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算盤、臺秤
燒炭的熨斗
白瓷藍邊超大容量搪瓷杯
天然竹篾編織的保溫瓶
當二維碼取代了膠卷底片
智能家居覆蓋了木質紋理
我們決定逆流而上
打撈那些即將沉入記憶深海的老物件
TA們,就在嘉門口的展館
走,一起去看看
近日,“桃溪煙火·廿載春秋”婁塘社區成立20年圖片展開展。觀眾得以穿越20年時光,透過老照片、視頻和老物件,一覽婁塘社區成立至今的20年傳承與發展。
這些曾經散落在鄉間的記憶碎片,
有你的回憶嗎?
“這是我以前工作時用過的臺秤,現在都是電子秤,看不到了。”70歲的印健智曾經是中大街百貨商店的店員,她指著滿是歲月痕跡的臺秤說,“以前婁塘的孩子們都很喜歡來找我買糖、買零食,我就用這個臺秤給他們稱糖果和零嘴。”
一根根細細的竹篾經過精細地編織,將保溫壺緊緊裹在里面。72歲的陳慧娟介紹:“以前用熱水不太方便,我們家家戶戶都用這個竹編保溫瓶,事先燒好熱水,需要時一倒就有了。”
“搪瓷杯是我的童年回憶,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搪瓷杯,印象中,爺爺奶奶喜歡端著搪瓷杯喝水。”婁塘居民楊鐘麗介紹,搪瓷杯非常好用,口大也方便清潔,熱油倒進去耐高溫,手滑掉地上也摔不爛,“現在我們家還在用搪瓷杯,用習慣了也舍不得扔,總覺得什么杯子都不如搪瓷杯好用。”
今年正值婁塘社區成立20年,展覽還展出了婁塘2006年至2025年間的照片。婁塘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周麗說:“那會手機照相功能還沒有現在這么高級,很多都沒留下照片。這些珍貴的老照片都是我們居委會工作人員和樓組長們向婁塘居民一張張征集來的。”
須培珍老人今年84歲了,2006年,她當時任婁塘居委會主任。本次展出的2006年那張《婁塘居委會主任須培珍工作照》正是她提供的。照片中展示的是她在婁塘居委會的工作點滴,那時,電話是社區工作溝通的重要工具,她通過電話傾聽居民的訴求,協調解決各類問題。
此外,展覽還通過
婁塘美食、鄉風民俗、紅色文化、
桃溪教育、建筑遺存等板塊
將婁塘相關的歷史底蘊
風土人情一一展出
跟著小嘉一起來看看吧~
服務信息
地址
南新路282號
開放時間
即日起至5月30日
周一至周五8:30-16:30
咨詢電話
通訊員:張孟蝶
編輯:徐宇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