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建交55周年、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5月17日,意大利馬切拉塔市利瑪竇廣場,以利瑪竇、徐光啟二人為原型的雕塑作品“利徐談道”揭幕,以此紀念兩位跨越東西方文明的先驅。
1600年,徐光啟在南京結識來自意大利的利瑪竇,兩人此后亦師亦友的情誼成為歷史佳話。數百年后的今天,在利瑪竇的故鄉,雕塑“利徐談道”既是兩位知音的歷史佳話,也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人類文化大道的生動寫照。
5月17日,意大利馬切拉塔市利瑪竇廣場,以利瑪竇、徐光啟二人為原型的雕塑作品“利徐談道”揭幕。
“利徐談道”雕塑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楊冬白創作。作品高約2米,生動再現利瑪竇與徐光啟情深意濃漫步暢談的場景。當幕布揭開,比真人略高的雕塑在幾百人的空間中顯得大氣、威嚴,作品對師友情的主題把握、造型氣勢和酣暢傳神的手法令人驚嘆,眾多意大利朋友盛贊“可以成為馬切拉塔地標式的作品”。
作為馬切拉塔城市場景微更新的首選,馬切拉塔市長帕卡羅利表示:“這是一項兼具建筑、文化與社會意義的工程,既面向歷史,又著眼現代與現實?!?/p>
揭幕儀式上,楊冬白深情致辭,回顧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和“利徐談道”的創作歷程。楊冬白出生于中國上海的藝術世家,自幼學習藝術,從藝五十余載,在中國國家級美術作品展中榮獲過金獎。上世紀九十年代,楊冬白留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后在日本和上海的高校教授雕塑。多年來,她致力于研究東西方藝術,探尋其內在原理,努力形成自己的藝術理念和審美風格。
“意大利是藝術的殿堂,孕育了無數藝術大師和經典之作,在我心中,它就是雕塑之國?!睏疃渍f。去年,她受邀創作這件作品。“這是一項意義非凡且充滿挑戰的任務。為了生動展現這一歷史題材,我構思了諸多方案,最終選定以暢想利瑪竇和徐光啟漫步在馬切拉塔街頭的場景,來表現兩位學者的友情與面貌。”楊冬白介紹,“在制作風格上,我運用動與靜的對比,刻畫利瑪竇身穿中國儒服熱情介紹、徐光啟饒有興致觀賞并親切搭肩的畫面,以此展現二人亦師亦友的情誼與精神風貌。希望這座雕塑能引發瑪切拉塔市民的共鳴,讓大家喜歡并欣賞它,增進中意文化交流?!?/p>
意大利此行,楊冬白教授一行在馬切拉塔市及周邊走訪參觀,并在利瑪竇及其家族后裔生活的波倫扎市鎮找尋歷史痕跡,感受歐洲城市與小鎮的風土人情,教堂建筑之美和意大利田間鄉野意趣,登頂古城堡塔俯瞰城市全貌,沿古城印記尋訪歐洲文化藝術脈絡。通過這一路行程,中國的文化學者和藝術家們,進一步領悟了中意文化的差異與相連,也在為新的文化交流與創新合作默默準備。
原標題:《意大利馬切拉塔市利瑪竇廣場,利瑪竇、徐光啟漫步暢談》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君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