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道德經》
據《thai times》等多家泰媒報道,5月15日,泰國國家鐵路局董事會會議決議批準中泰鐵路二期土地征收法令草案。
這條鐵路從2024年11月15獲泰國自然環境部審批后,就一路開掛:
2025年2月4日,泰國內閣批準,僅過了3個月就有征地草案落地,預計年內啟動。
為何這么快?這和當前動蕩不安國際形勢有關嗎?為何繼馬來西亞、越南之后,泰國動作頻頻呢?泛亞鐵路為何突然提速?僅僅是泛亞鐵路提速這么簡單?
該草案將征收1991塊土地約1345萊(約807 畝)以及1428處建筑物,將拿出124億泰銖(約27.23億元人民幣)用于賠償。
平均一畝約賠償337.4萬元人民幣(該計算不含賠償1428處建筑物),算是誠意滿滿。
該項目線路始于呵叻站,最后連接中老鐵路,共設5座車站,全長357.22公里。
該草案預計將于6月份提交泰國交通部審議,隨后提交內閣審批。
一、從微觀看“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這個呵叻站不簡單,這是前總理巴育老家,也是泰國第二大城市以及軍事重鎮。
巴育上將在任期間,專門拿出兩個方案:一個中泰高鐵,一個曼谷清邁高鐵。
往大戰略看:看似“雨露均沾”,實則營造“兩虎相爭”格局,不過,日本被印度坑怕了,光出PPT,就是不出錢。
往小心思看:鐵路只到老家,就沒怎么提二期工程,有兩點小聰明:一是吊著熊貓胃口,也防著熊貓,直到老撾因中老鐵路開通才加快一期進度。
據《泰國頭條新聞社》報道,2017年12月21日開工的一期工程,到2021 年 12 月 3 日中老鐵路全線開通的4年里,施工進度僅完成15%。
第二是前面提到呵叻站是巴育老家,也是其重要票倉,而二期工程途經的泰國北部、東北部是以經濟農民著稱的為泰黨(他信家族領導)票倉。
因此,這足以解釋為何二期工程2014年一期啟動后,直到2024年4月18日二期工程才有動靜,而一動靜之后,則火速進展。
其實,這個泰國自然環境部審批背后,或許也有故事,要不然進度還會更快一些:
我們看上面時間點去年4月18日泰國國家鐵路局董事會審議通過這條鐵路,預算 3413.51 億泰銖,隨后就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而泰國自然環境部直到半年后11月中旬才通過審批。這蒸發了的半年,不像是為泰黨3個月必有動作的節奏?
我們再看看兩個時間對比就知道這里面故事:
2024年5月,泰國內閣改組,巴逸上將領銜的民力黨成為最大贏家,獨占“票倉”農業部,民力黨還領銜泰國環境部。
若是按照正常進度,到了8月,怎么也該通過二期審批了吧?
結果,卻是泰國總理賽塔被罷免,隨后傳聞79歲元老想當總理。
直到泰國選出新總理,佩通坦拉民主黨入閣,民主黨黨魁接任泰國自然環境部后,二期工程才于11月過審。(以上為邏輯猜想)
費了半天勁,梳理這么一個脈絡,無非就是表達:人情練達即文章,想辦事就得琢磨透事件背后的人事(利益)。
然而,這僅僅從政壇利益權謀角度分析,還只是看到表層肌理,接下來,我們從經濟利益角度來分析:
二、從中觀看“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推動經濟發展”是為泰黨這一派他信、英拉建構起來的“金字招牌”,更是年輕的佩通坦能否贏得2027年大選的關鍵指標。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去觀察泰國總理的近期動作,就有點開天眼的感覺:
我們先選一個節點:
4月22日,泰國總理宣布推遲談判,因為美國又提要求。
4月24日,泰國總理表示,若東盟攜手應對美國關稅問題,將具備談判優勢。
接下來,我們看泰國總理是如何知行合一的?
據《泰國星暹》報道,4月23日到24日,泰國總理佩通坦對柬埔寨進行正式訪問。
佩通坦在與柬埔寨首相洪瑪奈的正式會談中提出,東盟擁有突出的資源和諸多優勢,應共同合作以增強談判籌碼。得到了洪瑪奈正面回應。
為何先走訪柬埔寨?一來泰柬特殊地緣政治關系;二來他信與洪森30多年兄弟情,佩通坦主張容易贏得柬埔寨的支持。
為此,佩通坦還特意會見了洪森親王,并親切地稱其為“叔叔”。
5月15日,佩通坦正式訪問越南,他們聊啥了?
一是將關系升格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二是加速實現250億美元雙邊貿易,你想想東南亞兩個對美出口最大國家商量著互相提升彼此依存度,這是釋放什么信號?
三是“六國一目的地”倡議,打造區域旅游聯動體系,這是從旅游上、經濟上建構一個東南亞“小歐盟”嗎?
這里,我們似乎忘了一個國家那就是身為東盟輪值主席國的馬來西亞。
首先,佩通坦早就訪問了馬來西亞,其次,馬國總理安瓦爾和佩通坦意見相同,都認為應當攜手提升議價能力,最后,馬來西亞想從泛亞鐵路分一杯羹,還真得看泰國意見,畢竟,任憑馬國交通部長陸兆福有多著急,也得經由泰國才能構建其東南亞海路樞紐地位。
這張圖決定著馬來西亞的態度
當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意見統一后,東南亞最大國家印尼反倒是著急了?
據多家泰媒報道,5月19日,印尼總統普拉博沃正式訪問泰國。
雙方也將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也都談到加強彼此投資。
印尼希望泰國企業多去投資,而泰國則希望繼續向印尼穩定提供優質稻米。
從上面新聞來看,你會發現東南亞各國聊的不僅僅是對美國的關稅立場,聊得最深的反倒是經濟合作。
這就又觸及一個戰略選擇問題,而不僅僅應對關稅的戰術選擇。
三、從宏觀看“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用數據說話:
接下來,我將引用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鐘飛騰的數據:
第一,支撐東南亞各國戰術性聯合的底氣是: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東盟作為一個整體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僅次于中國、美國、歐盟、印度,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2001年的5.0%增長至2023年的6.4%。
此外,21世紀以來,東南亞經濟增長引人注目,東南亞國家年均為5.0%,中南半島國家則接近7.0%。而且東南亞有6億人口足以支撐一個大經濟體市場規模。
第二,東南亞各國必須戰略性合作的根源:
從2003年到2022年這二十年來,東盟對外依存度有所上升:
在第一個十年里,從2003年到2013年,東盟各國之間貿易占其總貿易規模超過25%。
然而在第二個十年里,從2013年到2022年之間,東盟各國之間貿易規模占比不斷下降,其對外出口依賴由不到75%上升至2022年的77.1%。
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美國在這10年期間占比不斷提升:
東盟對華出口依賴從超過10個點一路飆升到14.8%;東盟對美出口依賴從8.5%上升至14.8%(數據來源鐘飛騰)。
那么,你想想,此時美國突然發起“關稅大戰”是不是拿捏住東盟各國呢?
因此,在川皇的神助攻下,東南亞各國目前不僅僅是攜手提升議價能力,更是在抱團取暖進行緊急避險。
“天若助之,人須自助之!”
好在東南亞有6億人口,這正是其進行戰略調整的底氣所在:
讓我們一起回顧東南亞發展模式,或許就會發現一個驚天大變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十年。
1970年代,發展較快的是日本,緊接著“亞洲四小龍”,接著就是“亞洲四小虎”。
作為亞洲經濟“領頭雁”的日本,其二戰殖民時代的雁行模式理論正好詮釋了這么一個產業范式:
日本將本國過剩產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龍再轉移到亞洲四小虎,將產業從金字塔第一等級國家依次傳遞到第三等級國家。
在這一范式加持下,日本將加工廠放到工人價格較低的鋼鐵、汽車企業形成對美國的價格優勢,令美國無力招架,當時日本人狂到“買下美國”,最終用上川皇現在用的這一招拿下了日本,逼日元升值,日本一下子沉寂了30年。
此時的日本才想起來教訓:與美談判不應損害日本利益
當然,21世紀初,美國人也率先完成第三次工業革命,在成功逼退世界老二讓步后,美國借互聯網浪潮進入高速發展期,構建起“微笑曲線”模式:美國人站在產業鏈研發和銷售的兩個頂端,零部件生產交給日韓,組裝則交給熊貓以及一眾東南亞小國。
比如蘋果、特斯拉就是這么一種模式。
這一套體系的核心是:技術壁壘以及消費市場建構。
令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由于組裝需要,把熊貓訓練成全球唯一產業鏈齊全的經濟體。
更令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熊貓更是突破前端研發的技術壁壘,近年來,熊貓在 “卡脖子” 技術領域的突破呈現多點開花的態勢,多個關鍵領域已從 “受制于人” 轉向 “自主可控”,部分技術實現國際領先。中國半導體企業在刻蝕設備領域取得突破,中微公司 5nm 刻蝕機已通過臺積電驗證(來源: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2024 年報告),直接挑戰美國應用材料、日本東京電子的壟斷地位。
那么,此時美國人精心構筑的“微笑曲線”壟斷防線,前端已經搖搖欲墜,就剩下美國市場這么一個殺手锏。
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何美國總統一上來就來個“王炸”級關稅大棒。
意圖通過控制全球最大市場的“大門”開關,從而逼迫全球各國選邊站隊,甚至將組裝工廠帶回美國,通過市場優勢誘發技術迭代升級,進而重新維持技術壁壘地位,重新構筑“微笑曲線”。
但是,這一戰略有一個問題:
東南亞各國除新加坡、文萊外,都是發展中國家,本就是處于微笑曲線的底部“組裝工廠”地位,若是美國將工廠也沒收,那么,這些國家不得“吃土”?
需要注意的是:2018—2020年間,東盟市場占東盟出口的比重從24.0%下降至21.3%,那么,東南亞各國為了國家利益,勢必有動力構建低配版的“小歐盟”,從而降低對外出口依存度。
除此之外,而上文提到東南亞6億人口正是其底氣,若是不足怎么辦?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佳人難再得!”
別忘了東南亞各國背靠北方大國14億人口的超級市場,其中產階級人口更是超4億人。
那么,這就回答了前文提到的泛亞鐵路為何突然提速!
但如果問題看到這里,似乎還是淺顯了些!
這個世界的博弈范式已由70年代日本主導的“梯”轉移到美國人21世紀初主導的“鏈”,又轉向共生“網”。
在這個模式里,不存在金字塔等級的依附結構,而是合作共贏的網狀結構。
若是你,你會選擇當仆從還是平等的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strong>——《道德經》
看見更大的世界,認知更真的世界!
老規矩,點贊轉發分享就是支持詩一世界!
信息來源丨《thai times》《新加坡聯合早報》《泰國瀾象網》《泰國星暹》等媒體報道以及《東南亞學人》“觀點 | 中美經貿會談,揭示了東南亞發展的第三種可能性”,鐘飛騰;
聲明:本文為詩一世界原創獨家分析,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