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對八卦新聞極不敏感的人,今天才知道“鈕祜祿”,這個曾在《甄嬛傳》中象征逆襲的姓氏,早已被老羅同志高調冠名。
去年,羅永浩宣布以“羅永浩·鈕祜祿”之名重返社交媒體,并預告了一篇15000字的雄文,瞬間引爆全網。
當時有人調侃“老羅的劇本比甄嬛還精彩”,也有人感嘆:“欠債6億還能翻身,這人是打不死的‘小強’嗎?”
但最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羅永浩每一次跌倒都能爬起來,甚至越挫越勇?而那些與他同時代隕落的創業者,卻大多銷聲匿跡?
從“行業冥燈”到“真還傳”主角,再到今天新賽道的新玩家,羅永浩的“不死之身”背后,藏著普通人逆襲的關鍵密碼。
01
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內核,叫做:理想主義的“骨氣”與“厚臉皮”。
它的人生底色,是認栽,但不認命
眾所周知,羅永浩的還債史堪稱一部“商業爽文”。錘子科技破產后,他拒絕破產清算,硬扛6億債務,通過直播帶貨、代言、脫口秀“賣藝還錢”,最終上演“真還傳”。
但鮮少人知的是,實際還款金額遠超預期——因官司糾紛和新增債務,總額一度達到8.24億元。
這種“認栽,但不認命”的態度,讓他與那些“下周回國”的逃債者徹底劃清界限。
能有這種境界,且具有同樣大眾知名度,能和老羅相提并論的,只有另一位江湖大佬史玉柱。當史玉柱的巨人大廈倒塌后,他同樣選擇直面債務,靠腦白金東山再起。
這兩個人的共同點就在于:將個人信譽視為商業生命線。
正如羅永浩所說:“如果讓合作伙伴遭受損失,未來如何再談合作?”
羅永浩常自詡“理想主義者”,但從未讓理想淪為空中樓閣。
錘子科技失敗后,他迅速轉戰直播帶貨,用最務實的方式解決最現實的債務問題。
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平衡術”,讓他既保住了情懷人設,又抓住了時代紅利。
而和他早期經歷相似的創業者,比如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在煎餅店成功后盲目擴張至外賣平臺,最終因戰略冒進而崩盤,之后一直無法東山再起。
所以理想主義不會是失敗的借口,而永遠是成功的燃料。
羅永浩的“厚臉皮”,并不是敢于做一個無賴,而是在于:他可以高喊“改變世界”,也能低頭賣貨還債。
02
草根起家的成功者大多都要經歷一種成長,我把它簡單形象的概括為:
從“莽夫”到“謀士”。
他們天生很快就能領悟到,比起敢想敢干,現金流才是創業者最寶貴的“續命丹”。
羅永浩的“真還傳”能成功,關鍵之一就是抓住了直播電商的現金流風口。
2020年,他首場直播GMV達1.1億元,隨后通過“交個朋友”直播間持續造血,最終用直播收入償還了5.48億元債務。
相比之下,許多創業者就是敗于“賬面盈利,但現金流斷裂”的陷阱。
可能有人問,很多大公司都是一直虧損,最后還是很成功啊?
這么想的人,肯定沒有認真觀察與深度思考。
比如京東,早期連續虧損卻能存活,靠的正是劉強東對現金流的極致把控——客戶回款快、供應商賬期長。
羅永浩自然也深諳此道,甚至將AR創業公司“細紅線科技”的天使輪融資用于儲備現金流,而非盲目擴張。
能夠經歷失敗而重生的草根創業者,往往還有一個痛過之后的深刻領悟,就是懂得了風險要盡量分散。
這可不僅僅是你常聽說的那句俗語: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而是能夠盡早果斷布局行業新趨勢,以及降低企業對自己個人的依賴。
從牛博網、錘子手機到直播帶貨、AR,羅永浩的每次轉型都在分散風險。
即便直播如日中天時,他也未將個人IP與公司深度綁定,而是培養團隊,讓“交個朋友”逐步脫離對其依賴。這種“去中心化”策略,避免了辛巴、薇婭、小楊哥等頂流主播“一人塌房,全軍覆沒”的悲劇。
而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創業者和頭部網紅,都曾因過度依賴“互聯網+”概念,忽視供應鏈建設,最終因現金流斷裂而崩盤。
03
草根創業者中,因為偶然因素而成功的幸運兒很多,但是能夠穿過失敗的荊棘的,則很少。
如果你仔細審視這些能夠東山再起的佼佼者,會發現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多少會具備這樣一種能力:
能踩中風口,更能制造風口。
羅永浩的每次崛起都踩中了時代脈搏:
2006年做牛博網,那時博客時代的知識分子社群,勢能強大;
2012年的錘子科技,正是智能手機爆發前夜;
2020年直播帶貨,眾所周知口罩時代開始催爆線上經濟;
2023年AR創業,元宇宙與AI技術在風口浪尖交匯。
但更關鍵的是,他懂得將個人IP與風口綁定。
例如,直播還債的“真還傳”故事,本身就具備極強的傳播性,甚至成為抖音平臺的流量密碼。
雷軍曾總結:“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但羅永浩的聰明之處在于:飛起來后,他自己還能長出翅膀。
他能通過持續輸出爭議性言論和事件(如怒砸西門子冰箱、與王自如辯論)自創熱點維持話題度,確保即便離開風口,個人IP依然具備商業價值。
而大多數創業者一旦錯過風口,便會一蹶不振,只因將成功完全依賴于時代的紅利,而非自身的能力。
04
羅永浩的IP進化史,是一部典型的“危機公關教科書”。
從理想主義者(錘子科技時期),到悲情還債人(“真還傳”階段),再到鈕祜祿·復仇者(當前AR創業期)。
通過人設的精準迭代,他每一次的人設切換,都能精準對應其商業目標。
比如改名“鈕祜祿”,他不僅借勢《甄嬛傳》的逆襲梗,更暗示自己“重回戰場”的野心,為AR產品造勢,大賺流量。
從炮轟投資人到與鄭剛隔空互撕,羅永浩從不回避爭議。
這種“攻擊型人格”雖曾讓他樹敵無數,卻也帶來持續關注。
正如他在回應俞敏洪時所說:“我每年能上一兩百個熱搜,我就是流量本量。”
即使大多數普通創業者做不到如此“生猛”,但這一點仍然能給你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論和啟示:
創業者不必追求“完美人設”,只需確保爭議和話題,與你的核心業務無關。
羅永浩的每次罵戰,最終都轉化為對其“敢作敢當”形象的強化。但你卻能發現,他絕不會允許這些熱門話題,損害到他正在做的主業及項目的品牌形象。
僅僅這一點,就值得你無數次認真思考。尤其當你是想要做流量、做IP的中小企業主和創業者。
05
以下四點,是對普通人如何逆襲的所有啟示的總結。它將告訴你如何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1、信譽是最后的底牌:無論多難,絕不透支個人信用(參考史玉柱、羅永浩);
2、務實高于理想:理想決定方向,但現金流決定生死;
3、IP大于產品: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個人品牌是穿越周期的護城河;
4、失敗是戰略資源:每一次失敗都不要遮掩,反而要想辦法轉化為新項目的背書和引流話題。
老羅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能給人能量,是因為它讓無數掙扎中的創業者看到:失敗不是終點,而是新劇本的起點。
當普通人抱怨“寒門難出貴子”時,這個高中輟學、欠債6億的“愣頭青”,用行動證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反轉戲,從來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認栽的勇氣”和“不要臉的堅持”。
(完)
尋找生意解藥,就問天真一笑。有任何企業經營和品牌營銷有關的問題,歡迎大家后臺私信和我互動,一起加油!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