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許世友受邀參加人大會議,楊尚昆卻命人取消了他的專機,還說:我這都是為了他好。”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79年,中越邊境那邊又不太平了,局勢緊張得像拉滿的弓弦,一觸即發。這時候,老將許世友站了出來。他這一輩子,經歷了多少槍林彈雨,可那股子精氣神,一點兒都沒減,就這么風風火火地奔赴前線,指揮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戰場上,許將軍指揮若定,就像下棋的高手,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戰士們在他的帶領下,士氣高昂,奮勇殺敵。敵人被打得丟盔棄甲,抱頭鼠竄。這一仗,打得漂亮,成功捍衛住了咱們祖國的邊疆,讓邊疆的老百姓又能安心過日子了。
戰斗結束后,中央覺得許將軍勞苦功高,有意任命他擔任中央軍委常委。這可是個重要職位,多少人求之不得呢。可許將軍卻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身子骨不如從前,精力也有限,已經不能勝任這么重要的工作了。而且,當時中央正在號召裁軍,許將軍就響應號召,把崗位讓出來,給那些更有能力的年輕人。中央領導再三挽留,可許將軍態度堅決,最終中央還是尊重了他的決定。
南京軍區那邊得知老首長要回來,那可是高度重視,立馬就把照顧老首長的擔子穩穩地挑了起來。軍區的領導們圍坐在一起,討論著老首長回來后的安排。畢竟老首長為革命事業操勞了大半輩子,如今回來,得讓他住得舒心、過得自在。
討論來討論去,最后大家一致決定,還是讓老首長住在中山陵八號。安排住在這的原因,第一是:在解放時期許世友將軍接管南京的時候就住在那,第二:這中山陵八號是有來頭的,它原本是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的故居。孫科當年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在這宅子上,修建得極為清幽雅致。可誰能想到,他在這宅子里沒住多久,就跟著國民黨去了別的地方,這宅子也就這么空了下來。
老首長出身貧苦之家,打小就在田地里摸爬滾打,骨子里頭,有著一股子根深蒂固的農民情結。他這一回來,看著這宅子里那些供人觀賞的園林,就犯起了嘀咕。在他眼里,這些花草亭臺,雖然看著好看,可中看不中用。
于是,他一拍板,直接派人把那些園林給推平了,打算改種莊稼。工作人員們聽了,都很驚訝,這么漂亮的園林,推平了多可惜。可老首長態度堅決,這些東西在將軍眼里又不能當飯吃,種上莊稼,才是實實在在的。
不光是園林,宅子里的那些假山也沒能逃過一劫。老首長看著那些假山,覺得占地方,沒啥實際用處,大手一揮,讓人把假山都給移除了。移除之后,他又琢磨著,得利用起這塊地方來。想來想去,干脆架起了豬圈和雞舍。工作人員們又犯難了,這好好的宅子,又是豬圈又是雞舍的,多不協調啊。可老首長不這么想,養豬、雞,以后有肉吃,有蛋吃,多實在。
別墅前的那些花草,工作人員們想著好歹留一些,看著也賞心悅目。可老首長還是不答應,花草確實漂亮,可一不能吃二不能用,倒不如種點小麥和玉米呢!小麥磨成面粉,能做饅頭、面條;玉米煮著吃、烤著吃,都香得很。工作人員們聽了,也只能按照老首長的意思去辦。
再說說那池塘,當年孫科可是精心設計過的,池水清澈,周圍還種了不少花草,看著就像一幅畫。可老首長覺得,這池塘光好看不行,得有點實際用處。于是,他讓人把池塘改造成了魚塘,還在旁邊開墾了一塊菜地。他親自挑選了白菜和茄子的種子,帶著工作人員們一起種到了地里。種下種子之后,老首長每天都會到菜地里轉一轉,看看種子發芽了沒有,小苗長高了沒有。
為了方便給菜園和豬圈用水,老首長又帶著人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這口井挖得可不容易,剛開始的時候,挖了老半天也沒見著水。老首長也不著急,他蹲在井邊,一邊指揮著大家繼續挖,一邊給大家打氣。終于,在大家的努力下,井里冒出了清亮的水。后來,這口井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將軍井。
就這樣,原本豪華雅致的一所別墅,在老首長的一番改造下,直接變成了一處鄉村小院。院子里,有綠油油的菜地,有活蹦亂跳的家禽,還有那口充滿故事的“將軍井”。
老戰友們聽說老首長對中山陵八號的改造后,都紛紛過來探訪。他們一路上還都在猜測,這老首長會把那宅子改成啥樣。等一進門,大家就被撲面而來的鄉村氣息給震驚到了。只見院子里,白菜和茄子長得正旺,雞在雞舍里咯咯地叫著,豬在豬圈里哼哼著,那場面,活脫脫就是一個鄉村小院。
有人笑話他太土氣了,好好的別墅改成了這個樣子。老首長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土氣咋啦,我就喜歡這土氣勁。毛主席在世的時候,就經常教導我們‘做人不能忘本’,我本來就是個農民出身,如今返璞歸真,也算是對主席的一種回應了。”
晚年的許世友將軍,漸漸從那紛繁復雜的政治舞臺與軍事事務中抽身而出,在南京那處寧靜的院子里,過上了別樣的務農生活。曾經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威風凜凜的將軍,如今換上了粗布衣裳,扛起了鋤頭,穿梭在菜地與果園之間,宛如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農。
他親手在院子里開辟出了一塊塊菜地,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他就起了床,簡單洗漱后,便扛著鋤頭來到菜地里。他彎下腰,仔細地翻著土,把雜草一根根地拔掉,動作熟練而又自然。種下種子后,他又精心地澆水、施肥,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菜地里的蔬菜長得格外茂盛。
雖然許世友將軍選擇了隱居避世,過上了務農生活,但他在群眾間的威望卻始終未減。中央多次派出工作人員,來到南京看望他,并誠懇地希望他能再次出山,出來工作。中央的領導們深知,許世友將軍有著豐富的經驗,他的回歸無疑會對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地方上的領導也總是隔三岔五地登門拜訪,向他請示一些工作中的建議。他們知道,將軍雖然退下來了,但他的見識依然能夠為他們指引方向。
然而,面對中央和地方領導的盛情邀請,許世友將軍卻總是毫不猶豫地拒之門外。他對那些前來邀請他的人表示,既然已經退下來了,就沒有再回去的理由。現在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好一名老百姓,和人民一起,檢查干部們的工作。干部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最有發言權。他要和人民站在一起,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在為人民謀福利。
不過,即便如此,中央還是一直保留著許將軍中顧委副主任的職位。在中央看來,許世友將軍雖然退居幕后,但他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視。
時間來到了1982年,這一年,人大會議即將召開。許世友將軍也收到了前往北京參會的邀請。這次會議很重要,他早早地就開始積極準備起來。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國家的政策,還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準備了一些在會議上發言的內容。
然而,就在他積極準備的時候,中央這邊卻對他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安排。當時,軍委秘書長楊尚昆特意找到了耿飚,命他取消接送許世友的專機。耿飚聽后,既驚訝又不解,這不合適吧,許世友同志雖然已經退下來了,但他還保留著中顧委副主任的職務。按照他的級別,應該派專機去接。而且,他年紀也大了,坐專機既安全又方便,為什么要取消呢?
楊尚昆卻來不及和他詳細解釋,只是匆匆地說了一句:“我這都是為了他好。”說完,便轉身去忙其他工作了。耿飚站在原地,皺著眉頭,滿是疑惑。他不明白楊尚昆的用意,但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于是,盡管心中不解,他還是按照楊尚昆的吩咐去做了。
消息一傳到南京,許世友將軍的秘書就忍不住不滿地抱怨了幾句。將軍一生征戰無數,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年紀大了,選擇隱居過過清靜日子,可也不能這么怠慢。他越想越覺得憋屈,覺得將軍肯定是被人看輕了。
許將軍這人,脾氣向來是出了名的暴躁。平日里,要是遇到啥不順心的事,那火爆脾氣一上來,就跟點著了炮仗似的,噼里啪啦地響。可這次,秘書滿心委屈地跟他說了這事,將軍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樂呵呵地解釋,他們這么做,其實是在為我著想。
將軍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這才慢慢道出原委。原來,自從許世友將軍開始隱居之后,每天就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種種菜、養養雞,和附近的鄉親們聊聊天,倒也自在。可這外界的人,除了南京人民知道將軍是在安心養老,其他地方的群眾都不清楚這實情。
大家只知道將軍不再擔任重要的職務了,也不怎么在公開場合露面了。時間一長,各種謠言就傳開了。有人說將軍身體不行了,病得下不了床;有人說將軍是犯了什么錯誤,被冷落了;還有人說將軍是不是和上面鬧了矛盾,被閑置起來了。這些謠言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在群眾中間傳得沸沸揚揚。
尤其是那些曾經敬仰將軍、把將軍當成大英雄的群眾,很是擔心。隨著爭議聲越來越大,中央這邊也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們知道,群眾對許世友將軍的感情很深,這些謠言要是再這么傳下去,不僅會影響將軍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還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所以,中央就覺得,是時候找個機會好好向群眾解釋一下。
正好,這次人大會議即將召開,許世友將軍也受邀前往北京參會。軍委秘書長楊尚昆是個心思縝密的人,他琢磨著,這不就是個絕佳的機會。
于是,向組織提出建議,趁著這次將軍去北京開會,讓將軍乘坐民航過來。這樣,一來可以讓群眾看到將軍身體硬朗著,二來也能讓將軍和群眾有個交流的機會,把誤會都消除消除。
大家聽了楊尚昆的話,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于是,就一致同意了這個方案。楊尚昆這才安排人去取消原本準備好的專機,改讓許世友將軍乘坐民航。
許世友將軍雖然平時大大咧咧的,但心思其實很細膩。中央雖然沒有跟他做太多的解釋,但他從這些安排里,還是體會到了他們的良苦用心。
于是在出發去北京的那天,許將軍就帶著幾名工作人員,出發去了機場。當將軍一出現在機場,人群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人們早就盼著能見到這位讓他們牽掛已久的將軍。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呼啦啦地就圍了上去,紛紛問候著他的身體狀況。“將軍,您身體咋樣啊?”“可得多注意這點!”
將軍聽著這些關切的話語,思緒一下子就飄回了戰爭年代。那時候,他和鄉親們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難。缺吃少穿的時候,大家相互扶持;遇到危險的時候,更是齊心協力。那些日子,雖然苦,可人心是暖的。
將軍緊緊握著大家的手,粗糙的手掌傳遞著彼此的溫度。他笑著向大家說自己的近況,聽到將軍這么說,大家懸著的心這才落了地,臉上也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后來,許世友將軍順利抵達了北京。開會的間隙,還特意找到楊尚昆,感謝他們處處為他著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