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涿鹿縣謝家堡鄉宋家莊村幾位村民在林下忙著收獲升麻,作為當地居民口中的“時鮮”,這種山野菜的根可入藥、莖可食用、葉可炒茶,已成為村民增收的“致富菜”。
宋家莊村山地面積7800余畝,森林覆蓋率90%以上。“升麻喜陰涼,大樹為它的生長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生長環境。”宋家莊村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典型的山村,宋家莊村面對耕地面積少、產業發展單一的問題,將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助農增收的關鍵一招,以本地特有山野菜升麻、柳蒿為主要品種,發展特色種植產業。
2016年,宋家莊村建起了林下經濟山野菜示范園區,帶動村民利用自家耕地和林下空間種植山野菜。隨著產業發展步入正軌,該村引入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戶+基地+企業”的模式,不斷提升種植規模和專業化水平。目前,全村共種植升麻480畝,年銷售額60余萬元。
“種植升麻效益不錯,每畝產量能有200至250公斤,今年企業給我們的收購價格每斤又漲了2元,大家都嘗到了甜頭。”村民張清林說,在中煤集團幫扶下,宋家莊村的山野菜實現了高于市場價的統一收購。縣里還計劃在當地建設野菜育種和深加工基地,創立綠色農產品品牌,拓展銷售渠道。
宋家莊村培育壯大山野菜產業,是涿鹿縣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的縮影。作為張家口市林業大縣,涿鹿縣林地面積208.69萬畝、草地面積85.5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97%,該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涿鹿縣充分立足資源和產業優勢,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推動山區林區的“含綠量”“含金量”同步提升,使林下經濟產業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目前,該縣已經形成以林果生產、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為主要產業的林下經濟發展格局。
4月中旬,杏花盛開時,位于涿鹿縣輝耀鎮的“十里杏花坡”上,粉白相間的花朵如云似霞,與錯落的溝壑地貌相映成趣,吸引不少游客拍照打卡。作為“全國果品生產百強縣”“中國仁用杏之鄉”,涿鹿縣種植仁用杏30多萬畝,平均年產量近萬噸,覆蓋80%以上的鄉鎮,目前已構建起涵蓋種植、加工、銷售的完整杏扁產業體系。
憑借產業規模和交通區位等優勢,近年來,涿鹿縣杏扁加工銷售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從事杏扁加工的企業及貨棧達130余家,年加工能力超5萬噸,年交易量占全國80%以上。杏扁銷售收入每年可達4億元以上,已經成為國內最大杏扁加工銷售集散地。為進一步助推仁用杏產業發展,該縣創立了“涿鹿綠產”公共品牌,涿鹿大杏扁已經通過“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逐步打響涿鹿杏扁品牌。張家口市堅果商會落戶涿鹿,充分發揮資源統籌和信息聯通優勢,與當地多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杏扁加工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加快企業培育發展,放大聚集效應,提升產業競爭力。
涿鹿縣在鞏固提升優勢林下經濟產業的基礎上,還將發展目光聚焦到花卉、中草藥等高附加值農產品種植以及農文旅融合上。目前,該縣花卉大棚種植面積約2萬平方米,年產值約200萬元;酸棗種植面積超1萬畝,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創收1500余萬元;蒼術、黃精、柴胡等中草藥種植面積突破百畝,知母種植規模已達900畝。
(原標題:涿鹿縣發展林下經濟助力農民增收 )
(來源:河北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