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間,星空君加了一天班,堅持跑步訓練,抽時間去人山人海的泰山后山水庫邊吃了一條魚。
作為搬磚牛馬,大家對加班深惡痛絕,沒想到企業家也有同感,美的董事長稱:我不加班,也不鼓勵員工加班。
然而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有人挖出來方總十年前的言論。
跑步之余,星空君還看了各大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年報,發現這兩年的新增投資比所謂基建狂魔那兩年都要多好幾倍。
這意味著這兩年雖然不宣傳基建狂魔了,但實際上更狂了。
比如山東已經不吹每個地市通高速了,而是計劃在2025年實現“市市通高鐵”的目標,全省高速鐵路通車里程將達到4400公里以上。
但是,誰去工地搬磚呢?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60后、70后黃金一代漸漸老去,從事重體力活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了。而現在的00后們寧愿少拿工資,甚至“慢就業”,也不去干這種重體力活。
基建狂魔的未來,是工業機器人。
而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大哥大,是美的集團,它在2016年斥巨資并購了庫卡機器人。
一、庫卡這些年
在美的并購庫卡的時候,庫卡機器人和日本發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并稱四大家族,當時庫卡是營收規模最小的,和安川比較接近,是發那科的四分之一左右。
數據來源:iFind
單純從營收規模看,2017年,庫卡營收270億人民幣;2024年,287億人民幣,增幅有限。
但從營業利潤來看,2017年39億;2024年63億。有了明顯的增幅。
再看看四大家族的其他公司,受到匯川等中國企業的影響,營收、銷量全面下滑。
從這個角度看,庫卡的表現中規中矩,甚至還算突出。
然而,看問題不能那么簡單化。
庫卡機器人被美的收購后,隨后就丟掉了美國軍工復合體的訂單。雖然沒有公開具體數據,但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實事求是的講,并購完成后,國外一些比較敏感的領域,都把訂單轉給了發那科、ABB等。庫卡維持業績主要靠的是中國市場的崛起。
庫卡中國高速發展,機器人業務助力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庫卡中國的收入貢獻,由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2%以上。2024年,庫卡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穩步增至8.2%。;公司近4成訂單來自新能源車市場,和比亞迪、蔚來、寧德時代等頭部客戶合作,為新能源整車制造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同時機器人業務也協助美的集團提升自身智能化制造水平,截至 2024 年底,美的機器人使用密度已達到 640 臺/萬人,并將在未來進一步加大投入以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二、庫卡的技術吸收了嗎?有沒有消化不良?
應該說,吉利并購沃爾沃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典范。在那之前,上汽收購雙龍以失敗告終。所謂發達國家的企業混不下去的時候,也不愿接受中國企業的收購,擔心技術被“竊取”。
而吉利能在反華重災區瑞典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并且后續的合作絲滑順暢。
除了收購前有一些強烈的抵觸外,后來領克幾乎套殼沃爾沃,也沒聽到什么“偷技術”的聲音。
原因很簡單,吉利并沒有讓沃爾沃轉移技術,而是重組了吉利和沃爾沃的研發架構,在沃爾沃旁邊新建了一個技術研發中心,工作地點幾乎不變,薪水增加,沃爾沃的工程師們來不來?我用的不是沃爾沃的技術啊,這些工程師都是我招來的人啊!
技術的實質,是人才。
十年前的圖紙帶不來什么效益,但人才可以規劃未來十年的圖紙。
美的怎么做的?
根據美的自己的介紹,公司研發人員超過2.3萬人,占比超過非生產人員的50%,美的已在全球12個國家設立了38個研發中心,構建起"2+4+N"的全球研發網絡。在國內,以順德總部和上海創新園區為雙核心;在海外,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四大研發中心形成技術支點。這些海外研發中心采用創新的CPI模式,充分發揮本地化優勢,既深入洞察區域市場需求,又整合全球頂尖技術資源。
這是抄的李書福的模板吧?
美的高度重視基礎研究,與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建立深度合作。在國內,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攻關;在海外,與UC Berkeley、UIUC、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等國際知名學府共建實驗室,推動綠色節能、健康醫療、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等前沿技術突破。同時,美的構建了強大的科學家體系,成立7個院士工作站(室),與18位戰略合作院士展開300多項合作項目,持續強化核心技術儲備。
為加速技術產業化,美的與BASF、Honeywell、3M、SCHOTT等國際科技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探索新材料、智能傳感、能源管理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這種開放式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美的的技術競爭力,也為行業進步貢獻了重要力量。
很顯然,美的并購庫卡最重要的一件事完成了:全面吸收消化了庫卡的技術,并把它融入到了美的的方方面面。
三、美的的“寒冬”
2021年,方洪波提出了“寒冬論”:美的集團對未來3年的形勢并不樂觀,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比之前會更加艱難。
從美的集團的營收增幅來看,經管各業務線條都比較穩健,但已經明顯進入了“瓶頸”期。
基于此,美的集團開始壓縮非戰略性業務。
傳統的家電核心品類保留并加強。規模小、影響集團整體盈利水平的母嬰、寵物等細分品類將“被優化”。
智能制造方面,保留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樓宇科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儲能“四大”,萬東醫療、安得智聯、美云智數、美智光電“四小”,除此之外的其他業務關停并轉。
盡管如此,美的還是出手收購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科陸電子。
這家公司經營不善,但核心業務是新能源儲能,對于美的集團來說,有很強的互補性。
通過工業機器人業務,打通美的各事業部的全流程,基本就可以覆蓋產業升級后最重要的行業了,不得不說,美的下了一盤大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