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氣溫逐漸升高,天氣變化頻繁,正是對蝦生長的 “黃金期”,也是養殖風險的 “高發期”。這個月稍有不慎,就可能讓辛苦養殖的對蝦生病減產。養殖戶們想要養好蝦,必須緊盯水質、嚴防病害。今天就來聊聊 5 月對蝦養殖的那些關鍵事兒!
一、5 月養殖環境:多變氣候下的挑戰
5 月的天氣像 “孩子臉”,說變就變。氣溫波動大,晝夜溫差能達到 10℃以上,水溫也跟著忽高忽低。對蝦是變溫動物,水溫驟變會讓它們應激反應強烈,輕則食欲下降、生長緩慢,重則免疫力降低,感染各種疾病。同時,悶熱天氣增多,池塘容易缺氧,一旦溶氧量低于 5mg/L,對蝦就會浮頭,長時間缺氧甚至會大批死亡。
此外,隨著水溫上升,池塘里的藻類、細菌繁殖速度加快。如果水質調控不好,藻類過度繁殖就會爆發 “水華”,水體 pH 值飆升;而藻類大量死亡又會導致水質惡化,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超標,給對蝦生存帶來巨大威脅。
二、重點預防的疾病及應對方法
1. 白斑綜合征
這是對蝦養殖的 “頭號殺手”,5 月高溫高濕的環境特別容易爆發。發病初期,對蝦活力下降、食欲減退,甲殼上出現白色斑點;后期會停止攝食,大量死亡,短短幾天就能讓整池蝦全軍覆沒。
預防:定期使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對池塘消毒,每畝用量 10 - 15 千克;投放蝦苗前,用聚維酮碘溶液對蝦苗浸泡消毒 10 - 15 分鐘。
治療:一旦發現病蝦,立即隔離。全池潑灑抗病毒中藥制劑,如板藍根源液,每立方米水體使用 2 - 3 毫升,同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 C 和免疫多糖,增強對蝦免疫力。
2. 肝胰腺壞死癥
5 月對蝦攝食量大,肝胰腺負擔加重,容易引發壞死癥。患病對蝦肝胰腺萎縮、顏色變淺,身體瘦弱,生長速度明顯放緩。
預防:投喂優質飼料,避免使用發霉變質的餌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膽汁酸,每噸飼料添加 1 - 2 千克,保護肝胰腺健康。
治療:發現癥狀后,停喂劣質飼料,改用保肝護膽的功能性飼料;全池潑灑乳酸菌制劑,調節腸道菌群,每畝用量 2 - 3 千克。
3. 腸炎病
天氣悶熱時,池塘底部容易積累殘餌、糞便,滋生大量有害細菌,導致對蝦腸炎。病蝦腸道發紅、腫脹,嚴重時腸道潰爛,伴有白便現象。
預防:控制投喂量,避免飼料過剩;每隔 7 - 10 天使用芽孢桿菌改良水質,每畝用量 1 - 2 千克。
治療:全池潑灑大蒜素,每立方米水體使用 1 - 2 毫升;同時在飼料中添加恩諾沙星,按 0.1% - 0.2% 的比例拌料投喂,連續 5 - 7 天。
三、5 月養殖管理關鍵要點
1. 水質調控是核心
每天早、中、晚測量水溫、pH 值、溶氧量等指標。水溫保持在 25 - 30℃,pH 值維持在 7.8 - 8.6 之間。定期加注新水,每次加水 10 - 20 厘米,保持水體透明度在 30 - 40 厘米。當水質惡化時,可使用沸石粉、腐植酸鈉等水質改良劑,每畝用量 5 - 10 千克。
2. 科學投喂保生長
根據對蝦規格和天氣情況調整投喂量。一般幼蝦每天投喂 4 - 5 次,成蝦投喂 3 - 4 次。堅持 “少量多次” 原則,避免飼料浪費。高溫悶熱天氣適當減少投喂量,防止殘餌污染水質。
3. 加強巡塘早發現
每天早晚巡塘,觀察對蝦的攝食、活動情況。發現對蝦游塘、浮頭、體色異常等現象,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同時檢查增氧設備是否正常運行,確保池塘溶氧量充足。
5 月的對蝦養殖,就像在走 “鋼絲”,既要穩住水質這個 “底盤”,又要守住病害防控這條 “紅線”。只要養殖戶們多留心、勤管理,把每個環節做到位,就能順利度過這個關鍵期,迎來對蝦豐收的好時節!
#農村#水產#水產養殖#對蝦養殖#巡塘#ph值
(素材源于網絡,僅供參考,侵刪)
曉農音
知曉天下,傳播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