能淪為泡影。
03
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以水為鏡,可以看見面容;以人為鏡,則可以知曉吉兇禍福。
《戰國策》有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墨子的本意是強調“以史為鑒”,切莫發動不正義的戰爭。
不義之戰必敗,侵略之戰必輸,這是前人留下來的經驗。
對于每個人來說,亦可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成敗得失
從而反躬自省,謹慎行事,方能規避禍患,享有福澤。
04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士人雖說要有學問,但是,能把學問用于實踐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
學問若離了實踐,便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滿腹的經綸,若只是停留在口頭與紙面,那終究只是空洞的理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現代社會好像每個人都懂得很多,好像每個人對什么都能說上幾句,好像一下子全天下人都變得很厲害。
可會不會只有在事上磨,大浪淘沙,能留下的也就寥寥而已。
碎片化知識接受太多了,就像從百鳥身上拼湊出來的華麗羽毛,能飛否?
05
貧則見廉,富則見義
貧窮的時候最能表現出一個人是否清廉,富裕的時候最能表現出一個人是否講求仁義。
貧困如同一面鏡子,能映照出心靈的純凈與否,若在貧困時仍能保持清白,不貪圖不義之財,此乃真君子;
財富是一把雙刃劍,能成就仁義善心,也能迷失在物欲中,若在富貴時仍舊不忘初心,廣施博愛,助人為樂,此乃有仁心之人
06
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用雞蛋砸石頭,全天下的雞蛋都砸碎了,石頭仍然完好無損,不會損壞。
《警世通言》中說:“石卵不敵,蛇龍不斗。”
兩相對抗,實力差距要在可控范圍之內,自己損失殆盡,對方毫發無傷,沒有任何意義。
真正成熟的人,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力不及就認輸,智不如就認栽。
因為他們深知,意氣用事,以卵擊石,是最愚蠢的選擇、最徹底的失敗。
能迂回,能精進,能屈能伸,才能笑到最后。
07
事無終始,無務多業
舉物而暗,無務博聞
一件事情都不能做到有始有終,就不必去操持其他的事情;一個事例都不明白,就不必去追求見多識廣。
告誡我們做人要安守本分,做事不要心浮氣躁。
如果一件事情都無法做完整,即使涉足再多的領域也只是淺嘗輒止。那為何不專注于一件事做到極致后,再逐步擴展知識的邊界呢。
08
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
餌鼠以蟲,非愛之也
釣魚的人對魚躬著身子,并不是感謝魚的賞賜;用蟲餌去投喂老鼠,不表示喜愛老鼠。
我們在看人待事上,不能簡單地以表象來判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背后的情境和動機。
有時人們的行為所反映出的并非真實意圖,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審慎的心,不被表象所迷惑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