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18點13分,夜幕初垂,南京市急救中心120指揮調度中心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電話那頭,家屬帶著哭腔的哀求聲清晰傳來:“醫生,我媽媽真的撐不住了,求求你們,帶他回老家醫院治療……”原來,家屬急需將東部戰區總醫院ICU內,一位飽受重癥胰腺炎折磨3個月的患者,轉運到近400公里外的連云港當地醫院。調度員錢志耀神情嚴肅,迅速核實患者姓名、病情等關鍵信息后,城西急救分站車組即刻受命出發。
急救醫生趙芳芳第一時間聯系醫院管床醫生:“患者現在病情怎么樣?心率、血壓具體數值是多少?……”從對方口中得知,患者至今仍依賴呼吸機輔助通氣,同時需要多種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脆弱的生命體征。掛斷電話后,趙芳芳握著手機的手不自覺收緊,她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立即召集團隊,語氣急促卻堅定:“路程較遠、時間緊迫,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急救藥箱,所有急救設備和藥品再檢查一遍,呼吸驟停、血壓驟降的應急預案也都準備好,我們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團隊成員迅速行動起來,每一個動作都透露著專業與專注。
抵達醫院后,醫護人員之間無須過多言語,一個眼神便能領會彼此的意圖,他們默契協作,小心翼翼地將患者平穩轉移至救護車。上車后,車內氣氛凝重,趙芳芳蹲下身子,細致地為患者進行查體,她的指尖輕輕觸碰患者的皮膚,眼神專注地觀察著患者的每一個細微反應;急救護士張亞雯屏氣凝神,雙手穩穩地連接監護設備,確保每一根導線都準確無誤;急救員付中來則緊握著方向盤,隨時準備出發。“路上一定要穩,寧可多花點時間,盡量不讓患者受到顛簸。”趙芳芳反復叮囑道。隨著一聲發動機的轟鳴,救護車如離弦之箭,刺破黑暗,向著連云港疾馳而去。
起初,車內心電監護儀的滴答聲與呼吸機的運轉聲交織,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急救人員緊繃的神經稍稍放松,但他們的目光始終未曾離開監測屏幕。然而,當距離當地醫院僅1小時左右路程時,心電監護儀突然發出尖銳刺耳的報警聲,仿佛是死神敲響的警鐘。趙芳芳猛地起身,目光緊緊盯著屏幕——血氧飽和度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跌破90%!“快,先負壓吸痰!”她大聲下令。張亞雯迅速抄起吸痰裝置,動作嫻熟卻又小心翼翼地操作著。可吸痰結束后,血氧飽和度依舊沒有明顯的改善,氣氛瞬間凝固到了極點。趙芳芳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大腦飛速運轉,憑借多年的院前急救經驗,果斷調整呼吸機參數。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監護儀,時間仿佛在此刻靜止。終于,在漫長的等待后,血氧數值開始緩慢回升,急救人員懸著的心剛有了一絲松懈。
可還沒等眾人緩過神,短短5分鐘后,心電監護儀警報聲再次響起,患者的血壓與血氧如同自由落體般驟降。趙芳芳聲音冷靜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團隊成員迅速響應,默契配合,調整藥物用量、呼吸機參數,與死神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拉鋸戰。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決策,都關乎著患者的生死。
23時46分,救護車終于穩穩停在連云港某醫院門口。急救人員雖然疲憊不堪,但看著患者被順利推進搶救室,他們布滿血絲的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短暫休整后,他們又踏上了返程之路。次日6時30分,救護車平安回到站點,晨光灑在閃爍的頂燈上,仿佛是在為這場跨越400公里的生命護航,獻上最溫暖的喝彩。
在這場暮色中啟程、晨光中歸來的生死時速里,急救人員用專業與擔當,在400公里的漫漫長路上,為生命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他們是與時間賽跑的勇士,是生命的守護者,他們的故事,如同這初升的朝陽,溫暖而又充滿力量。
通訊員 國立生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