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徐匯這片賡續紅色血脈的熱土上,廣大勞動群眾始終是時代奮進的脊梁。從新中國第一塊“上海牌”手表到全球首例斷肢再植術,從漕河涇科技引擎到徐匯濱江新地標,勞動者們用智慧與汗水鑄就輝煌。2025年,徐匯涌現出2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17名上海市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及6個上海市模范集體,他們用“愛崗、敬業、堅守、拼搏”的共同信念,詮釋新時代勞模精神內核。這份光榮屬于每一位在平凡崗位創造不凡的奮斗者,這份榮耀將化作驅動徐匯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激勵我們接續書寫“勞動創造幸福”的時代答卷。
李馨,虹梅路街道辦事處營商環境辦公室主任。她自2014年在虹梅街道經濟條線工作,2018年任營商辦副主任,2021年任營商辦主任,緊緊圍繞街道中心工作,開展營商服務、招商引資工作,為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2023年獲“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個人”、徐匯區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2024年獲“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等。
深化企業服務內涵,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李馨帶領團隊深入落實重點企業“服務包”機制,按照“定制化、精準化”的服務要求,重點聚焦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階段性困難,主動送服務上門,年均走訪、服務企業500余次,2024年累計收到企業訴求148項,積極搭建跨部門協調平臺,解決率達90%。針對在調研中發現的企業共性問題,李馨積極向領導和上級部門建言獻策,爭取從政策和機制層面推動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
著力抓好招大引強,
提升區域產業發展能級
在李馨的領導下,團隊圍繞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聚焦外資總部、潛力科創企業,與區域重點園區合作開展集群招商。通過園區的城市更新,增加區域功能配套,推動開發區形態、功能、品質不斷升級。年均新引進企業400余家,近幾年引進了稀宇科技、海智在線、達勢騰飛等優質企業,助推凱愛瑞、牛津儀器等升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努力提高園區樓宇經濟密度和創新濃度,2024年轄區億元樓宇達24幢,區域年均稅收增幅超過全區平均水平。
營造創新產業氛圍,
發揮鏈主企業帶動效應
李馨堅持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發揮漕開發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效應,她主導積極打造漕河涇數字技術科創街區,加速推進高質量孵化器的項目落地,對接奇績創壇、人形機器人等高質量孵化器項目,推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發揮商會平臺作用,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營商辦團隊充分發揮商會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和各部門積極合作開展多元化商會活動,“虹商有說法”獲上海市工商聯“一會一品牌”展示“最具價值獎”。對接區科委、區商務委、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專場政策對接會,服務好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成長性企業。聚焦人才安居、人才醫療、優化人才綜合配套服務,為園區白領進一步打造工作、學習、生活、休閑于一體的創新園區和活力社區。
李馨性格穩重務實,做事認真細致、責任心較強。她堅持做園區企業的靠譜“貼心人”,把“安商、穩商”作為工作目標,踐行“親商、暖商”工作思路,對待企業提出的各類事項有問必答、有呼必應。李馨在工作中樂觀向上,工作態度積極主動,特別是在面對攻堅克難任務時,勇于承擔責任,發揮科室負責人的先鋒帶頭作用。2024年6月,街道接到區委、區政府關于成立虹梅統計站的任務時,她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的支持下,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人員招募、專業培訓、場地保障、業務交接等工作,特別是在全市新統計平臺上線調整的情況下,高質量完成了承接轄區在地經濟統計的工作任務,1171家規模以上企業按照時間節點和各專業要求完成數據上報任務。
點擊下方,查看視頻
文稿:區總工會
記者:李夢婷
視頻:馬自豪、劉倩朋、施悅煒
編輯:葉芳芳
校對: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