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
如去對于楊絳先生的崇敬,不獨獨是因為其丈夫錢鐘書先生曾經(jīng)出色地翻譯了《毛澤東選集》,也不只是因為聽說錢先生在反毛思潮泛濫時、憂心忡忡地說了這樣的話:“反對毛澤東,中華民族的災(zāi)難就生了根,總有一天這個民族是要集體為它付出代價的。”
最重要的是,楊絳先生本人在文革過后、鋪天蓋地的控訴“文革”聲中,在1981年寫出了一本筆調(diào)平靜、感情溫婉的《干校六記》,書里講的全是干校生活的瑣事,沒有半點激烈的指責(zé),更沒有聲嘶力竭的控訴。
大家知道,中國的很多知識分子都愛標(biāo)榜自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極少數(shù)人才能達(dá)到的境界,所以,當(dāng)時才會有那么多的人、通過各種方式講述自己曾經(jīng)遭受過的“非人待遇”。
但身為女子的楊絳先生,她真正做到了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她堅守著自己,不迎合、不媚俗,不抹黑、不歪曲,不刻意崢嶸。這是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
這就是傳說中的“超凡脫俗”吧。楊絳先生的學(xué)生鄭土生說:“‘文革’后期有一項措施,讓革命群眾入住‘反動學(xué)術(shù)權(quán)威’家,名曰‘摻沙子’。
“摻入錢楊家的這對革命男女,對兩位‘老先生’百般刁難,還動手打過楊先生。錢楊夫婦被迫于1973年12月請示領(lǐng)導(dǎo)準(zhǔn)許,逃離原住處,開始四處流亡。
“就是這樣的人,楊先生后來寫文章,也不提名字,只說是‘強鄰’。”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編審胡真才證實:“后來出版楊先生的作品集時,她連這篇文章都刪去了,不收入。”
《干校六記》出版后,胡喬木在一次宴會上對錢鐘書說,這本書是“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句句真話”。美國首任駐華辦事處主任洛德(1985年到1989年期間擔(dān)任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的夫人讀了《干校六記》后,提出要見楊絳。楊絳見了他們夫婦一次。
楊絳、錢鐘書
此后美使館請喝茶、請看電影、請吃飯,不斷拉攏,楊絳只去了一次茶會。再后來,洛德夫人請楊絳為她的作品寫一篇書評,楊絳婉言拒絕了。“她對國家對民族有很深的感情,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很清醒。”鄭土生說。
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1911年7月17日生在北京,未滿百日,隨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少年時代,楊絳在上海讀書時,學(xué)習(xí)好、但淘氣頑皮。曾因為上課說話被罰站示眾,卻因不服兩人說話只罰一人而大哭到下課。
在蘇州東吳大學(xué)求學(xué)時,楊絳是班上的“筆桿子”,中英文俱佳。身為大家閨秀又是才女,仍全然未脫孩子般的淘氣。當(dāng)時,她除了戲曲、歌詠、器樂演出外,還很得意自己善于“削水片”,“一片薄磚或瓦片拋出去能在水面上跳十幾跳”。
1932年初,東吳大學(xué)學(xué)潮停課,開學(xué)無期。她畢業(yè)在即,不能坐等著浪費時間,就想到燕京大學(xué)借讀,借讀手續(xù)由她的同學(xué)孫令銜(后為天津大學(xué)教授,楊絳七妹楊桼的丈夫)請費孝通幫忙辦理。
借讀燕京大學(xué)的手續(xù)辦妥,楊絳的父親不大放心,說:“你若能邀約到男女同學(xué)各3人同行,我便同意你去。”楊絳果然約到周芬、張令儀兩女生,孫令銜、徐獻(xiàn)瑜、沈福彭三位男生。
1932年2月下旬,楊絳等5人北上。路上走了3天,到北平已是2月27日晚上。他們發(fā)現(xiàn)火車站上有個人在四處打探,原來是費孝通。他已是第三次來接站,前兩次都撲空。
楊絳一行5人須經(jīng)考試方能注冊入學(xué)。楊絳考試結(jié)束后,便到清華大學(xué)去看望老友蔣恩鈿(后來的“月季夫人”),孫令銜去清華看望表兄。于是,一段姻緣就此開啟了。孫令銜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是錢鐘書。這是錢鐘書和楊絳的第一次見面。
楊絳、錢鐘書
楊絳初見錢鐘書時,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渾身儒雅氣質(zhì),“蔚然而深秀”。而楊絳更有一番神韻:個頭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溫婉和藹,人又聰明大方。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彼此竟相互難忘。
然而,孫令銜莫名其妙地告訴錢鐘書,說楊季康有男朋友(指費孝通);又跟楊絳說,他表兄已訂婚(指葉崇范)。錢鐘書存心要和楊絳好,于是寫信給楊絳,約她相會。
見面后,錢鐘書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的回答是:“我也沒有男朋友。”兩人雖然沒有互傾愛慕,但從此書信往返,以后林間漫步,荷塘小憩,開始了他們長達(dá)60余年的相濡以沫。
楊絳與錢鐘書交好以后,給費孝通寫過一封信,告訴他:“我有男朋友了。”楊絳是費孝通的初戀,兩人相識于蘇州振華女中。在那時,費孝通就愛上了楊絳。當(dāng)時,費孝通的算術(shù)在班上是強項,而楊絳的算術(shù)為弱項,尤其是演算四則題時,楊絳常常被“吊黑板”。
每每這時,老師就讓費孝通給她作答。楊絳為此很是不高興。逢到上體操課時,楊絳個子最小,排在倒數(shù)第二,費孝通因是男生,則排在最后一位。在老師教跳土風(fēng)舞時,有一段舞需要兩人互挽著胳膊轉(zhuǎn)圈。其他的同學(xué)都跳了起來,費孝通卻始終不肯與楊絳挽著胳膊跳。楊絳氣憤地說:“那你排到前面去。”
費孝通回答說:“前面也是女生,我也不愿去。”楊絳一聽更是來火,沖著費孝通說:“我們?nèi)6际桥悄銇砼懈墒裁矗俊睘榘l(fā)泄對費孝通的“仇恨”,她還用樹枝在沙地上畫了一個嘴巴張著閉不攏的呆小子,逼問費孝通:“這是誰?這是誰?”
后來,兩人又都求學(xué)于東吳大學(xué)。東吳許多男生追求楊先生,費孝通就對他們說:“我跟楊季康是老同學(xué)了,早就跟她認(rèn)識,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
楊絳就讀過的振華女中
楊絳就讀過的東吳大學(xué)
費孝通轉(zhuǎn)學(xué)北大前,曾問阿季(楊絳小名)“可以作個朋友嗎”,楊絳只愿和他維持普通朋友關(guān)系:“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
聽說楊絳和錢鐘書交往后,費孝通來清華大學(xué)找楊絳“吵架”。費孝通認(rèn)為他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已做了多年的朋友。但楊絳的態(tài)度還是沒變:“若要照你現(xiàn)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費孝通很失望也很無奈,只得接受現(xiàn)實,仍跟楊絳做普通朋友。后來,費孝通與錢鐘書也成為朋友,與他們夫婦友好相處。
1979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代表團訪問美國,錢鐘書和費孝通作為代表團成員,不僅一路同行,旅館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間,兩人關(guān)系處得不錯。錢鐘書出國前新買的一雙皮鞋,剛下飛機鞋跟就脫落了。費孝通手頭有外幣,馬上借錢給他修好。
錢鐘書每天為楊絳記下詳細(xì)的日記,留待面交,所以不寄家信。費孝通主動送他郵票,讓他寄信。錢鐘書想想好笑,淘氣地借《圍城》里趙辛楣曾對方鴻漸說的話,跟費孝通開玩笑:“我們是‘同情人’(指愛上同一個人)。”
錢鐘書去世后,費孝通曾去拜訪楊絳,楊絳送他下樓時,一語雙關(guān)地說,“樓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難而上’了。”但費孝通有新作出版,仍送楊絳“指正”,有時也派女兒或身邊工作人員探望楊絳。晚年的費孝通因病住院后,楊絳專程去看望過這位老同學(xué)。
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此去經(jīng)年,如去特編集此小文、以表達(dá)對楊絳先生的追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