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婚姻最好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樣的?
記得有一位父親在女兒的婚禮上致辭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結婚之后,你們兩個要各去掉一半的個性,才能組成美滿的家庭。婚姻不是占有,而是結合。”
是呀,世上哪有百分百契合的兩個人,當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時,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沖突與矛盾。
很多時候,1+1都無法等于2,甚至會小于2。
因此,在婚姻里,我們應當做減法而非加法。我們需要的不是1+1的婚姻,而是0.5+0.5的婚姻。
比如:
兩個人都愿意為對方削減一些鋒芒,舍棄一些原則,將自己由“1”變成“0.5”。
然后,兩個人都愿意去包容與接納對方的0.5,進而共同組成一個新的“1”。
這才是婚姻最好的模式。
所以說,好的婚姻,是一半一半。
01
去年冬天,黑龍江一對夫妻開車去離婚的視頻讓全網感慨萬分。
零下二十度的天氣里,丈夫不停地給車加油、加玻璃水、修發動機,硬是把半小時的車程拖成了三個鐘頭。
后來,到了了民政局門口,最后那抹夕陽照在后視鏡上時,妻子才突然意識到:那個在引擎蓋前凍得直跺腳的男人,其實是想用這種笨拙的方式守護住這段婚姻。
在生活中,我們總以為婚姻是臺永動機,卻忘了它其實更像老式的機械表,每個零件都需要我們定期去擦拭和維護。
那對東北夫妻的汽車連續故障了六次,其實就是丈夫心里那些說不出口的挽留。
網友紛紛調侃說“這車比民政局還懂婚姻”,其實真正懂得的,是那個反復擰螺絲的丈夫。
就像《父母愛情》里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能撐過那個特殊年代,全在那些低頭彎腰的瞬間。
安杰蹲在井邊洗尿布,江德福偷偷往盆里倒熱水;安杰看不慣丈夫飯前不洗手,卻不會大聲地去指責他。
這就是婚姻的智慧,你給我一半付出,我給你一半體貼。
02
看過這樣一句話:夫妻之間爭對錯是婚姻生活中最毒的慢性藥。
誠然,心理學有個“鐘擺理論”:夫妻爭吵時就像兩個擺錘,越用力對抗越容易兩敗俱傷。
朋友和老公鬧離婚時,她拿出當初結婚時的照片說:“當年你說的會好好愛我,現在為什么全都變了?”
是呀,當初剛結婚時能做到互相讓半步的默契,為什么后來走著走著就做不到了呢?
我想,這就是因為很多夫妻在爭吵時非要爭個輸贏的結果。
楊絳先生曾說:“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間或吵吵鬧鬧只是生活的佐料。”
而這個生活的佐料要想調出好滋味,關鍵就在于掌握好火候。
就像《金婚》里的佟志和文麗,五十年的婚姻里,一個把煙戒了又抽,一個把旗袍收了又穿,在進進退退間走出了金婚的年輪。
所以說,要想婚姻幸福長久,夫妻之間要各退半步才能海闊天空。
03
網上看到某個同學聚會上,當年的班花挽著相貌平平的丈夫來參加聚會,后來有人打趣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她卻笑著說:“哪有什么牛糞,不過是有人愿意當花泥。”
這話讓我想起那對東北夫妻,車修好后丈夫哈著白氣說:“要不我們明天再來?”,妻子聽后噗嗤笑出聲的那一剎那,冰天雪地里突然有了春暖花開的跡象。
其實,婚姻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斷題,而是需要夫妻共同解答的開放式命題。那些在民政局門口徘徊的身影,在引擎蓋前搓手的丈夫,在備忘錄里記下對方喜好的妻子,都是在用各自的方式詮釋著“一半一半”的真諦。
畢竟所謂的神仙眷侶,不過是兩個凡人,在煙火人間中學會了互相搭把手。
不得不說,在婚姻中,很多夫妻都認為只要有“愛”,就能擁有一段相濡以沫、白頭到老的婚姻。殊不知,最好的夫妻關系,是始于愛情,終于責任與包容。
正如作家蒙田說的:“瞎太太配上聾先生,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婚姻。”
是呀,彼此寬恕過錯,看淡生活中的小事,日子才能過得詩意芬芳;互相包容瑕疵,呵護好初心和真心,婚姻才會變得幸福綿長。
好的婚姻,在于一半是責任,一半是包容。我們都曾是獨立的個體,但因為愛,為了愛,我們可以藏起鋒芒,學會容忍理解,彼此心疼體貼,互相照亮成全對方。
這樣的婚姻,才能熬得過歲月漫長,抵得過時光流轉,令人仰慕,讓人嘆服。
你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