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信陽一位家長在朋友圈吐槽的事兒,把家長群攪得不得安寧。信陽市高級中學要求家長輪流去學校陪餐、甚至參與監考,這位家長因為工作忙拒絕后,家委會一句“不配合學校就別辦學了”的話,直接把事兒鬧上了熱搜。現在這事兒不光家長圈炸了鍋,連網友都分成了幾派吵得不可開交,咱們來看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發帖的家長說,孩子上高一后,家委會隔三差五就在群里發通知,不是讓家長報名去食堂陪餐,就是月考時要家長去班里監考。“說是自愿,可家委會主任在群里說‘每個家長都得輪上,不然學校開不下去’,這哪是自愿啊?” 這位家長提到,自己因為跑長途貨運實在抽不開身,跟家委會商量能不能換人,結果被懟了句“就你特殊”。
更讓他憋屈的是,陪餐當天要在食堂待一上午,不僅得檢查飯菜質量,還要記錄學生反饋;監考更離譜,得像老師一樣在考場里站兩個小時,“我一個初中文化的人,去監考高中生,像什么樣子?” 這事兒曝光后,學校招生辦回應說陪餐是為了食品安全,家長忙可以跟家委會協調,可監考的事兒卻讓找班主任溝通,踢皮球的態度讓家長更不滿。
對此網友吵翻:支持派和反對派吵得不可開交
評論區里,網友的觀點簡直兩極分化。@老甜先生 第一個站出來挺學校:“一個學期就輪一兩次,每次兩小時,為了孩子食品安全咋就不能去?我看就是矯情!” 這話立刻引來一堆點贊,@觀弈道人999 跟著說:“我就愿意去陪餐,順便看看孩子吃得好不好,監考還能了解班級情況,多好的機會!”
可反對派的火力更猛。@上進的多才柳葉 直接開懟:“陪餐監考都讓家長干,下一步是不是讓家長上課改作業?教育局到底在干嘛?” @斗您玩er 更是把矛頭指向家委會:“現在的家委會就是流氓組織,誰給他們的權力逼家長?” 還有網友曬出聊天記錄,說家委會經常以“為了孩子”為由攤派任務,從買空調到收班費,啥都讓家長掏錢。
最有意思的是@淡定冰淇淋RL 的爆料:“信陽80%的高中學生都不吃食堂,就信高因為有陪餐,飯菜質量好,家長送飯的都少!” 這話讓不少人陷入沉思:難道陪餐真有必要?但@一杯菊花茶 反駁得也在理:“老師陪餐不是更專業嗎?家長去了只能看表面,出了問題還容易扯皮。”
面對質疑,學校其實也有苦衷。有知情家長透露,信高每年考幾十個清北,管理嚴格是出了名的,陪餐制度從2023年就開始了,初衷是防止食堂偷工減料。“以前沒陪餐時,家長總投訴飯菜有問題,現在讓家長親眼看著,投訴少多了。” 可監考這事確實讓老師頭疼,“月考時每個考場得配兩個監考員,老師本來就不夠,才請家長幫忙。”
但家長的難處也真實存在。@繁星漫天477 曬出賬單:“班里空調是家長湊錢買的,電費也是家長交,現在又要陪餐監考,我們不是不愿意付出,是真沒時間啊!” 有位開小超市的家長說,自己去陪餐那天,店里損失了好幾百營業額,“家委會說可以調班,可誰愿意跟我換?”
說實話,這事兒吵到最后,本質是家校責任該怎么劃分的問題。支持陪餐的人覺得,家長參與監督能倒逼學校提升服務;反對的人認為,學校把本該自己擔的責任甩給家長,是懶政的表現。但有個現象值得注意:現在很多學校的家委會,不知不覺成了學校的“臨時工”,從收資料費到組織活動,甚至代替老師批評學生,權力越來越大,卻缺乏監督。
網友@用戶2066168918771 說得在理:“熱心家長參與是好事,但不能強制。”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事,可如果學校把“家校合作”變成“家校攤派”,家長就算有心想配合,時間和精力也跟不上。就像那位被懟的貨運司機家長說的:“我也想陪孩子,但我得賺錢養家啊!”
希望這事兒能給學校提個醒:家校合作的前提是互相理解,而不是單方面施壓。與其讓家長放下工作去監考,不如想想怎么優化教師資源;與其靠家長盯食堂,不如建立更透明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畢竟,真正的教育合力,不是讓家長變成“編外老師”,而是讓學校、家庭各歸其位,共同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