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月的微風輕柔地吹拂過臉頰,初夏的序曲已悄然奏響。此時的貴陽,山水與城市間四處洋溢著生機,花溪高坡的馬鞭草浪漫綻放,阿哈湖的杜鵑花綴滿枝頭,長坡嶺的松濤與鳥鳴交織成曲,黔靈山的獼猴在林間跳躍嬉戲……這座被山水捧在手心的城市,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向世界講述著人與自然共生的綠色故事。
和諧共生:從蟲到草的生命奇跡 守護生物“多樣”精彩
在中醫藥的璀璨星空中,冬蟲夏草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它與人參、鹿茸并稱為“中藥三寶” ,素有滋補 “軟黃金” 的美譽。在貴陽市2021年至2023年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中,發現了蛹蟲草、禪花蟲草和下垂線蟲草等對自然生境要求較高的物種,這是貴陽市首次監測記錄到該物種。這幾株看似微小的生命,正悄然訴說著這座城市背后的綠色蝶變。
生態之中沒有個體,萬物環環相扣。蟲草的形成過程,是大自然用漫長的時間和獨特的環境譜寫的一曲生命贊歌。從蝙蝠蛾幼蟲在土壤中默默生長,到冬蟲夏草菌與之相遇,開啟共生之旅,再到經歷寒冬后破土而出,完成從蟲到草的神奇蛻變,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生命的奇跡和大自然的智慧。蟲草這種對潔凈水源、富氧空氣、無污染土壤極度敏感的生物,選擇貴陽絕非偶然。超過55%的森林覆蓋率、99.5%的空氣質量優良率,為蟲草提供了完美生境。
繼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避暑之都、全國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之后,2024年貴陽市入選世界“自然城市”平臺,成為貴州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諸多“國”字號光環,讓闊步前行在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道路上的貴陽越發熠熠生輝。
誰能想到,20世紀80年代初,貴陽曾飽受空氣污染之害,屬于全國3個酸雨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逆襲之路:深化生態治理 擁抱綠水青山
為了深化生態治理,貴陽市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995年,貴陽市頒布“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就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作出安排。
1996年,貴陽大規模取締明火爐灶,改用液化氣,城市空氣質量逐步得到改善。
2002年初,貴陽市作出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決定,同年5月,貴陽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全國首個循環經濟生態城市試點。
2004年11月,貴陽市又頒布了全國第一部循環經濟地方性法規。水泥廠、化工廠、電池廠等10多家污染大戶搬出市區,關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企業,城市燃料從用煤為主變為用氣為主……
2009年8月,貴陽鋼廠開始搬遷,在距離老廠區45公里的陽明文化圣地修文縣扎佐鎮新建新特材料循環經濟工業基地,2013年底搬遷完成。這標志著最后一個工業污染大戶從城中心城區撤出。
為守護來之不易的好生態,一系列有重點、有力度、有成效的環境整治行動持續發力——
為藍天常在,貴陽市聚焦污染天氣技術研究,引入移動走航監測、激光雷達、氣象模型等分析服務,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外場綜合觀測系統,制定一區一策精細化管控方案,分區域、分季節、分時段實施管控。此外,還聚焦污染源清單建立、預報預警、調度處置、應急響應、監督評估等方面,在污染治理和大氣環境管理上繼續發力,在分析研究與大氣管控上實現深度融合,通過科學治“氣”,繼續守護“貴陽藍”,長期成為空氣“優等生”。
圖/向怡
為碧水長流,貴陽市按照“流域統籌、系統治理、上下游共治”的原則和“在污水處理能力上做加法、在污水排入量上做減法”的思路,充分發揮“河長+”制度的作用,凝聚合力,開啟了貫城河治理歷程,并于2021年首次實現水功能區達標,水質穩定在Ⅳ類標準。水質的改善,讓曾經在南明河“定居”的紅尾副鰍、黑鰭鰁、云南盤鮈等多種II類水中才能生存的中國特有魚類,又回來了。
守好“家產”:生物多樣性調查 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
自2021年8月起,一場探索生命奧秘的旅程在貴陽悄然開啟——生物多樣性調查正式啟動。
無數個日夜,科研人員穿梭于貴陽的深山密林、河谷濕地,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他們還拍攝了3萬余張生物照片,這些照片定格了生物們或靈動或靜謐的瞬間,成為記錄貴陽生物多樣性的珍貴影像。一萬余份精心制作的生物標本,更是為研究提供了直觀且寶貴的實物資料。同時,初步搭建的生物多樣性錄入管理信息平臺,讓這些豐富的生物數據得以有序整合,進一步摸清了貴陽的生物資源底數,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筑牢了根基。
截至目前,通過開展貴陽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價共發現物種7691種,其中動物1828種、植物4080種、微生物1437種、外來物種78種、洞穴生物221種、重要物種47種。值得一提的是,大型真菌此次發現貴州新記錄177種,貴陽市新記錄有361種,中國新記錄有1種;地衣此次發現中國新記錄6種,貴州省新記錄29種;昆蟲此次發現貴州新記錄8種;蜘蛛此次發現貴陽新記錄299種,其中省級新紀錄種111種;獸類此次發現貴陽新記錄8種;魚類此次發現貴陽新記錄8種;種子植物此次發現貴陽新記錄27種。貴陽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價工作的開展,摸清了“家底”,提出了保護建議,為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夯實了基礎。
苗家古歌唱道:“蝴蝶媽媽生于楓香樹,萬物皆是兄弟。”當我們在貴陽喀斯特峰叢間尋找蟲草時,尋找的不僅是珍稀物種,更是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生長密碼。
來源:貴陽生態環境融媒體中心 何瑩瑩 蓋娟/文 甲秀圖庫/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