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戀小暖
來源 | 讀者(ID:duzheweixin)
我問弟弟:“對借錢給別人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我弟:“這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且對方的信用度最重要,信用度不高者,免談。”
我:“你覺得姐姐平時為人咋樣?”
我弟:“免談。”
——“幽默”,《讀者》2023年第10期
前段時間,作家大冰一直在網上做善事,比如給網友當心靈導師,給貧困學生和失業者送去羽絨服等。
然而,有一個網友通過線上連麥的方式,希望借點錢去建立“失足少女基金會”。
對方理直氣壯地表示:“男人嘛,該給她們一個家,給她們點生活費,請援助我們這個基金會一點資金。”
大冰沒有多說什么,反手就給對方一個“舉報”。
后來,經過調查發現,壓根就不存在這個相關社會組織,該網友只是想空口套白狼。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別人向我們借錢的情況,對于那些知心朋友,我們當然希望自己能解其燃眉之急。
但現實卻是,很多泛泛之交,都打著“朋友”的名義,開口向你借錢,讓你左右為難。
對于這類人,不妨學會這三招拒絕術,既能維護自己的利益,也能給別人留有余地。
“我們什么關系?”
博主@胡XX 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過自己的拒絕話術,受到廣大網友的點贊。
她接連問了對方幾個問題,讓對方覺得不好意思,主動斷了借錢的念想。
她問:“我叫什么?”
對方一時語塞。
接著又問:“我們什么關系?”
對方答:“大學同學?!?/p>
她繼續追問:“多久聯系一次?”
對方只能尷尬回應:“很久?!?/p>
如此一來,對方已經羞愧不已,借錢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這招先發制人的方法,把交際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讓對方知難而退。
雖然對方也可能因此對你口出惡言,但你完全可以靜觀其變,甚至把對方拉入黑名單,還自己的世界一片清凈。
在電視劇《一路朝陽》中,李慕嘉向自己的上級吳劍秋借錢。
本來,吳劍秋以為李慕嘉要買房,二話不說答應幫忙,因為她深知在大律師事務所上班的李慕嘉,完全有償還能力。
沒承想,李慕嘉是幫朋友借錢的,自己只是做個擔保人。
吳劍秋立馬反悔了,因為她壓根就對李慕嘉口中的朋友不熟悉。
萬一出了意外,不僅錢會打了水漂,而且兩段友誼也會就此終結。
劉墉在《我不是教你詐》中這樣寫道:
“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
如果對方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那么他大概率會向自己交情深的好友或者親人借錢。
如果借不到,只能證明對方的人品并不過關。
所以,大可不必背上沉重的道德枷鎖,因為你把錢借給對方,最終很可能是有去無回。
萍水相逢,自有萍水相逢的禮數。
交情不深,切忌掏心窩子,更不要掏錢袋子。
“我在銀行做貸款的,
帶證件過來”
網絡上有個熱帖:
為什么有人寧愿欠人情借錢,也不去銀行等正規渠道貸呢?
底下網友評論道:
因為銀行要還的,借別人錢可以不還,一直賴著。
這種人,就算有錢了也不會還的。
因為他們借完就不認人了,不是失蹤就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明年。
有位網友曾分享過一件趣事,她好久不聯系的遠房親戚突然向她借錢,網友便直接問對方:“10萬元夠不夠?”
親戚立馬激動地回復:“夠了夠了,大妹子,你人真好!”
沒承想,網友接下來的回復,讓對話自此終止:
“我在銀行,做貸款的,你看什么時候方便,過來辦一下手續就可以了。”
對方又選擇“消失”了,從而網友耳根清凈,開口向他借錢的親戚越來越少了。
與網友的親戚形成對比的,是電視劇《都挺好》中的朱麗。
朱麗的丈夫蘇明成一直被蘇母捧在手心里。成家后,蘇明成更是多次向家里借錢,為此欠了父母不少錢。
后來,蘇明成的妻子朱麗心感愧疚,主動提出幫公公買房。
雖然蘇明玉很有錢,但是她卻不想開口向對方借錢,一來怕欠下人情,二來怕蘇明成推卸責任。
她這樣說道:
“我想既然條件符合可以動用社會資源,還是通過社會資源解決吧。”
她所說的社會資源就是貸款,雖然需要花費額外的利息給銀行,卻可以讓自己免背人情債,變得輕松,從而專心致志地把時間和精力投到賺錢中去。
況且,銀行的利息也在自己的償還能力范圍內,不到萬不得已,她不會欠下人情,更不會占別人的便宜。
作家古龍曾在書中寫道:
“欠人債的,也許比被欠的更痛苦。”
與其開口求人,不如未雨綢繆,不背負債務,積極攢錢,為自己的未來保駕護航。
“不好意思,
我之前被騙過幾次,望理解”
俗話說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熱播劇《我是余歡水》中,余歡水被自己的“好哥們兒”借走十三萬,在五年半的時間里,那筆借款如同沉入了深海,再無半點漣漪。
后來,余歡水的老婆想要買車,余歡水不得不開口讓朋友還錢。
他親自上門找到朋友,看到朋友住豪宅開好車,他以為自己能馬上要到借款。
“好哥們兒”滿口答應會還錢,讓余歡水放心去買車。
但這“好哥們兒”是一拖再拖,不是在非洲,就是忙著辦畫展,把余歡水當猴子一樣耍。
后來,余歡水在“好哥們兒”的畫展上豁開面子,當眾發飆,這才讓為了體面的“好哥們兒”立馬還錢。
作家曉君在書中寫道:
“可是人會變,環境會變,能夠打破信任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傷自己最深的人往往是身邊最信任的人?!?/p>
在《隱型人格:思維和行為背后的人格奧秘》中也有一句話:
“被辜負過的人,只有在確定自己能夠控制全局的時候,焦慮感才會減輕。”
也就是說,那些被朋友騙過錢的人,信任被辜負,只有當確定對方是有能力償還時,才會再度出借。
所以,當朋友的借錢請求讓你感到為難時,不妨轉變話頭,講起自己“信任被辜負”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對方的失望感。
很多人開口向朋友借錢,或許是為了盡快通過金錢滿足自己的欲望,但又對未來太過樂觀。
以至于到了還款期限,自己身無分文,只能選擇當個老賴。
在他們看來,跟朋友借錢,不用在乎是否會損害彼此之間的信任,大不了自此絕交。
一位作家曾說:
“一個人從借錢開始,往往會以乞討收場?!?/p>
所以,當別人想找你借錢時候,不想違心接受,不想勉強為之,就要學會拒絕話術。
畢竟,用金錢討好別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作者簡介:戀小暖。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讀者(ID:duzheweixin),《讀者》雜志官方訂閱號。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全家人的精神紐帶。每晚相約,陪你看故事、品人生。
點贊、分享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