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1086年5月21號王安石去世。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大政治家、改革家,他生在1021年,死在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江西撫州人。
他最著名的事情就是變法,宋神宗支持他進行變法。但是,因為確實說有保守派的反對,另外,他的新政實施有人說因為用人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反正遇到很大的阻力。
后來,在1074年被辭退之后又復宰相職,但是,很快再次被辭退。
經歷兩次罷相后,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死后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1086年5月21號,就是當年元佑元年4月初6死了。他本人就是史學界啊,就學術領域,對他的這個改革變法應該說褒貶不一。或者我們可以這么講,自打死以后歷朝歷代對王安石變法評價都不是很高,一直到近代梁啟超的時候給他翻案了。
給王安石包括的《新法》給了非常高的評價,對王安石道德情操、學術修養、政治抱負給了全面的高度的肯定。說為什么梁啟超這么喜歡他呢?一個是梁啟超當時做了很多事情什么“四大文明古國”,他總結的鄭和下西洋,也是從歷史里翻出來大加宣揚的,當年王安石也給了很高的評價。
說到底,當時中國積貧積弱,急迫要變法求新哪。這梁啟超應該考慮的是這些東西,中國人不能沉淪,要自信。他推崇鄭和之后,發出再無鄭和這樣的哀嘆。應該說也是處于這樣的目的吧,要喚醒國民的精神,要看到歷史上中國人的輝煌。
所以,自梁啟超以后很多人對王安石變法,對他本人的評價逐漸就有調整,但總的來說還是褒貶不一。
那王安石本人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一個文學家是很成功的,這是大家公認的。說到這兒,難免扯幾句。 酒吧時,作為一個文化人,當然也是大政治家和誰呢?特別不對付的就是和蘇軾,2個人至少在挺年輕的時候就互相斗嘴。
王安石喜歡錯文解字,你比如說這個水波的“波”字,他就說波不就是水的皮嗎?三點水右邊一個皮嘛,這不就是水的皮嘛。
蘇東坡當然不知道,他說滑就是狡猾的“滑”三點水加個骨頭的骨,那不就水的骨頭。“滑”是誰的骨頭?據說就是因為蘇東坡這個多嘴倆人就不對。王安石很煩蘇東坡,總抬杠這2個人就摟起來了。
再比如蘇東坡問王安石,你看牛比鹿長得要壯,鹿比牛跑的要快。但是呢,你看3個牛一塊念“奔”,那為什么3個牛放一塊兒念“奔”,這個“犇”字意思是跑的快。
而3個鹿字落在一塊兒,就是3個鹿字,上面一個,下面2個,呈品字形 。那個字念“粗”就是粗壯的意思。
所以搞反了呀,牛慢,3個牛落一塊兒就快了,那鹿本來跑的就快瘦嗎?3鹿摞一塊兒就壯了。這怎么解釋啊?這玩意是解釋不了不是,現在這字不是他發明的是吧?挺有意思。
當有些王安石有困難時,他就反守為攻。哎,這么著,我請教你個事吧,比如說那個“鳩”字就是左邊是九,右邊是鳥字。蘇東坡就把詩經里邊幾句話《詩經·曹風·鳲鳩》中的詩句:“鳲鳩在桑,其子七兮。”這句詩的大意是:布谷鳥在桑樹上筑巢,它的幼鳥有7只。鳩在桑其子7兮鳲鳩說就是尸體的尸在左邊,右邊是一個鳥字,那個九,左邊九右邊鳥詩酒什么的,就布谷鳥鳲鳩在桑其子7兮,就是你看有7個孩子,再加上爸媽倆一塊兒是9個這個意思是吧?
這是王安石和這個蘇東坡在讀,最有名的可能是我下面要說的這段,2人試過這個碑林就是古代那個石碑。那個碑林就看見有一個石碑有點傾斜歪了。王安石馬上就去叫“慈悲,東坡想歪”,你看調侃是吧?蘇東坡面對王安石的譏諷,馬上回應就說,“當初安石不正此碑,東坡向外看你啊,想歪啊”。有意思吧?
可鬧歸鬧,2人其實還是有惺惺相惜的一面。蘇東坡被貶黃州的時候,居然還寫信向王安石推薦那個秦關。
王安石給蘇東坡餞行并賦詩“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這兩句。這兩句詩的意思為:明月鳥晚上鳴叫,明月當空時叫得更歡,黃犬蟲一到晚上,就在花心里睡覺。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喜歡改詩,他最初看到這兩句詩時,覺得明月不會叫,黃犬不會臥在花心上,于是提筆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陰”。聽著似乎有點兒?
蘇東坡看了一下“明月當空照,五狗臥花蔭”。剛到海南一看傻眼了,當地有一種叫明月的鳥兒,有一種叫五狗臥的花兒。想明白過來了,就是明月那個鳥當空它叫五狗臥花心了。哎喲,自己還是無知吧,很不好意思。
到了1086年5月21號王安石離世,享年66歲。
有人說他是死于“驚嚇”,臨死前一天還騎著驢遇到一個農婦,給了他一張訴狀,然后就消失不見了。再撥這袋訴狀也沒了,越想越怕,第二天就死了。
王安石于元祐元年(1086年)在江寧鐘山病逝,終年66歲。關于他的死因,有說法稱其因憤懣而死,也有傳說認為是被朝臣隔離打壓壓力過大所致,不過具體死因并不十分明確,也常被描述為“心力交瘁而卒”。
王安石病逝后,其風評耐人尋味。當時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是,王安石的文章和節義有過人之處,但他性格不懂事理,還喜歡堅持己見。這導致忠直之士被疏遠,進讒言和奸佞的人紛紛聚集,敗壞了各種法度,以至于到了這種地步。
如今,在糾正他的錯誤,改革弊端,不幸的是他去世了,那些反復無常的人一定會千方百計地詆毀他。司馬光對王安石很大度,擔心他名譽受損,于是上書朝廷以厚禮待之,變相保護王安石身后事,且對王安石的道德文章非常肯定,但對其變法卻不置一詞。
而蘇軾在替宋哲宗起草贈官制書時,對王安石的評價是:其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其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越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用能于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
王安石病逝后,其親信門生大多疏遠他,無人為他送葬。司馬光雖與王安石是政治對手,但在王安石病逝的消息傳到汴京后,司馬光深深地為之悲憾,抱病作書,請求朝廷給予厚禮。蘇東坡為王安石申請了一個謚號。所以,這事兒讓人不勝感慨!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