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表態將繼續掌舵特斯拉至少五年除非去世
在今天凌晨的卡塔爾經濟論壇上,特斯拉的掌舵人埃隆·馬斯克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馬斯克強調,他將繼續擔任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至少在未來五年內,他都會堅守在這個崗位上,“除非我死了”。他甚至表示,自己更看重對公司的控制權,而不是薪酬。
馬斯克強調,“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對公司未來的合理控制問題。”
對此,他甚至再次批評了兩次否決他2018年巨額薪酬方案的特拉華州法官。在馬斯克看來,他對巨額薪酬的在意只是因為想要更多特斯拉股份以便獲得“足夠的投票控制權”,避免被激進投資者趕出公司。
圖源:微博
這一表態也直接回擊了此前《華爾街日報》關于“特斯拉秘密尋找繼任者”的傳聞。馬斯克怒斥這是無端的造謠,而特斯拉董事會主席羅賓·德諾姆也迅速站出來,公開否認了相關報道。
德諾姆強調,馬斯克依然是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董事會對他的領導能力和未來規劃充滿信心。
更振奮人心的是,在早前特斯拉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明確表示,從5月開始,他在美國政府效率部門(DOGE)的工作時間將大幅減少,把工作重心轉回特斯拉的業務上。
這位坐擁上萬億商業帝國的男人,終于回到了屬于他的舞臺。
馬斯克這番講話效果更是立竿見影。當地時間5月20日,在美股三大指數全線走弱的背景下,特斯拉股價逆勢拉升,盤初一度大漲超3%。
圖源:證券時報
投資者們似乎看到了特斯拉未來的希望,紛紛用真金白銀表達了對馬斯克的支持。
不過,這種股價的短暫反彈并不能掩蓋特斯拉今年以來面臨的困境。從2024年底的488美元高點一路暴跌至343美元,特斯拉的市值在短短幾個月內蒸發了超過7000億美元。
盡管近期股價有所回暖,但這僅僅是階段性修復,特斯拉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從市場表現來看,特斯拉的銷量下滑是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同比下滑了13%,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季度交付量。
特別是在歐洲市場,特斯拉的銷量暴跌,德國、丹麥、瑞典等主要市場一季度跌幅均超過50%。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特斯拉一季度在歐盟市場的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45%,市場占有率僅為1.3%。
圖源:微博
盡管面臨諸多困境,但馬斯克對特斯拉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他在論壇上表示,特斯拉的銷售“不存在需求問題”,只是歐洲市場的疲軟拖累了整體表現。
馬斯克認為,特斯拉在其他地區的表現依然強勁,特別是在美國和中國市場,特斯拉依然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為了應對歐洲市場的疲軟,特斯拉也在積極布局新產品線。馬斯克提到,特斯拉的Cybertruck電動皮卡和Optimus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未來的新增長點。
圖源:微博
馬斯克認為,這些新產品將為特斯拉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幫助公司在未來幾年內實現更高的市場份額和營收增長。
此外,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將在今年6月于德克薩斯州奧斯汀首次推出,初期將從10輛汽車起步,逐步擴大規模。
馬斯克宣布未來將大幅減少政治支出
在馬斯克明確表態將繼續掌舵特斯拉的同時,他也在政治領域釋放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他在卡塔爾經濟論壇上的發言中明確表示,未來五年他將“大幅減少政治支出”。
此前,他曾高調捐贈2.5億美元以幫助特朗普贏得第二個總統任期,為此,他還因此遭到了歐美消費者的大范圍抵制,一度導致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一度腰斬。
馬斯克坦言:“我覺得我已經做得夠多了。”
圖源:X平臺
事實上,除了被抵制以外,馬斯克的極右翼立場甚至還導致了特斯拉的展廳和充電站遭到襲擊,部分車輛被縱火燒毀。
面對這些暴力事件,馬斯克在論壇上表示:“針對公司的暴力行為是歷史的錯誤,這是邪惡的行為。”他強調,盡管公司失去了一些左翼消費者,但也贏得了右翼消費者的支持。
對于馬斯克的表態,外媒認為特斯拉目前正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銷量下滑、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技術創新的壓力。馬斯克需要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公司的核心業務中,以確保特斯拉在未來幾年內能夠實現突破和發展。
然而,盡管馬斯克明確表示將大幅減少政治支出,但他也給自己留下了足夠的退路。他在論壇上表示:“如果我在未來看到有理由進行政治支出,我依然還會去做的。只是我目前沒有看到這樣的理由。”
這種靈活性,既是馬斯克應對復雜環境的策略,也讓外界對其真實意圖的揣測更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馬斯克商業帝國的下一張牌——“星鏈”
如果說執掌特斯拉是馬斯克堅守的“基本盤”,暫別政壇是為了“減負前行”,那么他對“星鏈”(Starlink)計劃的布局,則清晰地展現了其開辟商業帝國新疆土的勃勃雄心。
在多哈的論壇上,當被問及SpaceX旗下的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的未來時,馬斯克首次較為明確地提及了將星鏈獨立分拆并尋求上市的可能性,盡管他同時強調“并不急于推進此事”。
“星鏈”計劃自誕生之初,便承載著馬斯克構建全球高速衛星互聯網的宏大愿景。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其商業價值已日益凸顯。
據SpaceX內部透露的數據,星鏈業務在2024年為公司創造了高達78億美元的年收入,并預計在2025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120億美元。
如此強勁的營收能力,使得星鏈不僅有望成為SpaceX繼火箭發射業務之后的又一重要利潤增長點,更被視為支撐其雄心勃勃的“星際殖民計劃”(尤其是火星移民目標)的核心資金來源。
馬斯克曾多次表示,SpaceX的最終目標是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而星鏈的盈利將為這一漫長而昂貴的征程提供持續的“燃料”。
國際投行和科技分析師普遍認為,若星鏈未來成功獨立上市,將對馬斯克的整個商業帝國產生深遠影響。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此并不看好。
近年來,星鏈已從最初主要面向個人和商業用戶,逐步轉向利潤更為豐厚且具有戰略意義的政府及軍事應用領域,推出了名為“星盾”(Starshield)的專項計劃。
圖源:華爾街日報
該計劃旨在為美國軍方及其盟友提供高安全性的加密通信、地球觀測和情報支持等服務。這一轉型雖然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但也讓星鏈深深嵌入了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之中
此外,美國媒體更擔心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據悉,中國版“星鏈”計劃正在加速推進,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發射1.3萬顆衛星,構建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星座及自主可控的全球衛星互聯網系統。
這意味著,馬斯克將加速搶占近地軌道資源,頻段爭奪和政策限制將成為未來雙方沖突的焦點。
從政治泥潭抽身、押注技術創新、布局太空霸權,埃隆·馬斯克再次以其獨特的行事風格,在全球科技和商業舞臺上掀起波瀾。
特斯拉的未來,系于人形機器人能否真正走進現實,自動駕駛技術能否突破瓶頸,以及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紅海競爭中能否持續領先。
馬斯克能否憑借其過人的遠見和強大的執行力,在重重挑戰之下,重新贏得資本市場和公眾輿論的信任與喝彩?
答案,或許就隱藏在特斯拉下一款顛覆性的量產車之中,又或者,閃耀在星鏈發射的下一顆衛星的光芒里。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位永不滿足的探索者,仍將繼續以他的方式,攪動世界,定義未來。
而我們,都將是這場宏大敘事的見證者。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