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生活中,父母常常因為孩子的“錯誤”大發(fā)雷霆,但你沒有靜下來想一想:
到底有多次“暴擊”,真的因為孩子犯了錯、不聽話?又有多少次,讓孩子成了情緒“出氣筒”?
我生的孩子,憑什么不能打
曾經(jīng)看過一個視頻 ,小女孩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寫作業(yè),突然媽媽拿著笤帚抽打女孩,拎著女孩的頭發(fā)來回搖晃。
在這個過程中,女孩沒有乞求,甚至連最基本的哭泣都沒有。
真不知道女孩是經(jīng)歷了多少次的打罵,才會有這樣麻木的反應。
孩子明明正在認真寫作業(yè),也突然去打孩子,明顯是父母自己生活壓力大,就拿孩子出氣。
甚至還有些父母說:我生的孩子,憑什么不能打?
如果只是為了宣泄情緒,為了體驗絕對權利打孩子,這種父母是不齒的。
過去,父母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
打孩子有效果,不過是父母的一個幻象。
心理學里有個詞叫:習慣化。
如果一個孩子逐漸適應了挨打,他就會減少被打的恐懼感,于是父母暴力的效果就會降低。
而這個時候,父母就會越打越狠,會加大力度,打孩子越打越頻繁……
最終,只會導致一個結果:父母發(fā)現(xiàn)在暴力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費勁,孩子也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痛苦。
一位媽媽說:我感覺我有暴力傾向,一旦動手打孩子,就控制不住情緒怎么辦?
其實,情緒是一種選擇,你之所以會對你的孩子控制不住情緒。
是因為你心里非常清楚,面對孩子,你即使情緒失控,也不用承擔任何后果,不用為此付出代價。
說白了,這就是以大欺小,趁著你的力量來壓制他,你覺得這樣是正確的行為嗎?
這難道不叫恃強凌弱嗎?將來有一天你也有老的時候,到那時你的孩子成為了更強大,更有力量的一方。
他也用你對他的方法來對待你,你難道不會痛苦?不會難過?
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饒恕誰。
把孩子當成人看,當成人尊重,這樣孩子才有可能長成一個真正的人。
密歇根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曾做過一項長達50年的跟蹤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
打孩子,會增加孩子攻擊性行為的風險;
而且打孩子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會更傷害孩子,帶來更多問題:
包括具有侵略性、反社會行為、給孩子身體帶來傷害、心理健康問題等。
如果父母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使勁打他,使勁打他。
讓孩子更恐懼的是,爸媽情緒失控
相比較于挨揍,我小時候更恐懼的是,我爸媽的情緒失控。
孩子最害怕就是,時冷、時熱、陰晴不定的家長,這種家庭里成長出來的孩子會非常沒有安全感。
因為小時候父母形象是這樣的:
上次回家樂樂呵呵舉高高,這次回家怒氣沖沖劈頭蓋臉就罵。沒有連貫性,每次見面都得保持警惕,隨時準備逃離。
網(wǎng)友@娜娜說起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
我媽就是這樣“教育”了我很多年。回憶起以前挨打的經(jīng)歷,原因都不記得了,道理也沒學會多少,只記得深深的恐懼。
現(xiàn)在我二十三歲,依然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不能做?
但是最會看別人的臉色,別人臉色不好就是我做錯了,別人笑了我就高興,拼命取悅別人。
一旦旁邊有人臉色不好,就瘋狂緊張,渾身僵硬,也根本不敢說話。
確實,情緒失控的家長,真的會讓孩子又恐懼又迷惑,時間長了,沒準還會讓孩子認知失調(diào)。
明明沒做錯事卻受到懲罰,不能預料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反饋,根本不可能有自信和決斷,進入社會以后也會舉步維艱。
每次一看到各種新聞里,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都忍不住心疼視頻里小小的身體。
那么無辜,無助,孩子是用來愛的,別讓家長的負能量淹沒孩子。
我們大人也要學會自我救贖,自我成長,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活成我們心里期待的樣子,而不是對自我無能的憤怒。
孩子是用來愛的,但很多時候,無能的大人,卻讓可憐的孩子,來為他們的垃圾情緒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