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捷豹路虎在財報會議上宣布了一項重大決策:其與奇瑞合資的常熟工廠將在未來18個月內逐步停產捷豹XEL(參數丨圖片)、XFL、E-Pace,以及路虎攬勝極光和發現神行者等國產車型。這一決定標志著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長達十余年的本土化生產時代即將落幕,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奇瑞T1X平臺打造的全新電動化品牌——Freelander(神行者)。
在外界看來,此次調整不僅是對中國市場激烈競爭的直接回應,更是跨國車企在電動化浪潮中尋求技術本土化與成本優化的關鍵轉折。
價格戰難掩市場失守
捷豹路虎的國產化戰略曾被視為其在中國市場實現突破的關鍵舉措,但近年來國產車型的市場表現卻持續陷入低迷。2024財年,奇瑞捷豹路虎的銷量同比下滑34%,全年僅交付3.35萬輛新車,同時虧損額達到1400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35億元。
進入2025年,其面臨的困境并未緩解,第一季度庫存系數攀升至2.5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成為豪華品牌中庫存壓力最大的企業。
在價格策略上,捷豹路虎不得不采取大幅降價措施,但這卻進一步損害了品牌價值。以捷豹XEL為例,這款中型豪華轎車的入門價格已跌破20萬元大關,與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等普通品牌車型處于同一價格區間,然而銷量依舊未能得到提升。
路虎攬勝極光的終端售價更是從原先的40萬元區間大幅腰斬至20萬元左右,但月銷量仍僅維持在千輛左右的低位。這種價格戰的背后,反映出捷豹路虎品牌價值的持續下滑,消費者中甚至流傳著“七折虎、六折豹”的調侃,這無疑是對其市場溢價能力的嚴重質疑。
在產品層面,捷豹路虎也面臨著與市場脫節的困境。盡管其車身強度、內飾用料和動力性能等方面仍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在智能化和電動化這兩個當前汽車市場的重要趨勢上,捷豹路虎卻明顯滯后。
例如,其國產車型普遍缺乏高階駕駛輔助功能,而新能源車型在其整體銷量中的占比也極低。相比之下,比亞迪、理想等本土品牌已經憑借混動和純電技術在30萬至50萬元的市場區間站穩腳跟,這進一步擠壓了捷豹路虎的生存空間。
戰略收縮聚焦高端與電動化
國產車型的停產并不意味著捷豹路虎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而是其重構中國市場戰略布局的關鍵轉折點。未來,該品牌將推行“雙線并行”的差異化戰略:一方面通過進口車型鞏固高端市場地位,另一方面則以神行者品牌為先鋒,全力沖擊主流電動化賽道。
在進口高端車型領域,捷豹路虎展現出了穩固的市場競爭力。盡管國產車型表現低迷,但其進口高端產品線卻保持著強勁的市場韌性。2024年數據顯示,路虎攬勝在150萬元級豪華SUV細分市場占據超過50%的份額,連續23個月穩居銷量榜首;路虎衛士則在100萬元級市場斬獲亞軍。
這類車型通過獨特的技術優勢與品牌溢價能力,成功規避了與本土品牌的直接價格競爭。以攬勝為例,其搭載的“全地形反饋適應系統”可協同調控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在越野場景中構建起差異化的技術壁壘。
在電動化轉型方面,捷豹路虎將戰略重心聚焦于神行者品牌的重塑。隨著國產車型生產線的停擺,企業資源正向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全面傾斜。該品牌首款車型計劃于2026年底正式投產,其技術路線實現重大突破:基于奇瑞T1X平臺打造,搭載鯤鵬DHT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綜合油耗低至1.5L/100km,純電續航里程可達120km,定價策略直指30萬元級市場,意圖與比亞迪唐DM-p、理想L6等本土熱銷車型展開正面交鋒。相較于傳統合資模式,此次合作打破了外方主導技術的慣例——奇瑞負責動力系統開發,捷豹路虎則專注底盤調校與豪華配置的移植,形成了技術分工的新范式。
從經營層面看,此次戰略調整蘊含著顯著的成本優化空間。采用奇瑞技術平臺后,捷豹路虎的研發成本預計可削減40%以上。若神行者品牌年銷量突破5萬輛規模,合資公司有望在2027財年實現扭虧為盈。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全球化布局:神行者車型未來計劃出口至歐洲及中東市場,借力奇瑞的海外渠道網絡,實現“中國技術反哺全球”的戰略跨越。
文飛加盟或成品牌破局關鍵
近日,原小米汽車營銷高管文飛正式履新奇瑞副總裁兼神行者品牌負責人,這一人事任命被業界視為神行者品牌突破當前市場格局的重要信號。
文飛的職業生涯橫跨傳統豪華品牌、自主頭部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三大領域,其職業軌跡本身便折射出汽車產業變革的縮影。在沃爾沃與英菲尼迪期間,他積累了豪華品牌運營經驗;轉戰長城哈弗后,主導的“哈弗大狗”車型通過“用戶共創征名”等創新營銷手段,成功切入年輕消費市場;而在小米汽車任期內,則深度參與了智能電動車的用戶生態構建。這種復合型背景對神行者品牌而言尤為關鍵——品牌既需延續路虎家族引以為傲的越野基因,更要通過智能化體驗升級俘獲中國新中產群體的青睞。
在技術支撐層面,奇瑞為神行者品牌提供的不僅是T1X與E0X兩大電動化平臺,更是完整的產業鏈賦能。以T1X平臺為例,其車身扭轉剛度達到28000N·m/deg,超越寶馬CLAR平臺標準,且具備燃油、混動、純電三種動力形式的兼容性。
同時,常熟生產基地的產能改造計劃,將盤活現有閑置資源,為神行者規劃出10萬輛的年產能目標,這不僅是奇瑞沖擊高端市場的戰略支點,更承載著集團通過技術反哺實現品牌向上的野心。
值得關注的是,奇瑞在成本控制方面展現出的體系化優勢,其第三代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的量產成本較外資同類技術降低30%,這一降本能力將直接轉化為神行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有望使終端售價更具吸引力。
結語:
捷豹路虎的國產化終止,既是市場敗退的無奈,也是電動化轉型的必然。神行者品牌的成敗將決定其能否在中國市場重獲生機。然而,挑戰依然嚴峻:如何平衡“路虎基因”與“中國式電動化”?如何在比亞迪、理想等強敵環伺中建立差異化?文飛的營銷創新與奇瑞的技術賦能能否形成合力?這些問題尚無定論。唯一可確定的是,這場跨國車企與中國技術的“反向合資”實驗,或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權力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