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眼下,正值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為保障農業灌溉順利進行,促進全年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神木市早謀劃、早行動,通過科學調配水源、完善灌溉設施、推廣節水技術等舉措,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用水需求。廣袤田野間,汩汩清流潤澤良田,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推廣節水技術,助力農業穩產增收
走進沙峁鎮石角塔村神木市龍華振興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態種植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排列整齊,大棚內自動噴淋設備正在分區域作業,細密的水霧從噴頭中噴灑而出,如細雨般均勻地灑落在剛露頭的蔬菜苗上,為它們提供著充足的水分。
“我們基地采用了節水灌溉系統,大棚內只需開閘、放水、擰開關,就能完成灌溉,比以前方便多了,高效節水灌溉方式,改善了大棚的灌溉條件、營養條件,提升了果蔬的品相、品質和口感。室外大田的膜下滴灌系統的好處也不少,對整個地塊的供水及時,省水省電不說,水資源利用率提高了,達到了95%。”神木市龍華振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文偉說,該系統能夠依據作物生長需求,精準地將水和肥料輸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實現水肥的同步供應,進一步提高耕地的產出率。
據了解,神木市龍華振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在神木市灌溉渠道養護中心二云渠養護站的大力支持下,對節水灌溉、取水、存水等進行合理規劃,在大棚內采用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措施,同時建成滴灌灌溉系統,通過地下管道輸水和地上迷宮式滴灌帶進行滴灌,不僅提升了灌溉效率和農業用水效率,而且實現水肥同步精準調控,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夯實糧食穩產的基礎。
“龍華生態種植基地建成之初,就配套建設了節水灌溉系統,節水灌溉面積1000余畝,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采用滴灌技術節水幅度達到了70%~75%,切實呈現出節水、節肥、節時、節工以及增產增收增效的態勢,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三效合一發展。龍華生態種植基地的節水灌溉系統是我站的一個試點,輻射帶動了周邊村組農業向節水灌溉轉變。”神木市灌溉渠道養護中心二云渠養護站站長焦軍介紹。
“節水灌溉是農業節水的重要抓手。我灌區通過改造、新增、恢復、改善累計實施節水灌溉面積4600余畝,節水增收成效顯著,為春耕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今年計劃配合農業農村局和自然資源局實施節水灌溉面積5000余畝。”神木市灌溉渠道養護中心副主任王小林說。
近年來,神木市堅持把農業高效節水灌溉作為提高水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措施,不斷探索節水增效工作新思路、新模式,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積極推廣膜下精準滴灌、水肥一體化等農業節水新技術,真正實現灌溉精準化、節水長效化,提升農業用水效率和抗旱保收能力,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優化供水保障,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在高家堡鎮水磨村,村民們正忙著揮锨挖溝、引水入田,一汪春水自渠道源源不斷地奔涌而來,淌進廣袤田地,田野里處處呈現出一派忙碌的灌溉景象。
針對今年氣候特點和作物需水情況,神木市灌溉渠道養護中心早謀劃、早部署,提前組織人力和機械對轄區內的灌溉渠道進行全面排查和清淤維護,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水利設施正常運行。
“神木市灌溉渠道養護中心承擔著原高惠渠、紅花渠、一云渠、二云渠、石瑤店渠5條國營灌區管理養護工作。其中干渠總長155公里,灌溉面積4.55萬畝。今年開春以來,我中心全面推進河道清淤工作,已累計出動人員970人次、機械250小時,完成清淤總量1.8萬立方米,維修渠道550米、更換退水閘門及斗門35處、疏通倒虹2座、新建擋土墻112米,有效改善了渠道的灌溉條件,為春耕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水利環境。”王小林介紹。
在蓄水保水方面,神木市灌溉渠道養護中心也做足了功夫。通過跟蹤土壤墑情及大田需水變化情況等,制定細化供水方案,統籌調配水源。結合水情、雨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最大程度保障春灌用水。同時,臨時設置了兩處應急抽水點,渠道累計供水160余萬立方米,為全年糧食穩產提供了堅強的用水保障。
水足糧安,糧安水先。“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嚴格執行用水計劃,組織相關機械、人力做好設施保障和溝渠清淤工作。同時,加大對灌水進度和灌水情況的檢查力度,做好灌溉用水輪灌工作,確保灌溉工作‘有水放得出、處處灌得到’。此外,我們將深入田間地頭,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做好灌溉服務保障工作,為全市農業豐收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王小林表示。(白煥霞 溫子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