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熟的合資車企,可以將品質和速度兼得。在中國主導的關鍵一躍之后,合資的天地也豁然開朗。
文 / 盧山
盡管2025年已經近半,但合資車企經歷的陣痛仍未見緩解。數據顯示,今年4月合資品牌零售同比下滑3%,市場占有率已經跌破20%,跌至歷史新低。
“超跌”背后,是合資品牌的集體反思和戰略重整。以4月上海車展為錨點,幾乎所有主流合資車企都拿出了新的中國化產品和策略。
這些新舉措的效果如何仍待時間檢驗,但卻有一個合資車企率先走到了破局點。這個品牌,就是廣汽豐田。
4月份,廣汽豐田的銷量達60038輛,同比增長15%。在普跌的日系品牌中,廣豐的成績可圈可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鉑智3X在4月的交付量也達到了6227輛,交付累計破萬輛,成為合資新能源銷量冠軍。
幾乎被自主品牌全面占據的新能源市場,作為老牌合資車企的廣豐為什么“又行了”?
鉑智成功的樸素哲學
“汽車人傳媒”認為,關鍵有兩點:其一,尊重市場選擇,把該給的一步給到位;其二,不沉迷過去的成功,堅定徹底轉型。
廣汽豐田銷量能夠逆勢增長,主要來自產品力的提升。在這里,就不得不提鉑智3X。
事實上,作為一款十幾萬元的家用純電SUV車型,市場上的同類競品如過江之鯽,加之是在新能源方面并無建樹的豐田出品,因此鉑智3X在曝光之初,并沒有得到市場的太多關注。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細分市場車型,最終被廣汽豐田盤活,并且成為了真正的爆款。
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 文大力
“鉑智3X的產品定義是基于中國顧客需求,重新定義商品價值,既站在豐田全球品質和安全標準之上,又集合前瞻智電科技,以廣汽豐田‘中國自研’新體制,打造的第一款‘豐田新勢力’全新產品。”在3月份的上市會上,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把鉑智3X定義為“豐田新勢力”第一車。隨后,他進一步強調,合資也有好電車,也能贏得新生代!
為了能夠兌現這份承諾,廣汽豐田對鉑智3X大刀闊斧地做了加法。安全配置,加!激光雷達,加!高性能輔助駕駛,加!超大空間,加!性價比,再加!
有著自主品牌一樣的高配置和豐田品牌的高品質,鉑智3X的熱銷就不難理解了。但站在主機廠的角度,能夠做出這樣的產品和價格標定,對合資品牌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超高性價比意味著超低的利潤率。這顯然不符合合資車企一貫的盈利思路。但在廣汽豐田,這種想法被突破。
在2024年末的20周年大會上,廣汽豐田提出了“再造新合資車”的理念。此后,廣汽豐田開始了觸及靈魂的深度變革。
這種變革,當然體現在產品、技術、組織層面,但“汽車人傳媒”認為,最核心的變革,是思維模式。
“過去的產品是‘拿來主義’、外方輸入,現在是聯合開發。其實之前是沒有鉑智3X這款純電車的開發計劃,我們和豐田溝通后,增加了這款新車。”在之前的采訪中,文大力談起鉑智3X的開發源頭。
既然已經落后,那就拿出好產品和好價格,哪怕犧牲利潤,也要把丟掉的市場再一點點拿回來。這就是廣汽豐田非常樸素的市場哲學。沒有路徑依賴,沒有自我感動,只有認真的復盤失利,然后做出全新的產品定義。
這樣的思路,同樣被延續到了鉑智7身上。鉑智7可以視為新能源時代的凱美瑞(參數丨圖片),是消費者對于豐田的旗艦電動車,應該什么樣的一種具象闡釋。
和鉑智3X過去的待遇不同,作為廣汽豐田鉑智系列的第二款全新車型,鉑智7在上海車展上的首秀就贏得了極大關注。未賣先火,鉑智7完美接棒鉑智3X。
更漂亮,更智能,更豪華,更符合消費者對一款旗艦車型的想象。盡管還沒有公開全部產品信息,但是消費者已經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鉑智7和過去產品的不同。這種出色的表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蓋過了雷克薩斯新一代ES的風頭。
據了解,相比鉑智3X,廣豐在鉑智7中自主研發的范圍擴大了很多。在三電和平臺方面,包括車身架構、電池布置,廣汽豐田扮演了更加決定性的角色。
所以,合資品牌能造好新能源車嗎?在廣汽豐田,答案是肯定的。隨著兩款鉑智車型的推出,廣汽豐田也率先搶到了合資新能源的破局點。
中國設計得到認可
這么多合資新能源都沒能成爆款,為什么鉑智做到了?
很大程度上,這得益于兩款鉑智背后站著的兩位中國人——鉑智3X中國首席工程師柳文斌、鉑智7中國首席工程師葉志輝。他們不僅是這兩款車型的主理人,也是此次深度轉型變革的代言人。
在今年4月,豐田中國首次對外公布了新的體制改革:一是ONE R&D研發體制;二是中國首席工程師(RCE)體制。未來豐田在中國的產品開發,將根據中國市場情況,將研發決定權從總部移交到中國。
豐田中國總經理 李暉
對此,豐田中國總經理李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繼承豐田安心安全、品質可靠的品牌基因基礎上,豐田正在用中國人的頭腦和方法,聚焦中國思維來進行產品研發,打造真正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ONE R&D機制,可以簡單理解為豐田把在中國分散的幾個研發中心統籌到一起,實現跨壁壘的、發揮各自優勢的聯合開發。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效率。
而RCE制度,中國首席工程師(Regional-Chief Engineer),是第一次在中國市場實行。這是對豐田主查制度(CE)的再延伸。
這徹底改變了豐田在中國的產品開發模式,完全由中方的開發人員擔任一把手。與此同時,RCE本人的責權力也極高,覆蓋從商品企劃到研發/生產/銷售等一切內容。一手抓開發,一手抓銷售。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如此高度的權利下放,來自于對中國開發團隊的高度認可。鉑智系列所取得的階段性成功,打破了合資做不好新能源的魔咒,也建立起了豐田對中方開發能力的信心。
這一全新機制的推出,也完整了廣豐產品開發的全流程,為下一個20年的企業發展,搭建起了產品技術路線的框架。
由此也可以看到,無論是今年銷量的逆勢增長,還是鉑智系列的市場和銷量的兩頭熱,都只是廣汽豐田全新變革,重新出發的預熱。
最新消息稱,廣汽豐田已經將“聚變2030”的戰略目標,悄然改為了“2028年實現重回百萬輛”。而按照規劃,未來三年廣汽豐田每年將有1-2款新車上市。
《汽車人》說:
2025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的第一關鍵詞一定是“管”。
曾經吹上天的高階智駕,老老實實回到輔助駕駛。曾經OTA解決一切的汽車數碼化,被嚴格限制。隱藏式門把手這種設計,也終于到了國家層面要出面管一管的程度。
強監管的目的,不是限制科技創新,而是不讓創新變成脫韁野馬,不讓創新成了營銷噱頭。汽車,回歸安全、可靠、品質的根本屬性上來。
過去兩年大家都在說,留給合資品牌的時間不多了。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合資品牌創新力度太小,產品研發太慢了。
但今天我們再重新看這個問題,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合資品牌更愛惜自己的羽毛,更珍惜自己用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品牌聲譽和口碑?
合資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在經歷:中國組裝-中國生產-中國改良-中國開發-中國主導,這一轉變流程。區別在于,你現在到底在哪個階段?
從廣汽豐田的發展上就更容易理解,一個成熟的合資車企在理順思路后,可以將品質和速度兼得。在從中國開發到中國主導的關鍵一躍之后,合資的天地也豁然開朗。
可以守住安全可靠的底線,更能突破科技創新的上限。這,或許就是“新合資”的真正含義。【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