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間,珍寶島(603567.SH)發布了關于下修此前發行的可交換公司債券換股價格的公告。
公告稱,由于標的股票滿足了在任意連續20個交易日中至少1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當期換股價格的85%的條件,因此董事會決定將債券“23創01EB”的換股價格從14.27元/股向下修正至13.50元/股,調整后的換股價格將于2025年5月16日生效。
圖源:公司公告
事實上,珍寶島的股價已經近一年半沒有超過14元了。而拉長時間來看,珍寶島的股價也很長時間沒有起色了,上市之初,公司股價還曾達到過58.82元的歷史高點,隨后便一路下跌,自2017年跌落20元以后,其股價便一直在10元到20元的區間內起起伏伏。
截至2025年5月20日收盤,珍寶島股價報收于11.49元,市盈率(TTM)為49.12倍,總市值為108.1億元。
一季度凈利暴跌,存貨翻倍
珍寶島藥業創立于1996年,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其主營業務包含藥品研發、生產、銷售、中藥材貿易等。據財報,截至2024年末,公司擁有 170 個生產文號,共計 138 個品種;同時,公司有 31 個品種被列入國家基藥目錄,擁有復方芩蘭口服液、血栓通膠囊、靈芪加口服液和復方白頭翁膠囊 4 個獨家品種。
然而,近年來,珍寶島的發展之路卻愈發坎坷。從2021年,公司的營收增速就在不斷下降, 2023年開始進一步陷入了營收不斷下滑的境況。
2024年,珍寶島實現營業收入27.04億元,同比下降13.84%,這創下了近五年最低記錄,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實現歸母凈利潤為4.38億元,同比下降7.30%。
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情況進一步惡化。財報顯示,珍寶島實現營收同比下降58.03%至4.6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4.33%至7529.54萬元,扣非凈利潤也同比下降74.23%。
而從凈利潤質量來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珍寶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1.64億元,凈現比為0.37;2025年一季度,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更是降至-2.67億元。
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則是應收賬款和存貨水平的激增。
財報顯示,珍寶島藥業的2024年應收賬款的水平較2023年大幅增長了近6億元,達到30.93億元的水平,占總資產比重達24.33%;進入2025年,應收賬款進一步提升至34.07億元,資產占比也達到26.48%。
存貨水平發生了同樣的變化。據財報數據,從2023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珍寶島的存貨從7.21億元增長至16.94億元,短短一年多時間,存貨翻倍還不止。
唯一的亮點在于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4.03億元,而2023年扣非凈利潤虧損了3184.25萬元。
重回醫藥工業表現不佳,研發投入嚴重不足
為何珍寶島的業績近兩年發生了大變動?珍寶島解釋稱,主動進行了戰略收縮。
2020年,中藥注射劑行業監管趨嚴,疫情也為企業運營帶來新的挑戰,而公司核心產品注射用骨肽退出國家醫保目錄,更是雪上加霜,多重因素疊加致使珍寶島主動調整了經營結構,發力中藥材貿易。
到2022年,中藥材貿易營收占比已達到66.58%。但中藥材貿易毛利率較低,雖然帶來了營收的增長,卻拉低了公司整體毛利率,從2020年的56.02%降至2022年的17.55%,導致利潤端顯著承壓。2021年、2022年珍寶島凈利潤連續兩年同比下降,2022年扣非凈利潤更是首次出現虧損,虧損額高達2.8億元。
2023年,珍寶島再次調整經營結構,開始收縮商業及藥材貿易。到2024年,其中藥材貿易營收僅1.5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驟降至5.58%。
不過如今戰略調整后將主要精力重新放回工業板塊后,該板塊的盈利能力卻已回不到過去。
財報顯示,2024年工業板塊實現營收23.76億元,與戰略調整之初的2020年水平相當,然而毛利率卻僅為60.85%,較2020年時的毛利率水平減少了近25個百分點。
為何珍寶島視為核心業務的工業板塊毛利率在持續下降?、
集采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或許也與公司一直以來較低的研發投入有關。
2024年,珍寶島的研發費用大幅減少52.64%,降至3799.12萬元;哪怕算上研發投入資本化的部分,整體的研發投入也僅7041.40萬元,占營收比重僅2.60%,遠小于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銷售占比。
比較來看,同行業可比公司昆藥集團、東北制藥等的平均研發投入金額為4.35億元,差距巨大;同時研發投入占凈資產比例也僅0.90%,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普遍在2%以上的水平差距明顯。
圖源:珍寶島2024年財報
創新藥研發具有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需要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和強大的研發團隊支持。研發費用的減少,可能導致研發項目進展緩慢,甚至停滯,錯過市場機遇。
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在珍寶島的核心子公司身上也有體現。財報顯示,主要負責醫藥制造的子公司之一——哈爾濱珍寶制藥有限公司,2024年增收不增利。在該公司營收大幅增長39.28%的同時,營業利潤和歸母凈利潤均發生了近8成的大滑坡,僅剩3000萬元出頭。
圖源:珍寶島2024年財報
內控問題頻發:信披違規,資金占用
如果說業績下滑是珍寶島面臨的“外憂”,那么內部控制的出的問題則是其“內患”。
今年4月2日,珍寶島披露公司已于2023年8月將全資子公司虎林市方圣醫藥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黑龍江和暉制藥有限公司,交易價格高達4.25億元。這一交易的披露時間與實際發生時間間隔近兩年,如此嚴重的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將珍寶島推上風口浪尖。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1月修訂)“重大交易”相關規定,交易產生的利潤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除應當及時披露外,還應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在2022年,珍寶島歸母凈利潤為1.85億元,50%的凈利潤即0.93億元,而此次交易使珍寶島獲得財務凈收益約4.2億元,遠超規定標準。然而,公司卻遲至近兩年后的2025年才補充披露該交易并提交董事會補充審議。
這并非珍寶島首次在信息披露上出現問題。
2024年9月,公司因對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第三季度報告的主要會計數據、主要財務指標及2023年年度報告的分季度主要財務數據進行會計差錯更正,導致多期定期報告財務數據披露不準確,被上交所對珍寶島及相關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
圖源:上交所網站
2024年4月,黑龍江證監局向珍寶島藥業、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以及相關高管發出警示函。函中明確指出,相關交易沒有依規定及時走完信息披露和內部審議流程。
公告顯示,2023年1月至9月,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借款累計8000萬元,導致三家公司在與珍寶島的業務合作中未按合同約定供貨,實質構成上市公司代控股股東向相關方償還借款,形成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
直到2024年2月23日創達集團才將占用資金及利息累計8700余萬元歸還上市公司。并且,上述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遲至2024年4月29日才召開董事會補充審議通過該交易并披露。
根據證監局的警示函,在2024年7月,上交所也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作出了紀律處分決定書。
業績下滑、內部控制缺失等等問題相互交織,嚴重制約著公司的發展。然而,改善這些問題并非易事。醫藥行業監管日益嚴格,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珍寶島能否在解決自身內部癥結的同時,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有待時間考驗。(《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