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辭世。
到今年,她已經離開我們有9個年頭了。
在她離開的9年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懷念她的文學,懷念她的溫厚與寬和。
就像周國平所說:
“楊絳先生那種寬和,不是刻意為之的修養,而是歷經滄桑后自然流淌的慈悲。”
翻開《楊絳傳》你就會看到,楊絳對待世人,一直抱有一種悲憫的情懷。
她懂得換位思考,常常照顧別人的感受;她凡事將心比心,處處為他人排憂解難。
是她的待人處世讓我明白: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懂得舒服地待人。
1
層次高的人
常懷一顆利他之心
《禮記·訪記》中說:“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
楊絳一生的所言所行,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1969年,楊絳被下放至河南“五七干校”勞動,那是她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
但即便處在這樣的境遇下,她仍然想的是幫助比她更困難的人。
那時,正值寒冬時節,她發現一位年輕同事衣著單薄,勞動時被凍得瑟瑟發抖。
于是,楊絳便悄悄找來舊布料和棉花,連續幾晚在煤油燈下趕制了一件厚棉襖。
當她把棉衣遞給那位同事時,怕對方心懷愧疚,還特意說了這么一句:
“我年紀大了,不怕冷,你穿上吧。”
后來據這位同事回憶說:
“那件棉襖針腳細密,比買的還暖和,楊先生的手都凍裂了,卻從不說苦。”
在那個自顧不暇的年代,楊絳總是默默幫助身邊的人,卻從不宣揚自己的善行。
而這樣的事情,還不是個例。
2016年,楊絳病重住院,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她仍惦記著照顧她的人。
她常對護工說:“明天你早點休息,別累著了。”
甚至在意識模糊時,仍念叨著要把自己的衣物整理好,送給需要的人。
她用一生詮釋了:真正高層次的人,眼里裝的都是他人,心中藏的都是大愛。
他們對待自己的得與失,往往沒那么看重。
但凡自己能給予的,他們會妥帖地給別人;但凡自己能幫的,他們也會用盡全力去幫。
愛因斯坦曾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真正層次高的人,心里裝的都是別人。
2
層次高的人
懂得體諒他人的苦楚
人活一世,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經歷一些苦楚。
層次低的人,看到別人痛苦,還要嬉笑幾句,踩上幾腳;
而層次高的人,卻能苦別人所苦,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替他人考慮。
楊絳晚年時,家里曾雇過一位保姆幫忙。
那位保姆身世很苦,家鄉遭了災,才逃難到城里。
楊絳見其可憐,便以雇傭的名義收留了她
雖說,兩人名義上是雇傭關系,但楊絳卻從不以雇主身份自居,還堅持稱對方為“郭奶奶”。
在家務上,楊絳也總不愿讓對方太勞累,總是說:“你歇會兒,我自己來。”
甚至楊絳90多歲時,仍堅持自己疊被子、整理衣物。
有一次,郭奶奶感冒了,楊絳不僅讓她休息,還親自熬了姜湯端給她。
郭奶奶感動地說:“別的東家都是使喚人,楊先生卻總怕麻煩別人。”
楊絳則笑笑:“你照顧我們,我們也該照顧你。”
此外,每逢郭奶奶回鄉,楊絳也總會悄悄在她行李里塞錢和糧票,讓她回家好周轉。
這種體諒他人苦楚,又維護他人尊嚴的體貼,讓郭奶奶感念了楊絳一輩子。
我想起曾經聽過的一句話: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善良的旗幟,是風光霽月,暗室不欺; 是積德不需人見,善意匡如清流。
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有一種向下兼容的能力。
他們能看穿他人的窘迫,卻不會居高臨下地施舍同情,而是用不動聲色的尊重,維護對方的體面。
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的心中始終裝著他人,與這樣的人相處,你會感覺到連綿不絕的暖意。
3
層次高的人
懂得包容別人的錯處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
真正好修養的人,哪怕別人出了錯,也不會隨便給他人難堪。
他們深知,每個人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
別人一時的過錯,我們不應該去責備、去生氣,而是應該去包容、去理解。
《楊絳傳》中寫過幾個故事。
在干校勞動時,鄰居不慎打翻楊絳辛苦熬制的豆漿,對方惶恐不安。
楊絳立即笑道:“我正嫌這豆漿太濃,這下反倒省得兌水了。”
后來回憶起這件事情,她在書中寫道:“保全別人的體面,比糾正錯誤更重要。”
還有一次,有位青年學者拜訪楊絳,由于過度緊張,將茶水灑在了珍貴手稿上。
學者慌亂不已,楊絳一邊小心擦拭,一邊安慰他說:“茶水能防蟲蛀,倒是幫我省了心事。”
隨后她又主動詢問對方研究方向,臨別時還贈送了絕版書籍,并說:“書要留給需要的人才有生命。”
對待自己的丈夫錢鐘書,她也是極度包容。
錢鐘書不會系鞋帶、常打翻墨水、出門就迷路。
換成旁人,或許早就不耐煩了,但楊絳卻不僅不惱,還覺得這些笨拙中透著可愛。
錢鐘書打翻墨水時,她說:不要緊,我會洗。
錢鐘書弄壞臺燈,她說:不要緊,我能修。
楊絳的溫和,讓一向毒舌的錢鐘書,都對她贊不絕口,甚至在書中寫下:
“楊絳女士的溫煦智慧,常能化解我筆下的尖刻。”
常言道:“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越是層次高的人,內心越是悲憫,越會溫柔地對待身邊的所有人和物。
就算他人有錯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站在高處指點對錯。
而是會在別人犯錯時,依然給予尊重。
因為他們知道:在這世間,保全對方的尊嚴,比爭一個是非曲直更有意義。
楊絳曾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活著的每一天,總要溫和地對待。”
楊絳用一生踐行了:真正的高貴,是心里裝著別人。
而我們若能對周圍的一切懷有憐憫之心,真正理解他人之苦。
那么即便身處底層,我們的靈魂也會變得貴不可言。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