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評詩
第596首
原詩
靜夜思
文/李元勝
露珠用它的晶瑩回憶
它裹不住,千萬面摔碎的鏡子
樹用它的枝條回憶,水用它的波紋
落葉的回憶是網,站臺的回憶是重疊的腳步
所有的回憶都在變輕,旋轉著
圍繞著夜空中發亮的星座
太難了,要用回憶裹住破碎的時間
在我的猶豫中,街道下沉,像觸礁的巨輪
賞析
今天分享的是魯獎詩人李元勝的詩《靜夜思》,這首詩的關鍵詞是“回憶”二字,詩人圍繞“回憶”二字多角度展開書寫。先是從露珠回憶,再是樹回憶,水回憶,落葉回憶,站臺回憶,每一次回憶,詩人緊扣意象的顯著特征。三個一組,構思甚是巧妙,讓平常的意象瞬間有了鮮活的生命,同時,營造了營造了奇特的意境,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先看第一節,詩人寫露珠的回憶,用的是它的晶瑩,這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露珠有了生命,詩人說“它裹不住,千萬面摔碎的鏡子”,這仿佛宣告了回憶的破滅,因為露珠的晶瑩如同鏡子一樣,露珠摔碎的那一刻,回憶也就立刻終結了。
再看第二節,詩人用四個尋常意象樹、水、落葉、站臺寫回憶,各具特色,各有意境。先說樹,用枝條回憶,仿佛是回憶的觸手,營造了思緒萬千的感覺。再是水的回憶,用波紋,有一種綿綿不絕的感覺,仿佛回憶在不斷發散延伸。接著是落葉的回憶,用網,為何是網,或許詩人看到的落葉是用網裝著的。最后是站臺的回憶,用的是重疊的腳步,站臺意味著離別,每邁出一步,回憶就將人一次次拉近。這四種意象的回憶既生動,又形象,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
第三節,詩人將書寫的對象放到回憶本身,“所有的回憶都在變輕”,詩人用輕重來定義回憶,而非深淺,打破慣常思維,同時,又加入了情緒。用變輕來形容回憶模糊,而輕又是因為時間的緣故,所以,這是一個規律性的事件。然后寫回憶“旋轉著/圍繞著夜空中發亮的星座”,這仿佛體現了回憶的遙遠,在天邊一閃一閃似的,那種若隱若現的感覺。這節的書寫讓回憶變得具象起來。
最后一節,“太難了,要用回憶裹住破碎的時間”,詩人使用倒裝句型,將“太難了”提前,起到強調,加強作用,突顯了“用回憶裹住破碎的時間”難度之大,因為時間太過分散,回憶往往是碎片似的,回憶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慢慢消散。最后一行“在我的猶豫中,街道下沉,像觸礁的巨輪”,如此比喻,仿佛在說詩人因為猶豫,回憶也擱淺了。這也反映了回憶的消逝,自有其特點的。
詩人的這首《靜夜思》,表面上看,是對回憶的書寫,本質上是對過去的篩選和告別。隨著記憶的退化,很多回憶自動消失了。這首詩的意義或許是對規律的深刻認識,讓我們更加明白生命的進程,有跡可循,以此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薦的詩歌,歡迎留言告訴我,一同欣賞,共同進步。我是詩者格命草,歡迎關注,下期詩評見!
詩人簡介
李元勝,男,漢族,1963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武勝縣,媒體人、詩人、作家、生態攝影師,重慶市宣傳文化“五個一批”市級新聞人才,畢業于重慶大學電機專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委員,重慶文學院專業作家,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往期詩評
格命草
格命草,自稱詩者,讀睡詩社創辦人,《讀睡詩選》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主編出版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目前選評經典詩歌,名人名詩500余首,《格命草詩評(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詩評系列叢書正在持續創作中。付費評詩,付費寫詩評集,付費推廣詩歌,個人詩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 gemingcaoa 詳談)。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典
贈送您詩集《讀睡詩選》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
《格命草詩評(第二輯)》
《格命草詩評(第三輯)》
《格命草詩評(第四輯)》
《格命草詩評(第五輯)》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第五輯)》歷時一年多,共收錄詩評500篇,72萬多字,目前頭條閱讀量110多萬次,微信公眾號閱讀量130多萬次,百度閱讀量55多萬次,時機成熟會正式出版。歡迎收藏閱讀。關注格命草微信公眾號,閱讀最新詩評,如需付費評詩,付費推廣詩歌,付費寫詩評集,個人詩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詳談)。
格命草主編出版詩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