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要完蛋了?”“油車又支棱起來了?”今年一季度這波輿論反轉,可把新能源車企嚇得不輕。
數據擺在這兒呢: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還超50%,結果2025年一季度直接腰斬到41.2%。
這數據肯定比亞迪、蔚小理、小米們直哆嗦。可這才過了一個季度,4月新能源滲透率又殺回51.57%,比油車多賣出5.5萬輛——這劇情比過山車還刺激!
先說一季度那波“油車回光返照”。表面看是消費者突然醒悟了,嚷嚷著“電車不安全”“充電難”“被車企當韭菜”。但仔細一扒拉,全是季節性因素鬧的。春節買車?可大冬天開著電車跑長途,續航打五折、服務區搶充電樁的慘狀,誰經歷誰知道。再加上車企們年底沖銷量,油車瘋狂打折促銷,這才讓油車撿了個便宜。
可到了4月,現實給了唱衰電車的人一記耳光。乘聯會數據顯示,新能源銷量90.5萬輛,滲透率51.57%,直接把油車按在地上摩擦。這背后是實打實的產品力碾壓:比亞迪秦L百公里油耗2.9L,小米SU7用上800V高壓平臺,理想L6把冰箱彩電大沙發塞進30萬價位……油車引以為傲的“皮實耐用”,在電車“每月OTA升級”面前,活像老年機碰上智能手機。
更關鍵的是,充電樁這個老大難問題正在破局。今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充電樁66萬臺,相當于每天冒出7000根樁子。極氪001車主王哥跟我吐槽:“以前跑高速提心吊膽,現在服務區充電樁比廁所還多,喝杯咖啡就滿血復活。”當續航焦慮變成偽命題,油車那點“續航實在”的優勢,就跟功能機比智能機待機長一樣可笑。
不過話說回來,新能源車企也別急著開香檳。一季度滲透率暴跌暴露的問題還在:北方冬季續航縮水、二手車殘值率低、電池回收體系不完善……這些坎兒不過去,消費者始終會攥著錢包猶豫。就像蔚來車主李姐說的:“電車開起來是真爽,但換電池比換手機還貴,這賬算不明白啊。”
好在市場趨勢比啥都實在。機構預測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鐵定超50%,比亞迪、特斯拉們還在瘋狂建廠擴產,而油車產品力跟不上時代,再怎么降價也只能延緩死亡。
所以啊,那些叫囂“油車復興”的可以歇歇了。一季度的小波折,不過是電車長征路上的小土坡。等小米YU7第二款車上市、蔚來子品牌樂道殺入20萬區間、理想純電MPV鋪開,怕是連軒逸、朗逸的鐵桿粉絲都得動搖。畢竟當電車價格打到油車區間,智能化還甩開十條街,誰還跟錢包過不去呢?
最后說句大實話:新能源車滲透率這52%,可不是靠政策補貼堆出來的。這是中國車企用真金白銀砸技術、卷服務換來的。比亞迪刀片電池扎不穿,華為ADS 3.0敢說全國都能開,吉利SEA架構讓極氪001 FR零百加速2秒級……當油車還在琢磨怎么把中控屏做大,電車已經玩起“原地掉頭”“蟹行模式”了。這仗,油車還怎么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