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黑龍江省伊春市舉行。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Harmony with na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家主場活動現場。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
在活動主辦地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公司,這里有生物多樣性展示區、民宿區和太空艙營地、森林音樂會、萌寵樂園等功能區,全方位展示伊春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國家主場活動上發布的伊春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成果顯示,伊春市生態產品總值達4240億元,是伊春地區生產總值的12倍;人均GEP40萬元,地均GEP1252萬元/平方公里。
各類生態產品中,物質供給類222億元,占全市GEP的5%,貢獻較大的為農林牧產品;文化服務類118億元,占全市GEP的3%,貢獻最大的為森林康養;調節服務類達3900億元,占全市GEP的92%,貢獻較大的為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固碳釋氧等服務。
“伊春自然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功能不僅僅維持了當地宜人的氣候環境,其外溢效應還為哈爾濱都市圈,乃至整個東北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張孟衡說。
GEP八成來自森林貢獻
“生態產品是生態系統提供的滿足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產品與服務,包括物質供給、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三大類。”張孟衡說,項目組基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結合伊春本地實際,研究形成了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并開展了2021-2023年GEP核算。
據張孟衡介紹,伊春所有生態系統類型中,森林貢獻了GEP的80%,是巨大的“水庫、錢庫、糧庫和碳庫”。“水庫”有關的水源涵養、洪水調蓄、氣候調節等服務價值量大,但轉化比例較低,是未來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重點方向。“錢庫”有關的森林康養、休閑旅游等價值實現路徑較為暢通,價值實現量快速增長。“糧庫”有關的林下產品特色明顯,已初具產業規模,品牌效應正在形成。“碳庫”方面每年新增碳匯超1800萬噸,碳交易市場前景廣闊。
伊春城區俯瞰
走進這座被譽為“中國林都”的北方城市,滿眼皆綠——森林覆蓋率高達83.8%,400萬公頃的蒼莽林海綠浪翻涌,紅松、云杉、冷杉等珍貴樹種交織生長。
活動現場一只梅花鹿“路過”引起眾人圍觀。
已查明,伊春林區現有高等植物177科、595屬、1390種。蕨類植物46種,裸子植物9種,被子植物99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紅松、興安杜鵑、紫椴、黃檗、水曲柳、烏蘇里狐尾藻、野大豆7種。
告別“獨木經濟”,林下經濟帶來新活力
喊著放山號子,踏著積雪,扛著斧鋸,走進深山老林干活……這是小興安嶺林區伐木工人記憶中的生活寫照。
伊春森林覆蓋率傲居全國地級城市前列,是我國開發最早的重點國有林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伊春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森林,被譽為“紅松的故鄉”。
曾經,作為我國重要的木材基地,“中國林都”伊春由“獨木經濟”擎起一片天。在2013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當地依托綠水青山發展起生態經濟,以特色種養、森林食藥等多種林下特色產業書寫“中國林都”轉型的“山水經”。
5月22日,在國家主場活動現場的展位上,伊春當地企業展示著自家的林下經濟成果。放下斧鋸的林區人,依靠林區發展特色產業,紅松果林、食用菌、小漿果、森林豬、湖羊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在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公司展示區,企業展示的樺樹汁產品。
伊春還擁有豐富的白樺樹資源,這里開發出來的樺樹汁成為市場新寵。一家樺樹汁企業工作人員介紹說:“樺樹汁采集時間只有短短的15天,而且樺樹汁有活性成分高、不易保存的特點。公司通過技術研發,以零添加方式將樺樹汁保鮮期由1天延長至12個月,產品很受市場歡迎。”
為守護好這份生態饋贈,伊春構建起立體化生態防護體系。通過四級林長制聯動網格化管理,統籌護林員、巡河員等職能,形成覆蓋全域的巡查網絡,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生態修復方面,重點推進國土綠化工程,嚴控苗木調運檢疫,構建多層次綠化體系;針對松材線蟲等外來威脅,創新“護松”聯合執法機制,布設智能監測設備強化防控,筑牢生物安全防線。同步深化林長制改革,設立“企業林長”“交叉林長”“社會林長”同向發力,破解跨區域管理難題。
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場花落伊春,是對林都伊春生態實踐的至高認可。如今,森林中輕盈躍動的梅花鹿,保護區追逐嬉戲的中華秋沙鴨,深山里自由穿梭的東北虎……“林都”大地,處處迸發著生機與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