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折腰》在騰訊視頻站內的熱度成功突破30000,德塔文數據顯示,《折腰》近日最高景氣指數為2.509,成為了騰訊視頻又一爆款作品。與此同時,《折腰》同名短劇開拍的消息也迅速沖上了熱搜。
公開資料顯示,《折腰》短劇預計6月底開拍,共有100集。無獨有偶,長劇《成何體統》《我叫趙甲第》等劇接連官宣同名短劇消息,經典劇集《還珠格格》的短劇《還珠》也早已備案,評級為S+,預計今年上映,長短劇共享同一IP正在成為主流趨勢。
圖源:網絡
在精品化之路的探索中,短劇一方面搶奪長視頻平臺的優質IP,以短平快優勢放大IP潛能;另一方面開始探索“長短聯動”的流量復用模式,借助長劇熱度挖掘潛在存量用戶。但問題在于,同名的長劇、短劇大概率并非同一制作班底,演員陣容更是難以維持,觀眾是否愿意在品嘗完一頓美味佳肴后,選擇為配方完全不同的外賣平替付費?
圖源:AI創作生成
01
短劇盯上長劇優質IP
無論是長劇還是短劇,IP改編始終占據核心地位。對于短劇而言,越來越多的制作方傾向于按照長劇配置制作短劇,而優質IP憑借其與生俱來的受眾認知基礎、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成熟的敘事基底,已然成為了內容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短劇被吐槽的內容懸浮、敘事套路化等創作癥結也可通過優質IP改編劇本緩解,比如閱文IP改編的短劇《萬道龍皇》上線72個小時后,流水破千萬,番茄小說改編的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單日流水超2000萬,累計上億元。
圖源:網絡
此外,優質長劇IP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制作周期短的同類題材短劇迅速入局,比如《小巷人家》熱播后,題材相似的《家里家外》同樣備受好評。某種意義上講,長劇成為了短劇摸索爆款之路的試金石。
恰因如此,自從降本增效時代來臨后,短劇不斷搶奪長劇優質IP,篩選范圍同樣日益擴大。晉江網站顯示,頭部作者priest的《無污染、無公害》、墨西柯的《魔尊她為什么不開心》、任憑舟的《以你為名的夏天》等多部作品同時售出了長劇、短劇的改編版權,從源頭上,短劇已經攻占了長劇IP腹地。
除了傳統的晉江、起點等大IP網文平臺以外,豆瓣閱讀、知乎鹽言故事等平臺也在最近幾年崛起,《半熟男女》《九義人》《好事成雙》等劇集就改編自豆瓣閱讀的原創小說。
圖源:《半熟男女》官微
為了持續為影視產業貢獻優質IP,豆瓣閱讀還在2019年舉辦了長篇拉力賽,并邀請芒果TV、優酷、檸萌影視、華策影視等擔任影視觀察團評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閉環產業鏈路,柳翠虎的作品《裝腔啟示錄》就是第二屆長篇拉力賽的冠軍。而這些小而美IP的特點同樣適合短劇的改編體質,輕體量優質IP正在被越來越多制作方青睞。
不過,盡管各大平臺的IP富礦充足,但長短視頻的內容特性有所不同。對于短劇而言,篩選優質IP仍然猶如大浪淘沙,成本難以控制,爆款情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與長劇共享優質IP,此舉既可為短劇的輕量化創作提供背書保障,又能實現長短聯動,爭取達到流量復用的目的。典型如《慶余年》改編短劇《慶余年之帝王業》、《九重紫》改編短劇《昭示錄》、《唐朝詭事錄》衍生劇《大唐來的蘇無名》、《去有風的地方》衍生劇《我的歸途有風》等。
圖源:豆瓣
但德塔文在豆瓣查詢時發現,僅有《大唐來的蘇無名》豆瓣開分為6.3分,而《唐朝詭事錄》兩部長劇皆在8分以上,其余劇集點評甚至寥寥無幾,基本沒什么水花,可以看出,主食的附屬品小零食目前仍然不太符合觀眾的口味。這恰恰說明,質量不高的短劇其實難以蹭到長劇熱度,二者也起不到互相助力的作用,更遑論爭奪市場。
除此之外,短劇為了挖掘IP最大價值,還存在同一IP反復拍攝的情況,比如《過分野》共有8種版本,《完蛋!我招惹的是京圈太子爺》有10種版本,《好一個乖乖女》有3種版本。
但本質上講,優質IP、爆款長劇IP源源不斷的情況只是表象,短劇改編優質IP、開拍同名長劇IP的作品若想持續抓住觀眾眼球,取決于改編作品質量的穩定性。即便越來越多長劇班底的制作方涌入短劇,也難以改變大量同質化作品撲街的命運。相比之下,一些反套路的小而美IP反而更有機會出圈。畢竟,故事很重要,講好故事的能力更重要。
02
同名短劇,長劇的新型售后
《折腰》長劇剛上映不久,《成何體統》長劇還遙遙無期,同名短劇便已經提上日程,可以看出內容制作方早已迫不及待“一魚多吃”。
圖源:愛奇藝官微
眾所周知,對于長劇而言,劇集拍攝周期長達幾年,可同名短劇的制作周期最長不過幾個月而已,恰因如此,為了釋放IP的最大潛能,制作方大概率同時做兩手準備。一方面,長劇上映期間,同名短劇同步跟進可以借助短平快的優勢在社交媒體發酵傳播,并帶動長劇熱度,另一方面,同名短劇作為長劇的衍生品,可以為粉絲持續撒糖。
在商業模式層面,長視頻盈利模式相對單一,主營業務的盈利方式主要靠會員和廣告,而爆款拉新會員又堪稱玄學。比如《狂飆》播出后,愛奇藝的2023年Q1會員新增1700多萬,但后來沒有一部爆劇達到這個效果,爆款的不確定性也限制了用戶持續付費的意愿。
為了最大限度吃到劇集紅利,坐擁爆款劇集的平臺往往會卷各式各樣的首映禮、收官禮。以《與鳳行》為例,該劇由騰訊視頻與芒果TV拼播,為了瓜分流量,兩家上演了一幕幕的神仙打架名場面,#騰訊芒果要打起來了#話題還沖上了熱搜。舉辦發布會期間,騰訊視頻官宣“接鳳宴”,芒果TV隨后推出“迎鳳禮”,搶獨家的火藥味隔著屏幕都能聞到。
圖源:網絡
而短劇開拍同名長劇,無疑是一種放大長劇流量的新型售后。而且與長劇相比,短劇的盈利模式相對多元,包括付費解鎖續集、植入定制廣告、站外直播帶貨等。從商業化的角度考量,押中爆款長劇后,同名短劇無疑可以通過多元化渠道疊加商業變現,達到品銷合一的效果。
至于二者之間的付費性價比,觀眾早已不局限于時長之間的考量,而是取決于內容是否能戳中觀眾情緒,在觀眾爽點蹦迪的直給內容不缺人買單。
不過,畢竟長劇制作周期過長,從官宣信息來看,很多短劇不乏搶先長劇上映的可能,比如同樣由烽火戲諸侯的IP《老子是癩蛤蟆》改編,騰訊視頻播出的短劇《我叫趙甲第之鋒芒》就比優酷的分賬長劇《我叫趙甲第2》先收官。觀眾又能否做到在熟悉劇情套路后,依然選擇繼續追長劇?
圖源:德塔文科技
從分賬結果來看,《我叫趙甲第》第一季收官時,分賬已突破7000萬,而《我叫趙甲第之鋒芒》起到的作用似乎只是幫助觀眾重溫《我叫趙甲第》的部分爽感情節,熱度畢竟遠不及長劇。目前,《我叫趙甲第2》的分賬突破4000萬,沒什么水花的短劇助力甚微。只能說,市場仍在期待與長劇熱度并駕齊驅的同名精品短劇。
檸萌影視創始人蘇曉在曾在“2024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大會”上,直指長視頻長期以來面臨的痛點,她表示:“對視頻網站來說,70%播出的劇都是嚴重虧損的!所以業內人士沒有什么動力去投資拍攝”。而倘若長短劇共用同一IP,且短劇先行的情況下,只怕短劇會進一步擠占長視頻的生存空間,并給長視頻平臺造成難以想象的沖擊。
03
改編之路,勝算幾何?
IP從改編長劇,到改編短劇,并非簡單的進行內容壓縮,而是創造新的審美,爭取讓同名短劇從流量工具進化為內容精品,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攻克的難關可想而知。
首先,長劇與短劇制作周期不同,資金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恰因如此,短劇勢必難以維系制作板底與演員陣容,當觀眾嗑生嗑死的CP換成了完全不同的演員,不知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而且,觀眾更愿意默認短劇是長劇的低配版,但這又與短劇的精品化定位沖突。
圖源:《折腰》官微
其次,長劇與短劇的敘事邏輯不同,長劇側重于緩慢推進劇情,短劇則必須將爽感劇情前置,從而抓住觀眾眼球,同一IP改編成兩種版本,面臨著敘事節奏、改編是否符合原著等挑戰,未必能同時適用于長劇和短劇這兩種場景。
最后,從商業角度來看,兩個版本的長劇、短劇考驗著用戶的錢包,用戶是否愿意為高度重合的內容進行雙倍付費存疑。而長劇的同名短劇究竟采用付費模式還是免費模式同樣有待商榷。愛奇藝CEO龔宇曾經炮轟紅果短劇的“排他協議”,但這代表了兩種內容價值觀的沖突,紅果靠免費短劇一騎絕塵,說明為行業輸送了大量免費但值得看的內容,而其它平臺也不乏充斥著大量付費卻不值得看的內容。
圖源:AI創作生成
歸根結底,付費短劇與免費短劇是內容與流量的競爭。免費短劇主要依靠廣告獲取收入,更容易出現創作者為了博取流量刻意迎合觀眾的情況。付費短劇則通過內容變現,爭取憑借優質內容留住用戶,從而在付費模式下獲得更高收益。
無論長劇的同名短劇是否采取付費模式,都取決于觀眾的接受程度。當短劇與長劇共用同一IP后,觀眾作為裁判員,自然而然會做出內容篩選。無論何時,內容都是核心和源動力,大浪淘沙之下,最終留下來的一定是內容精品。
撰稿:雨過炊煙
責編:胡胡
德塔文科技誠聘兼職記者:須擅長影視行業數據分析稿件,請攜簡歷及過往作品,發送至zhangqing@datawinteam.com。
近期市場盤點與精品文章
德塔文科技
輿情數據監測|賽道競爭掃描
項目評估服務|宣傳策略咨詢
官方微博@德塔文影視觀察
版權聲明:德塔文影視觀察媒體號致力于發布原創影視數據解讀與影視市場觀察文章,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與作者,公眾號申請轉載請在文末留言。德塔文榜單算法設計、版面設計及公眾號原創內容版權皆屬德塔文科技所有,請勿盜版,盜版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