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兒想起這件事,還是很唏噓。
同事李姐的女兒去年中考失利,結果整個人從此一蹶不振,得了中度焦慮癥,時不時會出現胸悶氣短心慌的癥狀,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所有人都很震驚——
李姐的女兒,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性格乖巧,這么優秀的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
后來才知道,問題出在李姐身上。
炫耀成績
讓孩子失去“輸”的勇氣
李姐她太愛炫耀女兒了。
提起孩子,李姐那是回回都把自己女兒好一頓夸,說她女兒從小成績優異,每次考試都是年級前三。
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是女兒的滿分試卷、奧數獎杯;親戚聚會,她總要讓孩子“展示”英語口語;就連買菜碰到熟人,她都要提一句“我女兒從不用我操心”。
久而久之,她女兒活成了一個“完美人設”——不能失敗,不能犯錯,不能退步,甚至不能有負面情緒。
因為一旦表現不好,媽媽會失望,別人會嘲笑。
父母炫耀成績,本質上是給孩子套上枷鎖——
“你必須一直優秀,否則就是辜負了我的期待?!?/p>
可人生哪能永遠一帆風順?
父母夸孩子本是常事,但過度炫耀,無異于“捧殺”。
孩子被架在高處,下不來,也輸不起。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對失敗的勇氣。
炫耀"聰明"
毀掉孩子的抗挫力
心理學家德韋克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將孩子分為兩組,一組常被夸"聰明",另一組被鼓勵"努力"。
當面對更難的任務時:
"聰明組"的孩子更容易放棄,他們認為失敗證明自己"不夠聰明";
"努力組"的孩子更愿意嘗試,他們把困難視為進步的機會。
這個實驗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被夸"聰明"的孩子,往往更害怕挑戰。
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歡說:
"我家孩子特別聰明,從來不補課也能考好";
"他記憶力特別好,課文看一遍就會背";
這些看似夸獎的話,實際上給孩子設下了心理陷阱——
讓他們誤以為成功靠天賦而非努力,害怕嘗試新事物,以免暴露"不聰明",遇到困難時更容易自我否定。
正確的鼓勵方式應該是——
"我看到你這段時間很努力";
"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很有創意";
"這次沒做好沒關系,我們看看哪里可以改進"。
炫耀才藝
當愛好不再純粹,快樂就消失了
有次聚餐時,朋友琳琳說起她的“古箏噩夢”。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她就被媽媽逼著學古箏。
其實一開始,是琳琳主動提出想學古箏的,因為她確實對古箏很感興趣。
指尖輕捻慢挑,琴弦撥動,十指交錯變換,一曲即成。
但媽媽支持她學古箏,卻是因為"別人家的女兒都在學"。
慢慢地,學琴的過程越來越讓琳琳感到痛苦。
每年春節,她都要在親戚面前表演《春節序曲》和《高山流水》;
媽媽的朋友圈里,全是她練琴的視頻,配文永遠是"看看我家閨女多才多藝"。
最讓她難受的是,有次媽媽把家里琳琳最喜歡的那把古箏大老遠寄過來,非讓琳琳帶著古箏去公司年會,上臺給領導們表演。
盡管琳琳早就在電話里拒絕了多次,說自己性格比較內向,只想在臺下安靜坐著吃吃零食。
但是媽媽一個勁兒地說,學琴就是為了露一手。
結果快遞一拆,古箏有一處被磕著了,琳琳內心壓抑的情緒頓時爆發,她覺得自己已經忍得夠久了,忍了太多年了,于是和媽媽大吵一架,到現在母女倆關系還挺僵。
"我現在特別討厭彈古箏。"琳琳苦笑著說,"聽到古箏聲還會條件反射地緊張,家里所有琴譜我全扔了,這輩子都不愿意碰古箏了”。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藝術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孩子對美的感知,而不是培養表演者。"
當才藝變成炫耀的工具,就失去了培養的初心。
—04—
炫耀"懂事"
乖孩子的崩潰悄無聲息
知乎上有個提問:最反感父母什么行為?
網友@葉子 的回答獲得了大量點贊:
最受不了父母對人說我懂事。好像“懂事”是什么天大的美德,搞得我不敢發表意見,不敢得罪人,不敢發脾氣。
她的媽媽是個單親媽媽,經常對她說:"你是媽媽唯一的依靠,一定要懂事。"
于是,葉子從小就學會了:
想要玩具但價格不低時,說"我不喜歡,不用買";
被同學欺負時,說"沒關系,不疼";
獎狀被弟弟撕爛時,說“一張紙而已,我收拾吧”;
生病發燒時,說"我能堅持,功課不能落下";
鞋底磨爛出一個小口時,說“舊鞋舒服,還能穿”。
親戚們都夸:"葉子真懂事,從來不讓媽媽操心。"
可沒人知道,這個"懂事"的女孩在日記里寫滿了"我好累"。
"懂事"這個詞,正在毀掉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
長期被要求"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過度在意他人評價),自我價值感低下(認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嚴重的甚至有情感表達障礙(無法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懂事,潛臺詞就是:“要聽話,要服從、忍耐和犧牲。”
孩子乖久了,會在長期的身心不統合狀態下,產生巨大內耗,在心里積攢久了,將會以一種毀滅性的方式爆發。
真正的教育不是培養"乖孩子",而是養育"真孩子"。
—05—
結語
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績單”,也不是社交的“談資”。
放下炫耀的沖動,用平常心陪伴孩子成長。
因為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幫助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父母修好自己的心,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上需要專業幫助,
請私信“學習”或評論區留言~
點擊上方圖片,了解智慧育兒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